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醒吧!就算中國同時拉出5支艦隊30艘大艦,也遠未達美7成實力

網上老有人拿我國的海軍實力跟美國比,說什麼「中國海軍崛起啦」「再過幾年就能追上美國啦」。聽著挺提氣,可冷靜一想,真沒那麼簡單。美國海軍那可是全球霸主,七成實力是個啥概念?我們就算使出吃奶的勁兒,同時拉出5支艦隊、30艘大艦,跟人一比,差距還是明擺著的。

不是潑冷水,而是得正視現實——差距不是一天兩天能抹平的。咱得腳踏實地,別光顧著喊口號。

一、艦隊數量聽著唬人,實力差距不是靠「數」能補齊的

先說說這5支艦隊、30艘大艦的假設。咱得承認,近年來我國海軍確實進步神速,像055型驅逐艦、052D,還有航母遼寧艦、山東艦,這些裝備放眼全球都不掉價。按公開信息算,截至2023年,我國海軍現役艦艇總數超370艘,其中不乏萬噸級大艦。

假設拉出5支艦隊,每支6艘大艦,30艘聽著挺壯觀。可數量多不代表實力強,美國海軍現役艦艇總數雖不到300艘,但11艘核動力航母、22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70多艘阿利·伯克級驅逐艦,隨便拉出來都是硬骨頭。

美國航母一個戰鬥群就能帶幾十架F35隱身戰機,核動力跑起來續航幾乎無限,咱的常規動力航母在這點上先天就吃虧。30艘大艦聽著多,可噸位、火力、投射能力加起來,跟美軍一個完整航母編隊比都懸。更別提美軍全球部署,7成實力不是光看艦艇數,而是綜合戰力——從雷達到導彈,再到後勤保障,咱跟人比還差著一大截。

二、技術和體系的鴻溝,不是攢幾艘船就能跨過去的

光有船還不行,海軍拼的是體系。咱得承認,我國海軍這些年造艦速度全球第一,工業能力杠杠的。但造得出船,不代表就能打贏仗。美國海軍有100多年作戰經驗,全球有上百個軍事基地,後勤補給隨便找個港口就能搞定。

我國呢?遠洋補給能力剛起步,海外基地屈指可數,吉布地那一個還得精打細算用。美軍衛星、預警機、無人機組成的情報網,覆蓋全球,咱的北斗系統雖說不錯,可覆蓋範圍和精度跟人家GPS比還有差距。

再說技術,055大驅的確牛,綜合性能全球頂尖,可美軍下一代DDG(X)驅逐艦已經在研發,電磁炮、激光武器都快上艦了。咱的技術進步快,但根基薄,核心部件像燃氣輪機、艦載雷達,部分還得靠進口或者摸索自研。美國七成實力,光靠攢船攢數量是追不上的,技術底蘊和作戰體系的差距,才是真攔路虎。

三、發展海軍為的是自保,不是跟誰爭老大

有些人老拿中美海軍比,其實沒必要。咱發展海軍,不是為了跟美國爭霸,而是為了守住自己的地盤。南海、東海這些地方,周邊國家老盯著咱的地盤,美國還時不時來插一腳,派艦隊耀武揚威。

咱的航母、大驅,就是要讓這些傢伙明白,惹毛了我國,沒好果子吃。像台海問題,所謂的「台灣當局」總想著搞分裂,美國還老給撐腰,這時候海軍強硬起來,是為了捍衛一個中國原則,不是為了跟美軍硬拼。

再說了,美國七成實力那是人家的家底,咱沒必要盯著這個目標去追。咱的路子是中國特色,發展海軍得看國情,保住海上通道、護住貿易線,這才是正事兒。喊「醒醒吧」不是說咱不行,而是提醒大家別老盯著美國比,我們的目標是讓自己過得更好,不是非得跟誰爭個你死我活。

先從歷史聊起。美國海軍崛起靠的是啥?19世紀末,人家就靠著工業革命攢家底,西班牙美國戰爭一打,直接搶了菲律賓、古巴,海軍從那時候起就成了全球玩家。到二戰,11艘航母橫掃太平洋,日本艦隊直接被打趴下。

冷戰時期,跟蘇聯硬剛,愣是把海軍攢到600多艘艦艇的規模。現在呢?11艘航母全球跑,海外基地隨便補給,這家底不是一天兩天攢出來的。我國呢?1949年建國時,海軍就幾艘船,連個像樣的港口都沒有。抗美援朝那會兒,美軍第七艦隊往台海一橫,咱連還手的招兒都沒有。改革開放後才慢慢攢家底,80年代連艘像樣的驅逐艦都造不出,全靠買蘇聯淘汰貨湊合。

到90年代,海灣戰爭一打,美國航母帶著巡洋艦、驅逐艦滿世界扔導彈,咱才醒悟,海軍不強,挨打是遲早的事兒。2000年後,工業能力上來了,052系列、054系列開始下水,2012年遼寧艦服役,算是邁出航母這步。

