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白皮書》曝光,不軌戰略,11字渲染「中國威脅論」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網路上可查,不涉及泄密,請知悉。

5月11日,日本在年度《防衛白皮書》中頻繁將中國定位為「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這11個字直接形成「中國威脅」,讓日本大幅增加防衛預算、發展進攻性軍事能力,這一系列動作不僅引發中國強烈反對,也讓國際社會對日本的真實意圖產生質疑。

日本為何執著於渲染「中國威脅」?

2024年度的防衛預算申請額創下歷史新高,未來5年總預算更是計劃達到43萬億日元,較上一個五年增長超過50%。儘管日本國內約六成民眾反對增加軍費,但政府仍以「應對中國威脅」為由強行推進,甚至計劃通過增稅填補資金缺口。

這種危機營銷顯然是為了說服民眾為擴軍買單,與此同時,日本不斷強化軍事攻擊能力。

在2023年新版《防衛白皮書》明確提出發展「對敵基地攻擊能力」,並將反擊與防衛混為一談,試圖將先發制人的軍事行動合法化,這種模糊專守防衛原則的行為,被外界視為日本軍事右傾化的關鍵一步。

近年來,日本不僅從美國購買400枚「戰斧」巡航導彈,還與菲律賓簽署軍事合作協議,允許自衛隊進駐菲律賓,並配合美國在台海南海問題上煽風點火。

例如,日本多次宣稱「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甚至將台海局勢與自身安全掛鉤,試圖介入中國內政。這種「隨美起舞」的姿態,表面上是為了強化日美同盟的威懾力,實則是借美國之力突破戰後軍事限制,擴大自身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

日本在歷史上的問題

作為二戰侵略國,日本至今未對殖民與戰爭罪行進行徹底反省,反而通過修訂憲法、解禁集體自衛權等手段逐步正常化軍事力量。

2015年通過的新安保法案架空憲法第九條,2021年制定修憲時間表,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更是加速推進軍事改革,這種選擇性遺忘歷史的做法,與其渲染「中國威脅」形成鮮明對比,在釣魚島問題上,日本多次派船隻和飛機侵入中國領海領空,卻反過來指責中國改變現狀;在南海,日本配合美國鼓動菲律賓與中國對抗,進一步激化地區矛盾。

對於日本的指控,中國多次明確回應,中國國防部指出,日本《防衛白皮書》是對國際社會的公然欺騙,其渲染威脅的實質是為擴軍備武找借口,中國堅持防禦性國防政策,軍力發展透明合理,且始終通過對話解決爭端。

例如,中國國防白皮書早在2013年就公開了軍隊人數、裝備等詳細信息,並強調「永不稱霸、永不擴張」。反觀日本,其軍事動向卻充滿矛盾:一邊在G7峰會上呼籲無核化,一邊尋求美國核保護傘,一邊宣稱維護地區和平,一邊拉攏北約介入亞洲事務。

國際社會對日本的警惕並非空穴來風。日本媒體曾揭露,政府通過收買智庫、操控輿論等手段在國內外散布「中國威脅論」,甚至有記者坦言,不批判中國的稿子無法通過審查。這種製造對立的話術,掩蓋的是日本謀求「軍事正常化」、重塑地區霸權的野心。

日本的戰略選擇將直接影響亞太穩定。渲染外部威脅、擴軍備武或許能暫時轉移國內矛盾,但若繼續在歷史問題和領土爭端上挑釁鄰國,甚至配合美國推動陣營對抗,最終只會加劇地區緊張,反噬自身利益。

正如中國外交部所言,日本應端正態度,走和平發展道路,而不是讓「中國威脅論」成為其危險政策的遮羞布。

讀者朋友,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