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還有來生,我還要搞導彈」!黃緯祿將一生光熱獻給祖國

1982年10月12日,中國自主研製的潛地固體戰略導彈「巨浪一號」成功發射,標誌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水下發射核導彈能力的國家,中國的國防力量得到提升。

成功的背後,有一個人功不可沒。他就是「巨浪一號」總設計師、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元勛黃緯祿

01

1943年,黃緯祿前往英國留學。機緣巧合下,他有幸參觀了英國繳獲的一枚德國V-2導彈,成為較早見到導彈的中國人。

當時,黃緯祿的腦海中閃現出一個念頭。

黃緯祿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當時看到這個導彈就覺得,假設我們國家有這個東西,也不至於被人家欺負得這麼苦。

1947年,獲得英國倫敦大學帝國學院碩士的黃緯祿,拒絕了多家公司的高薪挽留,懷著一腔赤子之心歸國。

新中國成立後,黃緯祿和所有技術人員一樣,下定決心,豁出性命也要搞出自己的「爭氣彈」!

20世紀60年代,中國先後成功研製了原子彈和液體地地戰略導彈。雖然它們的威力很大,但都面臨準備時間長,且機動隱蔽性差,缺乏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問題。潛地固體戰略導彈的研製勢在必行。

1970年,54歲的黃緯祿被安排到潛地固體戰略導彈總體部任職。收到任務後,黃緯祿二話沒說就去報到了。

而黃緯祿的家距離新單位有20多公里,當時交通不便,不能經常回家。

黃道群

黃緯祿女兒

他回家的時候我們早就睡著了,等我們醒來的時候,他其實已經走了。所以經常幾天會見不到他。

面對巨大的困難和挑戰,黃緯祿利用一切時間從基礎學起,即使到了夜晚,他和戰友們依然在辦公室和圖書館挑燈夜戰。

沈祖煒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 航天專家

他這個人特別謙虛,就跟大家講,我向你們大家學習,你們有什麼好的地方,有什麼好的意見,可以盡量地說,盡量地提。

1970年7月,黃緯祿帶領研製團隊頂住酷暑,在南京長江大橋反覆進行潛艇模擬彈落水試驗。他們用無數的汗水換回了大量的有效數據,為潛地導彈研製工作跨出了關鍵的一步。

黃道群

黃緯祿女兒

那個時候大家加班,晚上有的人畫著圖,能夠餓到昏過去。他的體重整整掉了11公斤,僅僅幾個月的時間。

「巨浪一號」導彈研製工作涉及109個研製單位,涵蓋全國19個省市、10個工業部門,統籌調度和協調管理的難度可想而知。為了讓導彈的研製工作少走彎路,黃緯祿提出了「有問題共同商量,有困難共同克服,有餘量共同掌握,有風險共同承擔」原則,至今在航天系統被奉為「金科玉律」。

02

1982年10月7日,中國第一枚潛地固體戰略導彈 「巨浪一號」第一次發射試驗失敗了。對於這次事故,黃緯祿一個人攬下了所有責任。他頂著巨大壓力,帶團隊晝夜排查,最終發現了問題所在。

黃緯祿

中國科學院院士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真的很傷心,我們花這麼多時間,花這麼多人力,花這麼多錢,好不容易做出來一個導彈,心裡一直希望它成功。等於檢驗我們這個研製成果,結果失敗了。當然很痛心。

1982年10月12日,在第一次發射試驗失敗五天後,「巨浪一號」的第二次發射試驗展開。所有人在忐忑不安中再次進入倒計時。這次,終於成功了!黃緯祿與同事們向世人證明,中國人靠自己也能造出導彈!

因為常年的超負荷工作和巨大的精神壓力,黃緯祿健康狀況亮起了紅燈。

黃道群

黃緯祿女兒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父親拿了一件汗背心,說姐姐你幫我補一下,衣服破了。我的姑姑拿這件衣服在燈底下照了一下,就說,你這個衣服怎麼會破在這個地方?他說心口痛,揉得久了就破了。

對同事,對工作,黃緯祿總是有大把的時間,但對家人卻一直心有愧疚。1998年6月,黃緯祿的妻子劉漢菊病重,黃緯祿堅持親自照顧,希望可以把過去虧欠家人的時間都彌補過來。

妻子離世後,黃緯祿再次將全部精力投入中國航天事業,以滿腔熱情,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新人。

2011年11月23日,黃緯祿在北京病逝,享年95歲。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說:「假如還有來生,我還要搞導彈。」

黃緯祿將一生的光熱奉獻給了摯愛的祖國。他開創了中國固體戰略導彈先河,奠定了中國火箭與導彈技術發展的基礎!他鑄造的導彈武器,已成為國之膽;他留下的崇高精神,已化作劍之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