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伊朗核科學家遭遇暗殺後,引起國際上的軒然大波,雖然沒有任何國家和武裝組織站出來承認責任,但各界都將矛頭指向了美國和以色列,這兩個國家不曾出面澄清,但也沒有否認。就在這個關鍵時候,伊朗正式宣布出手,展開案件調查,很快就鎖定了幾名嫌疑人,但據悉幾名嫌疑人當時已經逃離伊朗,於是魯哈尼第一時間發布通緝令,不久後事情發生了轉機,當下部分暗殺核專家兇手落網。據路透社援引伊朗通訊社消息,伊朗一名顧問透露,已經逮捕部分參與暗殺核科學家行動的嫌疑人。這時候,美國口氣也軟了下來,駐守在中東地區的美軍部隊加強了防禦,但高官卻表示,他們沒有採取行動的計劃,當下只是做好防禦姿態。
要知道,伊朗顧問在接受電視台採訪時提到,安全部門已經確認並逮捕了部分兇手,並承諾他們將受到嚴厲懲罰,但最引人深思的是,他最後補充了一句,以色列在沒有美國配合的情況下,無法做到這一點。這句話再次將矛頭指向了以色列和美國,要知道,美國和伊朗是多年的死對頭,早期伊朗高級將領蘇萊曼尼遭遇無人機襲擊身亡,嫌疑對象默認為美國,特朗普當時也沒有否認。
多名官員遭遇襲擊後,伊朗政府的態度格外強硬,多次提出會實行報復行動。後期,美國駐紮伊拉克的軍事基地確實遭遇了頻繁襲擊,不少美軍也都遭遇不幸或者受傷,外界分析這應該就是伊朗的報復襲擊。自從因為核科學家遇害被伊朗盯上後,駐守在中東的美軍部隊就一直處於高度警戒狀態,生怕伊朗做出報復行動。美國中央司令麥肯齊表示,美方不尋求衝突,但必須做好應對突發侵略的準備,他還稱伊朗襲擊美國不符合他們的利益。
而以色列作為美國部署在中東地區的爪牙,與伊朗之間的火藥味十分濃烈。2018年以色列總理內塔胡尼亞在記者會中,特意點名伊朗的遇害核科學家,並放出狠話,讓大家記住他。而在案發後,內塔胡尼亞面對大眾的質疑,他不曾出面否認,還在社交媒體平台上發布了:這段時間做了很多事,但不能說,這樣的言論讓外界更加肯定了以色列的嫌疑。
案發後,伊朗革命衛隊副司令對暗殺具體細節做出解釋,當時遇害科學家身邊是有11名警衛人員,尼桑車的爆炸只是為了清理警衛人員。襲擊核科學家的子彈均由尼桑車中的機槍射出,該車輛中安裝了智能衛星系統,可以對遇害者進行鎖定,所以有理由懷疑這是一起故意襲擊案件。
案發後,伊朗國內電視台在報道案件的時候,就直接宣布了以色列為嫌疑對象的消息,後期根據大量證據分析, 國際上基本已經認定了以色列和美國合作,對伊朗科學家進行暗殺。原因很簡單,因為伊朗的這位科學家掌握了國內核武器的核心技術,正是美國最為重視的領域,除去他,美國顯然是最大受益者。
值得玩味的是,這段時間內,以色列和美國之間還曾上演過互相推卸責任的戲碼,都稱對方才是最大的嫌疑人,引起國際上的熱議,懷疑美以關係出現問題。但不管美以玩得是什麼把戲,伊朗只要通過審問緝拿的兇手,就可以理清思路,到時候到底誰是幕後黑手,很快就會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