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玟瑾教授:為何有人智商很高卻被稱為書獃子

2021年10月07日21:53:08 資訊 1547


李玟瑾教授:為何有人智商很高卻被稱為書獃子 - 天天要聞

書獃子是指非常聰明的人只在單一學習情境中成長、在某一專業內發展,可能是翹楚,但在這個領域之外卻什麼都不懂,要麼容易被騙,要麼單純到干出傻事。

心理現象的複雜性經常讓人困惑。比如,打開網頁搜索一下「開學季大學生被騙」的資訊,可看到幾十萬條相關的新聞。曾有一位主持人問我,這些人的智商都可以進入大學學習了,為什麼那麼輕易地上當受騙?他們的智商幹什麼去了?想必這也是很多人不明白的事。

在我看來,絕大多數較高智商的人被騙,不是智力的問題,是心理撫養不完整的問題。換句話說,是他們的家庭或撫養人對其心理撫養過於單一的問題。

一個人的智力水平,即智商高低,主要取決於父母的遺傳基因和兩人配型。這種智力水平幾乎是天生的,後天若要改變除非疾病或機械損傷大腦,否則人的智力水平基本穩定且伴隨終身。

智力,在心理現象中主要用來認識與對外界做出反應,包括感知、理解、記憶、專註以及推理等能力,這種能力在人的早年更多地用來學習知識,成年後用來處理各種事務。智商高的孩子往往理解力好,學東西快,記憶力好,推理嚴謹,他們比別人更容易擁有獲得知識和處理複雜難題的能力。

父母一旦發現自己孩子智商很高都會竊善,認為只嬰孩子認真華習。以後獲得高學歷、謀求高收入的概率就很大,養育這樣的孩子相對普心,這就如同人的長相,有時一白遮百丑,表現在能力上則是一招鮮吃遍天。

其實,很多父母在認知上存在一個誤區,以為刻苦讀書就能提高智商,更好地實現人生目標。所以,他們最看重的是如何讓孩子早日進入愛學習的狀態。他們不願帶孩子出去玩,也不願意讓孩子與別的孩子一起玩耍。以免把心玩野了。於是,孩子只能宅在家中,獨自安安靜靜地長大。由於刺激源簡單,這種孩子的智力發展只能沿著一條道朝前走:看書、學習、練習······十幾年間一直處在單純的學習狀態中。高智商伴隨著單一情境當然專註力更高,這類孩子的學習成績應該是「一路綠燈」或「節節高升」。

但人畢竟是社會性動物,他長大後必須進入社會中工作生活,與人打交道必不可少。社會複雜,人心更為複雜,所以,人的心理發展不能過度單一與專註。例如,過度專註的人一旦戀愛,可能就認準一個人,如果對方不願意,他很有可能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嚴重傷害,甚至有可能跟人家同歸於盡。現實中,大學生因為談戀愛鬧出的悲劇時有發生。


李玟瑾教授:為何有人智商很高卻被稱為書獃子 - 天天要聞

人早年的學習時間一般要持續12年,學歷越高持續時間越長。在學校待久的人,天天面對的是誨人不倦的老師,或者是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同學,他們怎麼可能識別出看上去像正常人卻心懷叵測、另有算計的江湖騙子?結果,他們有的被騙進了傳銷團伙,有的被網路詐騙,甚至有人被拐賣。

與此相對應的是,那些從小失學、到處遊走、沒有家庭生活、沒有親人相伴的流浪兒卻極少上當受騙,大概是他們從小就在社會上混,見多識廣,不輕易相信別人,也不輕易說實話,騙子騙不了他們。

2004年,一架從昆明飛成都的飛機起落架上居然藏著一個14歲的男孩,他與另一個男孩爬上飛機,另一個掉下去了,他僥倖生還。人們想知道這個男孩為什麼會做出這麼危險的事。記者採訪他時,他說自己是因為父母離婚而離家出走。但當記者給他母親打電話時,卻被告知根本沒有離婚這件事。

記者迷惑不解,請教一位專家:「這兩個人誰在說謊?」那位專家回答說應該是大人說謊。我當時判斷:「是這小孩在說謊。」後來證明我的判斷是對的。我的根據是這種流浪的孩子出於自我保護,回答外人的提問時第一句基本不會是真話。

