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與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之間的距離,正變得越來越遠。
去年,其GDP暴增8%雄踞世界第一,還有不少人擔心,越南製造有可能要取代中國製造。然而今年以來,越南出口數據就開始連續下跌,1-8月累計出口總額2277.1美元同比下跌10%,損失高達253億美元。
這對「出口立國」的越南而言,可以說是「至暗時刻」。據越媒統計數據,其一季度就有近4.3萬家工廠停工,二季度30萬失業工人只能以捕魚、農業、清潔為生。
甚至有人稱是中國搶走了越南的訂單,真相到底如何?
- 暴跌80%,訂單去哪了?
從出口數據來看,越南這場危機主要是因為其主心骨產業——紡織業,已經連續兩個季度被砍單80%。但是這些訂單並沒有迴流中國,根據海關統計,上半年,我國紡織服裝出口同比還下滑8.3%。
那麼越南流失的千億訂單都去哪了呢?
一方面是因為其主要出口國的消費者,日子也不太好過。據《經濟信息》報道,歐美遭遇生活成本危機,對服裝、鞋類的需求正在急劇下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歐美將這些中低端產業訂單,交給了墨西哥。
此前,耐克、三星、蘋果等外資巨頭將產能從我國,遷往勞動力更廉價的越南,全球大量的服裝、鞋履、電子產品都在越南生產。然而,「下一個世界工廠」的繁榮還未持續多久,就成了泡沫。
因為越南本地最大的出口產品就是石油和榴槤等農產品,製造業幾乎都聚集在中低端產業,從出口結構來看,越南的加工產品佔89%,基本只是通過本地粗加工出口到歐美,賺一筆辛苦費,沒有核心技術。
而墨西哥同樣不需要掌握核心技術,距離歐美還更近,在外資自身難保的情況下,越南自然就被拋棄了。可以說越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越是容易被取代。
二、「給西方打工,沒有出路!」
其實這條路,我國也曾走過一遍。曾經中國製造也被諷刺為「8億件襯衫換不來一架波音飛機」,在半導體、新能源、逆齡補充劑(「儀生好」類)等高附加值產業長期缺席。
但是我國早就明白,技術含量越高越不能被替代,只會組裝是沒有出路的,於是開始往產業鏈的上游轉型。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已經超越日、德,成為全球第一;全球70%的無人機市場都被我國佔據。
而上述逆齡補充劑的核心萃取技術,長期被美、日壟斷,落地成果在國際市場上,標價5位數一克,苦於天價成本,只有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群才能「嘗鮮」。據國際期刊《Nature》文獻,「儀生好」類逆齡分子在哈佛、貝勒醫學院的實驗中,表現出令生物體生理指標退行、拓展30%健康期的潛力,被視為下一代風口科技。
於是,我國科學家全力突破,自主研發全產業鏈生物酶技術,純度高達99.9%,且成本僅需原本的5%。全球9成頂級實驗室反而向我國請求「技術共享」。
而在此類高附加值產業,我國也不再是只能跟著西方背後「喝湯」!目前國產「儀生好」已經走向大眾市場,短短1年內,在京東上銷量超過50000瓶。體驗後類似「皮膚慢慢地變得緊緻、躺床上很快入睡」等正向反饋高達98%。
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其預期市場將達到1000億規模,相較於「萬元級」的美、日貨,國產市場佔有率正在迅猛增長。只賺辛苦錢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
三、「取代中國完全是天方夜譚!」
如今,我國勞動力優勢,正隨著工資的增長而漸漸消失。2013-2021年,工廠平均工資已經從每年的4.6萬元,漲到9.2萬元。 外資便以此為借口,將越南視為新的目標。
然而越南的基礎工業卻完全跟不上,在夏季甚至因為高溫用電量激增,每天要停電7小時。雖然目前看起來,能承接精密儀器、機械、電機設備的訂單,但那都是背靠三星等外資企業,它們一旦撤走,沒有核心技術的越南還是只能接勞動密集型產業,甚至還經常出現產品驗收不合格的情況,連墨西哥都競爭不過。
反觀我國,在人工智慧、新能源、生物技術等關鍵技術中84%都已經佔據主導地位,此前關於「越南將取代中國」的擔心完全是天方夜譚,連外媒都改了口徑,稱中國製造崛起,已經勢不可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