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多國退貨!演習不敵殲10C,實戰被擊落,中國留著蘇35還有啥用

曾經風光無限的蘇-35戰機,如今卻成了「賠錢貨」?

花20億美元從俄羅斯買來的蘇-35,原本被視為中國空軍的王牌。

可短短几年過去,它就接連被多國退貨、在演習中不敵國產殲10C

甚至傳出在實戰中被擊落的消息。

事到如今,中國還留著它幹嘛用?

十幾年前,蘇-35的名字幾乎成了俄羅斯空軍的名片。

這個基於蘇-27改進的「4++代」戰鬥機,曾被認為擁有接近五代機的能力。

長機翼下的導彈掛點、矢量推力發動機帶來的極限機動性能以及較遠的航程。

不僅滿足了俄羅斯自用需求,還引起了不少國家的興趣。

蘇-35經歷過敘利亞戰場的考驗。

當時,俄羅斯空天軍派出了這款戰機護航自家轟炸機,在複雜戰場環境中完成多次任務。

戰機表現紮實,成為俄羅斯軍工實力的代表。

這段時間裡,蘇-35的出口訂單不斷增加,甚至一度供不應求。

中國也是在這種背景下,決定引進這款戰機。

2015年,中國與俄羅斯正式簽署採購協議。

合同中包含24架蘇-35戰機,總價約為20億美元。

這批戰機落地後,部署在我國南方的重要空軍基地

承擔起替換老舊蘇-27SK、加強南海空中防禦的任務。

那時,中國自研的新型戰機殲-20還處於試飛階段,殲-10C殲-16剛剛開始測試調試。

引進蘇-35不僅能用來填補戰力空白,也能藉此深入了解俄制先進戰鬥機技術。

引進後的蘇-35很快進入國內演訓體系。

為了摸清它的性能,相關部門安排了多次模擬對抗訓練。

殲-10C和蘇-35的對比測試就是其中之一。

殲-10C裝備了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擁有更強的探測能力和空戰響應速度。

對抗中,殲-10C利用雷達先行發現蘇-35,憑藉靈敏的數據鏈和先進導彈系統,在遠距離完成攻擊預案。

整個過程中,蘇-35還未能發揮其擅長的機動優勢,結果在戰術理論上處於明顯下風。

這樣的測試結果讓不少人感受到國產戰機進步的巨大差距。

國際上關於蘇-35的表現,也在發生變化。

2022年春天,俄烏衝突進入膠著階段。

一架蘇-35在烏克蘭戰場被肩扛式防空導彈擊落,相關畫面引發熱議。

憑藉強大機動性能廣受好評的蘇-35,在面對現代防空系統時依舊顯得脆弱。

相關報道顯示,墜毀的蘇-35機體整體較為完整,這代表戰機在遭遇襲擊時未能成功釋放干擾彈或完成有效規避操作。

這一細節加重了外界對其航電系統和電子對抗能力的質疑。

蘇-35曾經的輝煌讓不少國家對其青睞有加,印尼埃及等國家接連與俄羅斯洽談採購訂單。

然而戰場表現、國際環境變化以及制裁等因素,讓這些訂單陸續出現變數。

印尼宣布終止蘇-35採購,轉而考察美製戰機。

埃及等國則因金融因素以及對維護保障的擔憂,將已購買的飛機轉手。

對俄羅斯來說,這樣的局面無疑讓蘇-35的出口前景黯淡不少。

反觀國內,由於採購合同已經履行,蘇-35戰機仍留在我國部隊序列。

繼續執行遠程巡航、空防值勤等任務。

即便國際市場光環不再,這批戰機依然肩負著重要職責。

隨著殲-20、殲-16批量服役,國產戰機逐漸站穩主力位置。

蘇-35雖然不再被視作「尖刀」角色,卻依舊憑藉自身長航程和大載彈量特點,在南海、東海方向承擔戰備巡航任務。

相比殲-10C、殲-16等國產型號,蘇-35的飛行距離更遠,能夠覆蓋更廣範圍的防空區域,特別是在需要長時間巡航或遠距離攔截時,它的優勢依然明顯。

蘇-35的機械性能依舊不容小覷。

矢量推力發動機賦予它複雜的機動靈活性,高空大角度轉彎、「眼鏡蛇」機動、急停等動作至今仍然具有極強威懾作用。

這些能力在執勤巡邏與示威驅離時發揮作用,為日常空防帶來可靠保障。

伴隨著裝備年限增長,蘇-35的維護、升級需求也逐漸顯現。

由於採購合同時涉及核心技術限制,大規模航電系統更換並非易事。

如果能夠爭取到技術升級許可,換裝國產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先進電子對抗設備,將有效提升蘇-35的超視距打擊能力。

另一方面,國產戰機體系已形成完整覆蓋。

殲-20在隱身技術、航電能力方面全面領先,殲-10C、殲-16成為主力多用途戰機。

隨著這些型號的不斷優化,蘇-35會逐步向以戰備巡航、訓練配合作戰為主的角色靠攏。

在保持現有戰力的同時,逐步把寶貴資源交給更先進的國產戰機。

蘇-35的常態化運用需要穩定的保障體系,維護工作依賴於原產國的技術支持。

近年來國際形勢變化對供應鏈產生一定影響,維護成本和零件獲取難度相應提升。

面對這些情況,國內通過合理調配資源、加強維護保障力量,確保這批戰機的持續可靠性。

飛機維護不僅涉及零件供應,更需要定期檢查發動機狀態、航電系統穩定性以及軟體更新等。

每架蘇-35都有專門的保障團隊負責,確保戰機處於最佳戰備狀態。

從敘利亞戰場的亮眼表現,到國內模擬對抗中的反差,再到國際市場風向發生變化。

蘇-35經歷了從「明星」到逐漸顯露短板的過程。

引進這批戰機,對中國來說不僅是補充了戰力,還讓國產戰機的發展方向更加清晰。

如今,蘇-35依舊堅守在戰備一線,在遠海巡航和重要節點防禦中發揮著作用。

未來,隨著國產裝備全面成熟,蘇-35終將完成歷史使命,成為中國空軍發展歷程中不可忽視的一環。

文/編輯:千尋小百科


環球時報:2018-09-25《隱身失效?網曝俄蘇35戰機在敘利亞上空鎖定美國F22隱身戰機照片》

環球網軍事:《蘇-35即將降臨有了殲-20我們還需要蘇-35么》

中國青年報:2022-01-03《印尼放棄購買蘇-35戰機》

觀察者網:2025-04-09《阿爾及利亞接收首批蘇35戰機 或為埃及空軍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