And what is good, gays
And what is not good—
Need we ask anyone to tell us these things?——《禪與摩托車維修的藝術》
I 'm just afraid that if I died today , that my life would've amounted to nothing.——《心靈奇旅》
我對自己的期許,做一個善良的,品德高尚的人
當往回追溯的時候,是什麼契機讓我想要做這樣的人呢?是誰告訴我需要成為這樣的一個人呢
腦海中想到的人又是誰呢?你想「變成別人」嗎?
附:這段時間在學習阿德勒,很多理論都來自於阿德勒心理學,阿德勒是與弗洛伊德、榮格並列的三大巨頭之一。
「終其一生研究人及人的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是要理解人性的真理和目標
我有一個朋友,天性樂觀,特別招人喜歡(兄弟多,紅顏也多),獨立性強,學習能力強,講義氣,有很長一段時間,我想要成為他那樣的人,認為這樣的人才是更好的,也能解決我的不善交際,不會討人歡心
我和朋友認識8年多了,到今天我還是我,沒成為朋友那樣的人
不過知道了怎麼討人喜歡,也變得積極樂觀了,這裡,長者給出了詮釋:
[不需要急於得到答案,答案不應該是從別人那裡得到,而應該是自己親自找出來。從別人那裡得到的答案只不過是對症療法而已,沒有什麼價值]
好了繼續探究,回到更早一點的地方,改變,改變的第一步是理解
就最開始我想成為朋友那樣的人,到後來我還是成了我自己,這是之前的故事,那麼新的故事就需要重新敘事,想要變成朋友那樣的目的是什麼呢
第一次認識朋友,後來和他打交道,認為他那樣的人有點酷,還有他的為人處事的方法更好
那麼反過來說,就是我自己對那時的自己不滿意,需要改善人際關係,學一些更好的做事方法
現在想來,這背後最關鍵的還是其自由的精神和開放的狀態最吸引我
就因為這些,我想成為別人,不幸就從這裡開始了,不喜歡自己,不會愛自己,接納不了自己
這樣子的狀態是非常糟糕的,成長路上增加了許多阻力
這一點改變發生在經歷一次失敗後,沉淪了一段時間,當再次恢復正常後,某天想清楚了自己是一介凡人,追根溯源到來自哪裡,如何走到今天
那以後開始接納自己了[即使你再想變成Y,也不可能成為Y,你不是Y。你是「你」就可以了]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應該把注意力放在「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這一點上。
好了,這裡很多人會有一種不公感,有人生在王侯家,有人生在百姓家
那我們就順著這一點來看,執著於「被給予的」現實會改變么,生活就幸福了么?
這裡不得不重複的講,世界是有「生命」的[你如何對待它,它就如何對待你。並且,它竟然可以做到這樣一個奇蹟:它總是能夠向你證明你是對的]
所以總覺得自己不幸的人,每天有一千種不幸的念頭,有無數不幸的經驗,就這樣形成循環
[現在的你之所以不幸正是因為你自己親手選擇了「不幸」,而不是因為生來就不幸。]
舉個例子,以前我是消極悲觀的,現在變得積極樂觀了,這就是自己選擇的一個過程
還有今天遇到一個蠢貨讓我很不爽,我就開始抱怨,一直生氣,沒多久,生氣的事兒太多了,一轉眼,半天都在氣
這也是我自己可以決定的,選擇很快停止抱怨,讓今天都開開心心的
很多煩惱和困擾來自於過去,我們可以做的是,對它們進行積極的詮釋
這裡需要再聊聊的是,「無人想作惡」,[行為之惡的確有很多。但無論什麼樣的犯罪者,都沒有因為純粹想要作惡而去幹壞事的,所有的犯罪者都有其犯罪的內在的「相應理由]
相應的理由對應著的就是「善」的行動,這是「利己」角度的善,是一種有好處,不包含道德的好處
譬如我剛選擇了抱怨,是因為我認為「抱怨」對我自身而言是一種「善」!!!
想到了以前前輩常告誡的「我是一切因」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