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12月26日,在新四軍第一師司令部的駐地——江蘇省如東縣石庄村,有一場簡單而浪漫的婚禮正在舉辦。兩位新人分別是34歲的粟裕和18歲的楚青,粟裕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楚青則滿臉羞澀,他們一一接受著大家的祝福。從此之後,粟裕和楚青這對革命伉儷攜手走過40餘年的風風雨雨,留下了一段段傳奇佳話,生育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
關於粟裕,自然不必多說,他當時擔任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後來,粟裕還歷任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等重要職務,指揮了著名的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系列大戰,立下了赫赫戰功。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將軍銜,名列十位開國大將第一位。
楚青,原名詹永珠,於1923年3月出生在江蘇揚州,是一位典型的江南女子。1937年12月,日寇侵佔了揚州,到處燒殺搶掠。當時,楚青的父親在上海工作,便通過捐款的方式,將一家老小接到上海一個美國教堂避難。在去往美國教堂的路上,楚青等人緊緊跟隨在美國牧師的身後,非常緊張。不過,滿街的日本兵並沒有上前盤問,反而不時向美國牧師行禮。這讓年幼的楚青一下子認識到:國家,國家,沒有國,就沒有家。
1938年11月,在高中學習的楚青再也沒有心思讀書了,當時她滿腦子都想著「救國」二字。有一天,一位同學悄悄告訴楚青:「今天我要送一位朋友參加新四軍。」楚青心裡立馬激動了起來,她連忙追問:「能不能也帶我去。」就這樣,和家人連招呼都沒有打,楚青便和姐姐詹永珊,以及另外六個熱血青年,滿懷著對革命的憧憬,毅然決然踏上了參加新四軍的道路。
後來,楚青等人從上海經過寧波,最終安全到達了位於安徽涇縣城西南章家渡的新四軍招待所。當時,楚青等人激動與興奮的心情無法言表,不過雖然在新四軍招待所住下了,但她們手上並沒有組織介紹信,再加上她們太過年輕,所以負責招待的人就勸說她們回去,先完成學業。這下把楚青急壞了,到哪去弄介紹信呢?恰好,招待所來了一位持有介紹信的女同志,楚青便立刻跟過去,悄悄和那位女同志商量,說:「能不能在介紹信上加上我們的名字啊?」女同志很爽快地回答:「當然可以啦!」就這樣,年僅15歲的楚青參加了新四軍。
此後,讀過書的楚青等人先後被送到新四軍教導總隊、軍部速記訓練班參加學習和訓練。1939年11月左右,楚青和幾位同學被分配到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秘書處當速記員。在這裡,楚青見到了時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副指揮的粟裕。當時,粟裕看見一位秀氣的女同志正在平心靜氣寫毛筆字,在經人介紹之後,知道了這位女同志名叫詹永珠(還沒有改名為楚青),是江蘇揚州人。兩人簡單交流之後,粟裕發現這位女同志秀氣可愛、聰明伶俐,回答問題快速簡捷,他心中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楚青對粟裕的印象也非常好,覺得粟裕雖然是副總指揮,但待人和藹可親、平易近人。在戰爭年代,生活和辦公條件都非常差,指揮部設在當地的一個祠堂里,粟裕住在祠堂邊的閣樓上層,楚青等速記員住在閣樓的下層。由於粟裕經常忙到深夜,所以警衛員時常會準備一些餅乾裝在竹筒里,並放在粟裕的卧室,方便粟裕飢餓的時候用來填肚子。有一天,粟裕打開竹筒,發現裡面的餅乾不翼而飛,裡面只有一個紙條。粟裕打開紙條一看,上面寫著:「小老鼠偷吃了。」