相反,人的學歷越高,成長的經歷越簡單,他們大部分的時間是與書本、作業、試卷打交道。書本里的東西是可以用邏輯來講通的。可是,你若與人打交道就會知道,人是千差萬別的,不會按同一邏輯出牌。聰明的孩子雖然在認知能力上佔優勢,但決定人和外界互動的心理內容卻很複雜,除了前面提到的脾氣、言語、親社會行為外,還有共情能力、識人的能力以及性格等內容。因此,並不是學歷高就能事事通達的。

父母如果不注意發展孩子的社會心理能力,就可能培養出一個書獃子。書獃子是指非常聰明的人只在某一專業內發展,可能成為其中翹楚,但在熟悉的領域之外卻什麼都不懂,顯得比較單純,容易上當受騙,有時甚至會幹出傻事。


李玟瑾教授:為何有人智商很高卻被稱為書獃子 - 天天要聞

2002年,北京動物園發生了一起用硫酸潑熊的事件,肇事者是某名牌大學的學生劉某某。當事情被報道出來後,民眾都非常氣憤,尤其是經常帶孩子去動物園的家長更覺得不可理解,那些狗熊憨厚可愛,你一個名牌大學的學生怎麼能用硫酸去潑它們呢?

警方當時就把這名大學生抓了,但不明白他的心理,當時還沒有傷害動物罪,不知道該怎麼處理他,就打電話來問我。因為在有危害結果的同時,最重要的是確定行為人有無主觀惡意,即他做這事的動機是什麼。我在看過有關案件的具體報道後,加上媒體對他母親的採訪和家庭情況調查,明白了他的問題。

他在出生56天後父母就分居了,三歲時父母離異,此後再沒見過父親,母親是一名公交司機,非常自立堅強,有時凌展就要去上早班,晚野又要到半夜才能回家,家裡只有因中風腿腳不便的姥姥。母親只能讓老人陪伴孩子,讓孩子幫助老人。因為擔心孩子跑出去玩,姥姥管不了,母親每次上班前都將兩人反鎖在家中。用母親的話說,「連窗戶都釘死了」,孩子在家中,陪伴他的除姥姥外,就是一籃子積木和拼板。

這樣單純的環境養成他對母親的依賴,從小就很聽母親的話,幾乎所有事情都按照母親的要求去做。正如母親所說:「我不去做,他就不知道;我不去引導,他就不去做;我說朝東,他就朝東走;我說蘋果是甜的,他就不知道蘋果是酸的。」他就在一堆積木和塑料拼板的陪伴下度過童年,直到五歲後才開始接觸外面的世界。上學後,他被人欺負不懂得還手,被人罵也聽不出是髒話,但學習成績始終很優異。

在他被關在家中的那幾年,姥姥經常嘮叨不能出去玩的理由:「外面有熊瞎子,熊瞎子鼻子可靈呢,它專愛吃小孩,小孩一出去它就能聞到。」大概劉某某除了玩積木,記憶中就是姥姥說的關於熊瞎子的話。


李玟瑾教授:為何有人智商很高卻被稱為書獃子 - 天天要聞

他說自己從小就喜歡動物,高考時想報生物系,母親不讓,最後上了機電系。但他的熱愛並沒有消失,他說:「我曾經從書中看到過熊的嗅覺靈敏,分辨東西的能力特彆強。但人們又總說「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驗證一下熊到底笨不笨。」他想到硫酸味道特別大,熊嗅覺好,如果熊發現刺鼻的味道,會不會躲開呢?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到哪裡能找到熊來做驗證呢?只有動物園了,於是他就去了北京動物園熊山,潑硫酸試驗熊的嗅覺。結果有一隻小熊,天天接遊客從上面扔下來的好吃的,以為人類都很友好,哪知這回潑下來的是硫酸,臉部和口腔被嚴重灼傷。

