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矩陣圖法定義
矩陣圖法就是從多維問題的事件中找出成對的因素,排列成矩陣圖,然後根據矩陣圖分析問題,確定關鍵點的方法。它是一種通過多因素綜合思考、探索問題的好方法。
在複雜的質量問題中,往往存在許多成對的質量因素,將這些成對因素找出來,分別排列成行和列,其交點就是相互關聯的程度。在此基礎上再找出存在的問題及問題的形態,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
矩陣圖的形式如圖所示,A為某一個因素群,A1、A2、A3、A4……是屬於A這個因素群的具體因素,將它們排列成行;B為另一個因素群,B1、B2、B3、B4……為屬於B這個因素群的具體因素,將它們排列成列;行和列的交點表示A和B各因素之間的關係,按照交點上行和列因素是否相關聯及其關聯程度的大小,可以探索問題的所在和問題的形態,也可以從中得到解決問題的啟示等。
矩陣圖的形式
質量管理中所使用的矩陣圖,其成對因素往往是要著重分析的質量問題的兩個側面,如生產過程中出現不合格時,需要著重分析不合格的現象和不合格的原因之間的關係。為此,需要把所有缺陷形式和造成這些缺陷的原因都羅列出來,逐一分析具體現象與具體原因之間的關係,這些具體現象和具體原因分別構成矩陣圖中的行元素和列元素。
矩陣圖的最大優點在於尋找對應元素的交點很方便,而且不會遺漏,顯示對應元素的關係也很清楚。矩陣圖法還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可用於分析成對的影響因素。
(2)因素之間的關係清晰明了,便於確定重點。
(3)便於與系統圖結合使用。
矩陣圖法的用途十分廣泛,在質量管理中,常用矩陣圖法解決以下問題:
(1)把系列產品的硬體功能和軟體功能相對應,並從中找出研製新產品或改進老產品的切入點。
(2)明確應保證的產品質量特性及其與管理機構或保證部門的關係,使質量保證體制更可靠。
(3)明確產品的質量特性與試驗測定項目、試驗測定儀器之間的關係,力求強化質量評價體制或使之提高效率。
(4)當生產工序中存在多種不良現象,且它們具有若干個共同的原因時,希望弄清這些不良現象及其產生原因的相互關係,進而把這些不良現象一舉消除。
(5)進行多變數分析、研究從何處入手及以什麼方式收集數據。
製作矩陣圖一般要遵循以下幾個步驟:
(1)列出質量因素。
(2)把成對因素排列成行和列,表示其對應關係。
(3)選擇合適的矩陣圖類型。
(4)在成對因素交點處表示其關係程度,一般憑經驗進行定性判斷,可分為三種:關係密切、關係較密切、關係一般(或可能有關係),並用不同符號表示。
(5)根據關係程度確定必須控制的重點因素。
(6)針對重點因素做對策表。
(二)矩陣圖法實施案例
矩陣圖法實施案例如表所示。
統計工具與企業各層人員的「L」型矩陣圖
員工崗位資格矩陣表
編製人/日期:審核人/日期:
填表說明:
(1)「△」表示為徒工或新上崗,不能獨立工作,需要有人指導、培訓。
(2)「□」表示為能夠獨立開展工作,本崗位操作能力不低於「□」級。
(3)「◇」表示為能夠獨立開展工作,能夠發現、解決一般性操作問題。
(4)「☆」表示為能獨立開展工作,可協助他人處理、解決一些業務問題,可帶徒弟。
我們企業數字化的培訓平台,已經具備580位講師2000多門管理課程,每年還保持20%迭代更新,幫助高管及員工提升管理和工作能力。我們已經給許多知名企業500強企業等都提供了線上員工培訓平台系統。如果您對員工的線上培訓系統感興趣,我們可以為您進行線上視頻會議,給您講解基於員工崗位素質模型而精心設計的線上培訓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