可跟美國比,起步晚了100年,家底薄得像張紙。30艘大艦聽著牛,可美軍一個航母編隊就能頂咱兩三支艦隊,火力投射更是咱的10倍以上。數據上,055滿載排水量1.3萬噸,裝112個垂髮單元,阿利·伯克級1萬噸不到,卻能帶96個垂髮單元,外加一堆反艦導彈和防空導彈,單艦火力密度比咱高。

再說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加起來才12萬噸級,美國尼米茲級單艘10萬噸,核動力隨便跑幾萬海里,咱的常規動力得靠油船跟著跑。後勤這塊,美軍全球有700多個海外軍事設施,補給站遍布五大洋,咱除了吉布地一個補給點,遠洋作戰基本靠自己扛。情報體系上,美國有全球鷹無人機、P8反潛機,咱的反潛能力還在補課,遠洋偵察靠衛星撐著,覆蓋率跟人家沒法比。

技術上,咱的短板更明顯。燃氣輪機這玩意兒,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早玩得爐火純青,咱的國產型號才剛上艦試水。艦載雷達,美國相控陣雷達能同時跟蹤幾百個目標,咱的346A型雖說不錯,可穩定性和抗干擾能力還得磨。

武器上,人家激光武器都快實裝了,咱還在試驗高能激光,差距不是一星半點。體系作戰更別提,美軍航母編隊能無縫配合,預警機指揮戰鬥機,驅逐艦護航,潛艇潛伏,咱的艦隊協同還在摸索階段,打個比方,人家是職業拳手,咱剛出拳擊學校。

可話又說回來,咱為啥非得跟美國比?海軍強不強,不是看能不能打贏美國,而是看能不能護住自己。南海那塊,菲律賓、越南老惦記著咱的島礁,美國還派軍艦搞所謂的「自由航行」,不就是想噁心咱嗎?

2016年南海仲裁鬧得沸沸揚揚,美國航母往那兒一停,咱的艦隊硬是頂了上去,055、052D直接亮肌肉,才讓那些小國消停點。台海這邊,所謂的「台灣當局」總想著搞「獨立「,美國軍艦三天兩頭往那兒跑,賣武器、拉關係,咱的海軍不硬起來,一個中國原則誰來保?

發展海軍,說白了是為自保。海上貿易線,90%的石油進口靠海運,馬六甲海峽、印度洋這些咽喉要道,美國隨便一卡脖子,咱的經濟就得喘粗氣。海軍強起來,是為了不讓別人掐咱脖子,不是為了跟美國爭老大。

網上老有人喊「超美」,聽著爽,可現實是,咱離人家還遠著呢。醒醒吧,踏實幹活才是正道。

再說點具體的。055大驅是咱的驕傲,1.3萬噸,滿載火力能打能抗,可造價不低,一艘頂得上好幾艘054A護衛艦。美國阿利·伯克級造了70多艘,流水線生產,成本壓得死死的。

航母更是硬傷,美國11艘航母輪流值班,隨時能拉出去打,咱的遼寧艦、山東艦還得輪著修,下一艘雖說在造,可離服役還得等幾年。潛艇這塊,咱的093、094核潛艇性能上來了,可數量和靜音技術跟美軍弗吉尼亞級比,還得再練。

後勤保障上,美國艦隊跑太平洋隨便找個基地補給,咱跑遠了就得靠補給船硬撐,效率低不說,風險還大。全球部署這塊,美國7個艦隊覆蓋全球,咱的三大艦隊主要守家門口,遠洋作戰經驗幾乎為零。

訓練上,美軍每年搞「環太平洋軍演」,拉著幾十個國家練配合,咱的遠海訓練剛起步,規模和實戰性都差一截。情報上,美國有全球最大的監聽網,NSA盯著全世界,咱的情報網還在建,覆蓋面小得可憐。

可咱也有自己的路子。造船速度全球第一,2022年一年下水艦艇總噸位頂得上英國海軍全部家當。工業能力強,鋼產量全球第一,造船廠隨便開工,成本比美國低得多。技術上,咱的短板在補,像高超音速導彈「東風」系列,射程和速度甩美軍幾條街,裝上艦就是殺手鐧。北斗系統全球組網,精度不輸GPS,未來艦隊導航靠自己就夠了。

海軍發展,得看錢包。2023年國防預算,咱是1.55萬億人民幣,美國是8770億美元。人家軍費一半砸海軍,咱的海軍預算得跟陸軍、空軍分,攤薄了就少得可憐。

造一艘航母,美國花100多億美元,咱得精打細算,幾十億人民幣砸進去還得省著用。效率上,咱靠舉國之力趕進度,美國靠市場和技術壓成本,差距明擺著。可咱也有優勢,集中力量辦大事,055、003這些項目,以美國想都不敢想的速度就干出來了。

055後續型號會量產,火力還會加碼。高超音速導彈、無人艦艇這些新玩意兒,咱研發速度不慢,未來10年可能拉近點差距。但美國也不會閑著,DDG(X)、哥倫比亞級核潛艇這些項目一上,技術代差又拉開了。

醒醒吧,別老盯著美國比。我們的海軍是為了護住南海、台海、東海,守住貿易線。30艘大艦聽著牛,可跟美國七成實力比,還差得遠。歷史告訴咱,落後就要挨打,現在海軍強起來,是為了讓後代過得安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