了解這些情況後,我認為劉某某並不是故意泄憤,也不是惡作劇或故意傷害熊,而是在「想做實驗」的幼稚想法驅使下幹了壞事。他的腦子裡除實驗以外,根本沒有意識到後果有多麼嚴重。他沒有想到這是一種傷害生命的行為,沒有想到動物園是家長們帶著孩子去認識各種動物的重要場所,這裡涉及公共秩序與行為規範。他的行為既導致了對動物的嚴重傷害,還間接傷害了絕大多數人喜愛動物的情感。

當然,像劉某某這麼嚴重缺乏常識的書獃子並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現在許多著名學府里學習優秀的年輕學子走入社會後會感到彷徨,包括前面提到的美國影院殺戮案中那個叫霍爾姆斯的作案人,他已經讀到博士,卻不知如何融入社會,如果一個高智商的人被培養成這樣,基本就廢了。所以,讓孩子在幼年時走出家門,多接觸人與社會,是一種有益的心理培養,千萬不能以為學習成績好就萬事大吉。

資訊分類資訊推薦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 天天要聞

范瑋琪力挺陳建州,第三位受害人站出來,好姐妹makiyo也補刀

#陳建州風波牽連多位明星#近期,台灣省藝人陳建州性騷擾事件越演越烈,已經有三位女藝人大牙、郭源元和黑澀會美眉妖嬌出來指控陳建州對她們的性騷擾行為。陳建州妻子范瑋琪則發文力挺老公。范瑋琪發文表示自己孕期一直在家,外出黑人一直陪同,黑人不可能存在帶女性回家的可能。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 天天要聞

一戰華工的珍貴照片

赴歐勞工上船前消毒洗澡,發放印有編號的外衣、褲子、腰帶及內衣、草帽及鞋襪等,還統一配置毛毯、鋪蓋、水杯和鐵飯碗的工具包,並在離國前集中在威海等地稍作軍訓。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 天天要聞

陽後還有這個後遺症,向風而行徵文

#頭條創作挑戰賽第二期#​#暖冬的生活記#​#電視劇向風而來行徵文#​最近我右側的眼睛好難受,每天睡醒就然糊糊的,一天感覺看東西不太清楚,視力下降很明顯,頭也暈暈的,悶悶的,不是很舒服。我不知道其他人陽後有沒有這個癥狀。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 天天要聞

北大高材生感嘆道:「這輩子我就沒說過幾次真話!」

我有一個姓於的朋友,大家都管他叫老於。老於今年五七多歲,北大畢業,清華讀的碩士,北師大讀的博士,妥妥的學霸。他現在是一家廳級單位的副總工,待遇也不錯。在我們這些人眼裡,那可是人中龍鳳,幾乎是神一樣的存在。有一次幾個朋友一起喝酒,喝多以後,大家照例吹捧這位學霸朋友。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 天天要聞

畫家把字畫作價3萬放老闆店裡寄賣,老闆索要2成傭金,被畫家拒絕

街上有那種賣字畫的店鋪,這種店鋪非常的少,因為懂畫的人也少。店鋪的老闆是個愛畫之人,不是名家的畫,只要是畫的好,價格合適,他也會收下,或者幫忙寄賣。王立是一名沒有任何名氣的畫家,經常會拿一些畫到店裡寄賣,幾百到幾千的價格都有。這一天,王立又拿來一幅畫,說是要寄賣。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 天天要聞

04年遼寧老漢撿石頭修豬圈,發現"白髮人頭",專家趕來:終於找到了

二〇二二年,很多很有名的節目被網友們重新翻出來,比如《今日說法》,網友們甚至還列出了必看節目單。說到必看的「電子榨菜」,網友們紛紛調侃起了一檔節目,它十分喜歡以農村口耳相傳的驚悚故事為開頭,經過不斷的探索,最終以科學的手段解釋靈異現象,它就是《走近科學》。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 天天要聞

運河拾韻:愛的波濤(十三) || 朱鈞賢

作者:朱鈞賢 攝影:竹葉青「老闆,還有什麼吩咐?」雪娟和素英同時止步,愕然的轉過身來。徐文琪將手中的鋼筆在桌子上敲了敲,注視了她們一眼,道:「還有幾個問題要對你講一講,我們飯店是食品服務性質的,首先必須要求清潔和衛生,還有的是要注意服務態度必須熱情周到,使客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