原來是楚青等人將竹筒里的餅乾吃光了。後來,粟裕見到楚青等人,微笑著說道:「歡迎小老鼠再次光臨。」楚青等人一聽,立即紅著臉笑著跑開了。慢慢接觸下來,粟裕對楚青有了不同尋常的感覺和情愫,於是粟裕滿懷激動給楚青寫了一份情書,裝在了信封里,並親手交給了楚青,第一次向楚青求愛。誰知道,楚青看到信封上的「情書」二字之後,大驚失色,她怎麼也不會想到粟裕會喜歡自己,嚇得看也不看便把「情書」撕掉了。
粟裕非常尷尬,他有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心中不免有點失望。不過,這也讓粟裕加深了對楚青的了解。粟裕後來說:「愛情首先是情感。詹永珠同志(楚青)不願意同我談戀愛,我無法責怪她,因為她有在愛情上選擇的自由。」由於在一起工作,所以粟裕和楚青幾乎天天都見面,雖然粟裕仍然喜歡著楚青,但每次見面都裝作一副若無其事、十分坦然的樣子。這樣一來,楚青的心情才慢慢平靜下來,一直暗暗地觀察著粟裕。
有人曾說過,談戀愛是一場戰鬥,要持續發起進攻。不久之後,粟裕實在按捺不住內心的衝動,便將楚青約到一條小溪邊,再次向楚青表明了自己的愛慕之心,第二次向楚青求愛。可是,楚青卻平靜地說:「首長,我很欽佩你的為人和才華,可是我剛參加工作,暫時還不想談戀愛。況且國難當頭,我更不願過早地考慮個人的生活小事。」聽到楚青的回答,粟裕不由得對這個小姑娘更加欽佩了起來。
粟裕說道:「你說得對,我們應該努力去爭取抗戰的勝利,我佩服你的報國之志。但我認為,作為一個革命者,關鍵是應該處理好革命與愛情的關係,而不是像苦行僧般地抹煞男女之間的情誼。」當看到楚青點頭同意之後,粟裕又說道:「這樣吧,我請你考慮一下,最好我倆能交個朋友,以後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這和革命工作並沒有矛盾。」粟裕真誠的話語說得入情入理,楚青便點了點頭。
在相處的過程中,粟裕和楚青還發生了一件趣事。當時,很多人參加革命工作之後,為了不牽連家人,便改了一個名字,楚青也不例外。提起自己改名的事情,楚青曾回憶說:「這個姓還是粟裕給起的呢!那天他在紙上寫了一二十個姓,讓我挑,我覺得姓王、姓李的人太多,就沒有選,看到『楚』這個字,我覺得很上口,就選『楚』作為自己的姓了。誰知道,這時候粟裕開起了玩笑,說:小詹啊,你上當了,我的家鄉湖南在古代屬於楚國,你選了『楚』,那就是我們家鄉的人了。」
與楚青相處的這段時間裡,粟裕並沒有閑著。1940年6月,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率領主力部隊北渡長江,執行獨立自主開闢蘇北、發展華中敵後抗戰的戰略任務。到了7月,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組建,粟裕被任命為副指揮,下轄第1縱隊、第2縱隊、第3縱隊,共計九個團約7000餘人。不久之後,為建立以黃橋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粟裕指揮部隊隨即東進到黃橋地區。此時,國民黨軍魯蘇戰區副總司令兼江蘇省主席韓德勤,故意挑起事端,企圖先集中兵力進攻黃橋,消滅新四軍蘇北部隊,然後移兵北上,消滅奉命南下的八路軍第五縱隊。由此,著名的黃橋戰役拉開了大幕。
面對敵人兵分兩路進犯,粟裕鑒於戰爭不可避免,於是決定集中兵力,採取誘其深入、各個擊破的戰法,於運動中殲擊韓德勤所部。粟裕的部署是,第3縱隊堅守黃橋地區,第1縱隊、第2縱隊隱蔽集結於黃橋西北地區,作為突擊力量。10月4日,韓德勤手下的第33師由分界直撲黃橋東北前沿陣地,實施猛烈攻擊,一部突入東門。第3縱隊頑強反擊,予以殺傷,將其逐出。
此時,韓德勤手下的第89軍軍部率第117師經古溪進至野屋基、何家塘一線;獨立第6旅經高橋南進,企圖襲擊黃橋側背。粟裕果斷下令,第1縱隊全線出擊,一舉將開進中的獨立第6旅分割包圍於高橋一帶,經三個小時的激戰,第1縱隊全殲該旅。此後,第2縱隊經八字橋插到分界,切斷了第89軍退路,協同第1縱隊、第3縱隊形成三面夾擊,將第89軍主力分割包圍於黃橋東北地區。又是一番激戰,第89軍主力被殲滅,軍長李守維在逃跑中落水斃命。之後,另一路的敵人便全線潰退。
