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烏克蘭國防部發起了一系列面向年輕男性的徵兵宣傳活動。
自2月起,烏方開始向年齡在18至24歲之間、尚未被強制服兵役的男性提供報名激勵措施。
烏克蘭軍方認為,其中最具吸引力的一個條件是,為期一年的服役合同可獲得100萬烏克蘭格里夫納的報酬。
100萬聽起來很多,但摺合美元也就2.4萬,國防部試圖一再宣傳這一「巨額收入」能為入伍者的生活帶來什麼樣天翻地覆的變化。
最新的一段視頻,是宣傳這筆錢有助於戀愛約會,月薪達到10萬格里夫納,就可以獲得女孩子的青睞。
而在此之前的廣告中,更加奇葩,列出了100萬格里夫納可以幹什麼,包括購買15600個芝士漢堡,或者開通185年奈飛會員。
烏克蘭國防部
徵兵年齡已經下調到了18歲
拜登下台之前,一直催促烏克蘭下調徵兵年齡,烏方確實這麼做了,看似是在吸引18歲到24歲的烏克蘭人入伍,但如果還要繼續打下去,恐怕要不了多久,又會開始大規模抓壯丁。
畢竟烏克蘭必須先有人才能問西方要錢,這是烏克蘭和西方一直以來的合作模式,西方在提供大筆援助之前,都會要求烏克蘭招募足夠的士兵,確定烏克蘭有足夠的人員當炮灰之後,才會提供相應的援助。如果烏克蘭招募不到士兵了,也就意味著沒法打了,西方就不會給錢了。
這兩天澤連斯基正在向歐洲討錢,也是拿兵員數量做文章,說烏軍規模增加三倍云云,錢不夠用了。
烏克蘭國旗和歐盟旗幟
已經沒招了
實際上,烏克蘭已經到了極度缺人的地步,才會將徵兵廣告拍得如此露骨。人家加徵兵,都是宣傳保家衛國,這也是烏克蘭最優先的需求,但是這個口號已經無法招募到更多的士兵,所以只能打出「賺錢脫單」的招牌,凸顯了烏克蘭徵兵工作之絕望。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烏克蘭的人力資源被戰爭無底洞般吞噬。即使一直在抓壯丁,效果也極其有限。年輕男性不斷逃避兵役,徵兵辦公室不得不頻頻上演「街頭圍捕」的荒唐場景,已經形成了規模效應,但即便如此,依然沒能改變什麼,由於烏克蘭在戰場上處在被動挨打的地位,且新兵往往無法接受系統性訓練,上戰場就等於送死。
所謂的開通185年視頻會員,可能一部劇還沒追完就掛了。
烏克蘭遭襲
已經失去未來
而最可怕的,不是當下的荒誕,而是衝突結束之後的真空。當這批年輕人不是死於戰場,就是在極端壓力下精神崩潰,烏克蘭拿什麼去建設未來?
之前的無數輪徵兵,已經導致大量烏克蘭青壯年死亡或殘疾,這不只是損失大量壯年勞動力,還有相當一部分傷者,需要政府長期提供援助,這也是一個巨大的負擔。
說到底,當一個國家為了繼續戰爭,直接把「戀愛」、「漢堡」和「視頻會員」包裝成賣命的籌碼,說明它已經沒有任何可以動員的資源了。
而最終衝突的結局,不會是烏克蘭的勝利,而是烏克蘭幾代人的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