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輸氣管道被炸,誰是幕後黑手?美嫌疑很大,但可能不是策劃者

在俄烏戰爭出現明顯的升級趨勢後,俄歐之間最主要的天然氣運輸管道北溪1號管道突發爆炸,為本就緊張的俄烏戰爭形勢,增添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

眼下烏克蘭東部四州已經完成公投,俄羅斯高調宣布,為了保衛自己領土將不惜一切代價,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歐美不打算直接參与這場戰爭的話,接下來烏克蘭不論怎麼打,實際上都不可能打過一個釋放出戰爭潛力的俄羅斯了。

與此同時,歐洲能源危機愈演愈烈,面對即將到來的冬天,歐盟各國對俄羅斯的態度也出現了軟化,尤其是當義大利國內右翼政黨可能執掌政權的背景下,歐盟大國執政者肯定得考慮,如果繼續跟俄羅斯這樣耗下去,他們國內的右翼勢力會不會乘勢而起的問題。

總而言之一句話,俄烏局勢看似來到了最危險的時刻,俄羅斯都公開表示可能動用核武器了,但實際上,危險中蘊藏著和平的機會。道理很簡單,仗打到這個地步,除非歐美想要世界毀滅,否則也沒辦法打下去。

這種敏感的時機,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可能帶來的影響就比較複雜了。首先,對於俄歐關係來說,歐盟想要與俄羅斯改善關係,本質上是為了解決自身的能源危機。如果這個最大的吸引力沒有了,那麼歐盟也就沒有跟俄羅斯改善關係的緊迫性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如果這次北溪管道爆炸是人為的,那麼顯然是美國或者烏克蘭策劃的可能性更大一點。因為眼下想要繼續把戰爭打下去的,也就是澤連斯基政府和美國了。

但什麼事情都有雙面性,如果北溪管道真是美國炸的,那麼對於俄羅斯和歐盟來說,就是一個修復關係的機會。你美國天天說要重整盟友體系,保護盟友利益,結果卻干這種釜底抽薪,把盟友往死里逼的事情,豈不是自我瓦解北約的統一戰線嗎?

一旦事情被查出來,那麼反而會成為美國的麻煩。不利於美國聯絡盟友制裁俄羅斯。如果戰爭沒開始,歐美對俄羅斯的制裁也沒有施加,說美國幹了這事還有道理,可現在戰爭已經爆發,歐盟本來就因為制裁,基本上斷了從俄羅斯進口天然氣的渠道了。

為了一件已經達到美國目的的事情,去畫蛇添足的搞這麼一場爆炸,豈不是顯得美國太蠢了嗎?

但除了美國之外,與這場戰爭相關的各方,俄羅斯和歐盟顯然都不具備炸北溪管道的動機,別看雙方最近斗得很激烈,但對於俄羅斯來說,早就想要結束戰爭了。對歐盟斷供天然氣,不過是逼歐盟放棄支持烏克蘭,讓這場戰爭早點結束的手段。

真把北溪管道炸了,等於是放棄了短期內結束戰爭的可能,這顯然不符合俄羅斯的利益。而對於歐盟來說,北溪管道就是歐盟的「退路」,一旦能源危機持續惡化,到他們真的接受不了的時候,通過跟俄羅斯改善關係,就能續命。

在遭遇嚴重能源危機的背景下,讓歐盟主動毀掉自己幾乎唯一的退路,顯然是不符合實際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歐盟和俄羅斯,實際上也沒炸這條管道的動機。

既然不太可能是俄歐美三方炸的,那麼還有誰可能是這件事的幕後操縱者呢?現在官方的調查結果還沒出來,誰也不能給出確切的答案。但是根據誰獲益最大,誰就有可能是兇手的原則,可以合理的推測一下。

前文說了,與俄歐相比,美國無疑是最有可能的策劃者,畢竟破壞俄歐之間的關係,讓俄烏戰爭長期拖下去,是符合美國利益的。

但是,炸天然氣管道這個策略,對於美國來說顯得有點太蠢了,很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反而與歐盟離心離德。

可如果換一個思路,除了美國之外,即想要讓俄烏打下去拖垮俄羅斯,又不用擔心歐盟反噬的國家,也不是沒有。比如這件事情剛一發生,就主動站出來「感謝美國」的波蘭,就很有嫌疑。

首先,波蘭作為這場戰爭中,立場鮮明支持烏克蘭跟俄羅斯打下去的北約國家,它跟西歐那些大國不同,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沒那麼嚴重。其次跟美國相比,波蘭作為歐盟一份子,他也不怕事情曝露後,跟歐盟大國離心。

綜上所述,相比於美國來說,恐怕一些堅決反俄的東歐小國,可能是策劃北溪管道爆炸兇手的概率,反而要更大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