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曾經說過要在2035年讓十萬人移民到火星,他這個計劃能實現嗎?
馬斯克何許人也?他怎麼可以誇下如此海口?
馬斯克全名埃隆•馬斯克。1971年6月8日出生於南非首都茨瓦內,擁有企業家、工程師等諸多頭銜,擁有南非、加拿大、美國三重國籍。馬斯克的父親是英荷混血、機電工程師,母親是加拿大的一名模特,同時也是作家和營養師。九歲那年馬斯克父親和母親離婚,馬斯克跟隨父親生活。十歲那年,馬斯克擁有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台電腦,他用自己的積蓄買了一些編程方面的書籍,十二歲那年他設計了一款Blaster的太空遊戲,最後以500美元的價格賣掉了。後來馬斯克的人生也是一路開掛,關於馬斯克的資料網上都可以查到,在這裡我就不重複了。我們說說馬斯克現在做的事情,馬斯克不僅造汽車,同時還研究腦機介面和機器人,而且也研發火箭和太陽能,並且在每個領域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能夠同時在諸多領域取得如此成就,在很多人看來已經是神一般的人物了(只是最近特斯拉出了一點小問題)。就是這樣一個神一樣的男人曾誇下海口說要在2035年讓十萬人移民到火星,你們信嗎?
那麼移民火星需要什麼條件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首先要解決到達火星的交通問題。火星與地球的最短距離有5500萬公里,為什麼說是最近距離呢?因為火星和地球都是圍繞太陽轉,各自的軌道不同,所以地球與火星的距離也是時近時遠的。這個最近的距離相當於月球到地球距離的145倍。截止2020年,全世界所有火箭的最高速度是7馬赫(一馬赫就是一個音速)。用這個速度去和火星大概要多久大家可以算算。我們可以參考之前一些火星飛行器到達火星的時間。1965年美國水手4號飛行器到達火星用時228天,1969年水手六號飛行器用時155天,1973年美國水手7號用時128天。四年之後維京一號用時304天到達火星,之後一些飛行器基本上都用時在三百天到四百天之間。為什麼後面的飛行器用時還要久一些呢?這裡涉及到火星與地球之間距離的變化以及火箭和飛行器的重量以及燃料等原因。但最近NASA發布官方言論稱他們已經研發了更加快速的飛行器,但這個飛行器要2033年才首次試飛,估計到時候也許二三十天就可抵達火星了。馬斯克這邊也一直沒有閑著,經歷了幾次失敗,這次終於在2021年5月5日實現了飛船的成功降落。估計未來移民火星的交通問題可以解決了。
交通問題解決了我們再來看看火星現在的環境怎麼樣了。這樣的環境是否適合人類生存呢?
火星因其含有豐富的鐵元素而看起來呈紅色,所以命名為火星。火星的直徑為3400千米,大概為地球的一半;火星上一天的時間為24小時37分,火星圍繞太陽公轉一周為687天。火星的重力相當於地球的三分之一,火星的大氣層只有地球大氣層的百分之零點七五。火星大氣中百分之九十五為二氧化碳,百分之三為氮氣,百分之一點六的氫氣,其次還有少量氧氣和一氧化碳等。火星上的溫度平均為負六十三攝氏度,白天溫度可以達到三十幾度,晚上最低溫度低至零下一百多攝氏度,晝夜溫差太大了。火星這樣的環境肯定是不適合人類生存的,我們要想生存就要改變環境。
第三個問題就是改造火星的環境以適應人類生存。我們先建立基地,然後從基地再往外擴張。
第一步:建立發電站。建立發電站為什麼作為第一步呢?因為後期的很多建設都需要機械來完成,在火星上由於空氣稀薄,氧氣更是少得可憐,燃油機械肯定是用不了,這也是馬斯克一直要發展電動車的原因。建立發電站只能用太陽能,原材料可以從地球運送過去。
第二步:建立一個基地,在這個基地里必須有水、空氣、食物、還要防止宇宙輻射,並且保證適宜的溫度。
第三步:源源不斷地製造空氣,改造整個火星環境。
不管要建立基地還是改造火星環境,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就算建立一個十萬人的基地,困難也是相當大的,如果真能實現,馬斯克將會載入人類的史冊,也將載入火星的史冊。我們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