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源於百度 侵刪)
文 ▍陳博
前兩天,因為「精神鴉片」一詞,我們遊戲產業就立馬從「第九藝術」變成了三教九流。
作為一個遊戲行業的創業者,面對媒體老爺突如其來的槍葯炮轟,我便寫了一篇文章反駁遊戲精神鴉片說(「精神鴉片」?這鍋太大,遊戲不接 | 深論)。
但沒想到的是,這篇文章的評論區卻炸了,同時也讓我發現了大多數家長的共同問題,那就是根本不知道如何防止自己小孩沉迷於遊戲。
所以,我想今天要不就寫個簡單的科普文,希望讓更多的人成為人類高質量家長。
壹
關於遊戲家長應該了解的知識
不可否認,現在社會上有很多的網癮少年,就像是跟手機長在了一起一樣,飯可以不吃,學可以不上,但任何人都不可以奪走我手機,而家長面對這種情況卻束手無策。
我既是一個遊戲創業者,同時也是家長,針對這個問題我有很多發言權。在我看來,家長之所以會把網癮少年的鍋,單方面甩在遊戲公司的身上,主要原因在於其實家長根本不了解遊戲行業,更不了解自己的孩子。
首先,家長要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玩什麼遊戲。遊戲和生活中所有衣食住行所需的產品一樣,當一個產品出現在孩子面前時,作為家長有必要在第一時間知道這個產品到底是怎樣的,遊戲也不例外。
中國遊戲行業一直有著極其嚴格的管控,所有正規出版遊戲都會有版號,而且版號都會標註在遊戲登錄界面顯要位置。
正規出版的遊戲長這樣:
一旦家長發現自家孩子在玩的遊戲沒有版號,就可以直截了當地告訴孩子這是非法出版物,不要繼續玩下去了。因為沒有版號的遊戲極有可能存在誘導充值的情況,同時家長也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這類非法出版遊戲,以此杜絕孩子在不良遊戲上浪費太多時間。
正規出版遊戲,都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適齡提示,在遊戲登陸界面上就可以看到非常顯眼的數字,可以看到這款遊戲到底適合幾歲以上人群。當家長發現某款遊戲的適齡提示是16歲時,第一時間就應該想到這款遊戲中可能存在一些因素不適合低齡兒童使用,這時就應該及時勸導阻止孩子。
防沉迷系統,在中國正規出版的遊戲都接入了防沉迷系統。家長可以去觀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每天在電子遊戲上花了多長時間。正常情況下,所有接入了防沉迷系統的遊戲,限定未成年在周一到周五只能玩1.5個小時,周末為3個小時。
一旦孩子在遊戲上超過了時間限制,這隻能說明有可能是孩子偷用了家長的身份證,突破了防沉迷系統的限制。我們一直強調,作為家長切記不要隨意把身份證交給你的孩子,而且現在有些廠商為了嚴控防沉迷也推出了人臉識別功能,家長更不要輕易幫孩子做人臉識別認證。如果家長毫無戒備心,隨隨便便幫孩子突破了遊戲廠商所提供的所有防沉迷系統,那麼網癮少年誕生的鍋就真的不應該讓遊戲公司來背。
充值問題,正規的遊戲並不允許8歲以下兒童充值遊戲,對於8歲以上16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也有清晰的充值限定,一個月最多只能充值200塊,為了避免未成年人在遊戲上過度消費,正規的遊戲為此都有一定的系統防護。一旦充值超過限定,必然說明是孩子偷用了成年人的身份信息,家長在此時就一定得警覺起來,切勿馬馬虎虎當甩手掌柜。
很多時候,只要家長願意花一點時間去了解一些遊戲防沉迷的基本知識,就能有效地杜絕大部分未成年人的不良行為,而這也是防止未成年人變成網癮少年的最基本手段。
貳
陪伴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就像做各行各業都需要培訓一樣,家長也需要培訓,而當代家長最需要自我培訓的課程就是對孩子的陪伴。
未成年人沉迷遊戲,除開遊戲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吸引力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因為小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沒有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才會把大多數精力都投入在遊戲上。