在黃橋戰役中,粟裕指揮約7000人的部隊,殲滅敵人1.1萬餘人(其中俘虜3800餘人),取得了輝煌勝利,不僅打下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堅實基礎,同時也打開了華中抗戰的新局面。英雄歸來,楚青的內心是激動的。雖然楚青說對粟裕的求愛暫時不考慮,但其實楚青從內心裡已對粟裕產生了仰慕之情。這次粟裕打了大勝仗,又讓楚青對粟裕有了更深的全面了解。粟裕和楚青之間感情的窗戶紙,是到了被捅破了的時候。
黃橋戰役結束之後,1940年冬天的一個傍晚,緊張的粟裕約到了羞澀的楚青,在被兩次拒絕之後,第三次向楚青求愛。當時,粟裕目光堅毅,對著楚青說:「楚青同志,我只希望你知道,我是真心愛你的,我始終等待著你的理解和接受。如果你暫時還不能接受我的愛,我可以等,等一年、兩年、三年……」聽到粟裕誠摯的表白,楚青更加害羞了,眼裡也不由得留下了激動的眼淚,說道:「那,你要等好久呢?」粟裕隨即說道:「如果真是這樣,我就繼續等,再等一個三年,兩個三年、三個三年,一直等到你答應為止!」說話間,楚青已熱淚盈眶,她深情地看了粟裕一眼,說:「那,那我現在就答應你。」
1941年12月26日,正如開頭所說,34歲的粟裕和18歲的楚青,在江蘇省如東縣石庄村,正式結為夫妻。此後,楚青一直陪伴在粟裕的身邊,經歷了天目山三次反頑戰役、蘇中戰役、宿北戰役、魯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豫東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等系列大戰。在革命的歷程中,楚青也不斷成長,從一名速記員到機要秘書,再到參謀、幹事、專職黨支部書記、調研員等連營團級幹部。
在風風雨雨之中,楚青為粟裕生育了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大兒子粟戎生出生於1942年、二兒子粟寒生出生於1947年,女兒出生於1949年。時間總是過得飛快,孩子們慢慢長大了,粟裕和楚青也步入了幸福的晚年生活。1984年2月5日,在攜手相伴40餘年之後,粟裕因病逝世,享年77歲。傷心的楚青遵照粟裕生前遺願,將粟裕的骨灰撒在了曾經戰鬥過的20多片土地上。並寫下了「時晴時雨正清明,萬里送君伴君行。寬慰似見忠魂笑,遣懷珍惜戰友情。唯思躍馬揮鞭日,但憶疆場捷報頻。東南此刻花似錦,堪慰英靈一片心」,來寄託對粟裕的無限深情。
在遺體火化的時候,楚青在粟裕頭顱骨灰中竟發現了三塊彈片,怪不得粟裕生前經常犯頭痛病,原來是這三塊彈片的原因。後來,楚青將這三塊彈片妥善保存了起來,因為這份特殊的「遺物」是粟裕戎馬生涯的真實寫照。一直到2003年,在軍事科學院在籌建院史館的時候,楚青才公開了這三塊珍藏近20年的彈片。同時,楚青親自把其中一枚彈片贈送給軍事科學院院史館陳列,另兩枚彈片交給大兒子粟戎生保管。楚青說道:「把彈片交給軍事科學院,是我們家人的想法,也是它最好的歸宿。」
粟裕逝世之後,有一件事一直縈繞在楚青的心頭,那就是在1958年粟裕受到錯誤的批判,一直還沒有平反。因此,楚青晚年一直致力於為粟裕平反,同時完成粟裕遺著的整理和出版工作。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和《解放軍報》刊發了一篇題為「追憶粟裕同志」的文章,對粟裕一生功績作了全面評價,同時為粟裕遭受錯誤批判進行了正式公開平反。此外,楚青經過多年努力,還整理出版了《粟裕戰爭回憶錄》《粟裕談淮海戰役》《粟裕軍事文集》等文獻資料。2016年2月21日,楚青因病逝世,享年9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