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家長要起到關鍵性的引導作用,要引導孩子在遊戲之外,發現或者創造更多其他的有價值、有樂趣或者有意義的事情。我非常鼓勵家長跟孩子一起玩,我經常陪我女兒玩樂高,做手工。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愛好不同,家長要培訓自己更善於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點所在。誠然,現在都市生活工作壓力很大,但即便再忙也不可喪失親子陪伴時間。在我上一篇文章的評論中,有部分家長稱平時光是上班就已經累得喘不過氣了,根本沒時間管孩子。
說句實話,我自己的父母在我小時候為了生計也很辛苦,但至少周末還是能抽出來時間來陪伴我。人不可能一天24小時都在工作,我們總可以在忙碌的工作之中擠出來一點時間陪伴孩子,帶孩子做一些娛樂活動。
比起了解自己的孩子在玩什麼,我更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玩遊戲。當家長和孩子同時玩一款遊戲時,家長就能以第一體驗視角清楚地了解這款遊戲產品有什麼樣的內容,什麼樣的充值限定等等。這樣做有兩方面好處,一來家長可以及時發現遊戲中存在的某些不良因素,從而能及時制止孩子對遊戲的沉迷,二來家長和孩子也能有共同話題可聊,這可以幫助父母跟孩子在溝通的過程中減少話題壁壘,保持良好的親子溝通感。
陪伴是最能提升親子關係,而且也是能讓家長了解孩子的重要方式。不僅是遊戲,其他事情也一樣,只要家長願意花一定的時間陪著自己的孩子做他們喜歡的事情,很多教育上的疑難雜症都可以迎刃而解。
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更高級的方法就是帶領孩子一起培養閱讀興趣。我每周都會抽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和我女兒一起讀書,不論是什麼樣的圖書,只要你願意去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相信你和孩子的親子關係很快就會有很大地增進。
在圖書的選擇上,我更建議大家去陪孩子讀一些除課本知識或者名著典籍之外的書,這樣可以培養小孩子有更廣泛的知識面,比如中西方神話可以開拓孩子的想像能力,世界地理能帶領孩子領略全球各地風土人情。再比如說,現在航天科技正當熱潮,陪孩子看一些有關天文知識方面的書,也有助於孩子建立一個更寬廣的宇宙觀。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非常容易實現,而且在讀書的過程中,孩子收穫的不僅僅是單方面的書本知識,他們的興趣面也會逐漸拓寬,自然會減少對遊戲的依賴性。
再一個,建議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運動。在小區里打打羽毛球或者跑跑步都是一些不需要花很多錢就能完成的簡單操作,稍微付出一點時間就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更為重要的是,我所反覆強調的陪伴是一定得是高質量的陪伴。並不是說讓孩子在一邊看書,而家長坐在旁邊玩手機。高質量的陪伴一定要有大量的交流互動,要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在其中,才能讓陪伴的質量最大化。
我所說的這些建議,雖然不直接跟遊戲產生關係,不論是讀書還是運動都能為孩子創造更豐富的世界,讓他們能夠從遊戲中脫離出來。同時也能讓孩子發現,這個世界除了遊戲之外,還有很多豐富多彩又美好的事物可以去追求。
孩子跟家長不應該站在對立面,作為家長我們在培育孩子的同時,也要學會培訓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當家長跟孩子有了共同興趣之後,孩子也更願意去傾聽家長對有意義事情的引導或是對不良行為的制止。如果家長只是固執己見地把自己處在一個教導者的地位,與孩子處在對立的狀態,簡單粗暴地把孩子玩的東西都視作垃圾,一旦家長這麼做了,你的孩子只會比叛逆更叛逆。
我個人始終認為,為人父母教育應當給孩子正確引導,第一責任永遠在父母身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垮了一代人的脊樑,但不作為的父母卻可以毀了孩子的前途。而不論學校還是社會,都只是父母教育的輔助工具,家長永遠都是孩子教育第一責任人。如果家長把自己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一味地歸咎給第三方,這樣很難把孩子的教育帶到正軌上。
相信各位人類高質量家長,在做到這些事情後,你的高質量人類幼崽也不會繼續沒日沒夜的沉迷遊戲。如果還有問題,大家也可以繼續提出來,我再幫你們想辦法解決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