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2020年12月13日13:50:14 軍事 1125

二戰大規模全面爆發後,這不僅是對作戰士兵的極大生死考驗,也是對一支軍隊戰場救護方面的全面考驗。在日軍偷襲珍珠港前幾個月,美軍醫療部隊的實力就已經得到了空前擴編,當時已經擁有13萬多名醫療官兵,其增長速度甚至超過作戰部隊的擴編速度。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二戰醫療兵(戰爭重演)

在士兵心中,戰場醫護兵意味著什麼?

在生死一瞬間的殘酷戰場上,其實士兵們的想法很簡單:傷員能否得到妥當救護,是否可以被及時後送保命,可是前線士兵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足夠好的醫療條件和足夠多的救護兵,其實也是激勵士兵們奮勇向前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在戰場上,軍醫和衛生救護兵們被賦予太多人的期望,他們面對的戰爭,可能要比作戰士兵更為殘忍、最為灰暗的部分。每一幕幕慘烈的受傷和死亡場景,都會是對人神經和心理最為可怕的考驗。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美軍醫療兵(影視)

除了工作強度和血腥畫面以外,戰場上的救護兵還要面對著很多不曾預見的生命風險。雖然世界在經歷了多次戰爭,戰地醫療人員已經受到《日內瓦公約》的保護。但是在戰場上,槍支沒有眼睛!為了在戰場上能讓敵人很好區分醫護人員和作戰人員,二戰時期美軍也算是煞費苦心。

在混亂的戰場環境下,最顯眼直接的區分方法就裝備標識,這些美軍醫護兵們會在鋼盔上塗上鮮明的紅十字標識,同時還會在左右兩臂都佩戴紅十字袖套,以此鮮明地表明其醫療人員的身份。這種美軍塗裝在義大利戰場逐漸出現,在諾曼底登陸後的歐洲各大戰區是一種普遍做法。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美軍醫療兵救治德軍傷員

在很多描寫歐洲戰場的影視劇中,我們經常會看到美軍士兵在戰場上中彈倒地後,第一時間自己或者戰友就會大喊:「醫務兵!」,緊接著就會出現一個帶著紅十字袖標,鋼盔上白底紅十字標識的醫務兵背著醫療箱,緊急上前搶救傷員。

西歐戰場,德軍明令禁止射殺敵方醫療兵

在很多二戰影視劇中,我們卻很少看到美軍醫務兵中彈的鏡頭,難道這是「神劇」的節奏?其實並不是,在歐洲戰場,美軍救護兵們確實敢毫不顧忌撲上前搶救,身上這麼扎眼的標識倒成了他們的底氣。整個二戰,在戰場正面交火上德軍一直很恪守基本準則,很少出現故意射殺敵軍醫務兵的情況。

如果有德軍狙擊手專門瞄準盟軍醫務兵開火,德軍對違反規定的士兵處罰會十分嚴厲。而且不僅對待醫護兵如此,在西歐戰場,如果盟軍士兵去打水,只要沒有攜帶武器,德軍一般也不會射殺。因此,西歐的美軍醫務兵的傷亡大部分來自流彈或者炮火,他們應該感到很慶幸,對手德國人至少比較「紳士」。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戴著德國軍帽的美軍醫療兵

畢竟德軍也不傻,如果開了射殺醫務兵的先例,那麼對方也會射殺德軍的醫務兵報復。誰都不想在受傷之後,失去生還的最後希望。德國二戰老兵的對於曾經在戰場受傷的回憶,讓人都有一種說不出的味道。這些老兵說當被子彈擊中,心中感覺已經完了!唯一的期望就是醫護兵能出現在自己身邊,為自己搶回最後一點生還的可能。

而重傷員們更不敢回憶自己被運到戰地醫院時的情景:戰場醫療條件有限,臨時戰地醫院往往其實已經和地獄差不多,到處是血腥味和慘叫聲,還有屍體被不斷被抬出。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是無法理解那些醫護兵對士兵而言意味著什麼。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戰場救治傷員(影視)

但德軍不射殺盟軍醫務兵也僅是限於西歐,在東線戰場雙方都殺紅眼的情況下,很多蘇聯女人都已經扛著槍作戰,更不要說醫護兵了,而只要拿著武器,德軍是完全有理由射殺的。因此像電影《血戰鋼鋸嶺》中描述的那樣,美軍醫務兵戴斯蒙德·道斯堅持不帶武器,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瘋狂的日軍,提倡對美軍醫療兵舉起屠刀

實際上,任何公約都不能做到完全保證醫護人員的安全,《日內瓦條約》對理性的軍人是有一定限制作用的,但卻無法束縛已經瘋狂的軍人。二戰中,日軍經常在看到對方的紅十字標誌時,卻仍然選擇轟炸和攻擊,造成大量醫務人員和平民慘死,因為他們根本不懼《日內瓦條約》的束縛。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遭受日軍虐待的盟軍戰俘(影視)

特別是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甚至還鼓勵士兵專門攻擊盟軍的醫務兵,認為殺傷一個醫務兵的效果堪比消滅10個敵人,硫磺島戰役中日軍守備司令粟林忠道就專門指使手下人這樣做,還專門將美軍醫務兵士兵裝扮照片讓士兵去辨認。

《血戰鋼鋸嶺》中也有這樣的情節:主角道斯的戰友就要求他摘掉自己的袖標,並換上沒有紅十字圖案的鋼盔,告訴他要不然會死得更快!戰鬥中,瘋狂的日軍對繪有紅十字的帳篷都不會放過,他們經常偷襲並衝進帳篷殺死傷員和醫護人員。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日軍徵召的女子救護隊

事實上,日軍在作戰中很少會有隨軍醫護人員,他們一般是有戰地醫院,但這些戰地醫院基本上是跟著日軍軍官轉移的,一般的小部隊根本就不會有醫護兵。因此日本士兵在戰場上很害怕受傷,因為他們知道軍隊並沒有那麼多醫療資源,受傷後根本得不到救治,所以在戰場上受了重傷的士兵,經常會選擇自殺。

因為就算這些日軍自己不自殺,軍隊轉移的時候也會將他們留下來,對於日軍來講,他們就是累贅,殘忍地讓其自生自滅。正因為日軍對醫護兵的蔑視,日軍也吃了這方面的不少大虧。但對敵方醫護人員的濫殺,也給自己造成了很嚴重的後果!

二戰美軍醫療兵哭訴:德軍很「紳士」,日軍卻是「屠夫」 - 天天要聞

步入絕境的「日軍」(影視)

戰爭後期在東南戰場上,盟軍,特別是澳大利亞人對日軍「以牙還牙」,他們堅決拒絕了一些日本部隊的投降,恨不得將這些瘋狂的日軍士兵全部屠殺殆盡。這個完全就是日軍咎由自取,不遵守《日內瓦條約》的軍隊,別人同樣也不會用公約對待你!

《歷史雜談驛站》圖源網路,侵刪!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蘇57遇襲給中國提供反面教材,俄軍犯的錯,解放軍不會再犯 - 天天要聞

蘇57遇襲給中國提供反面教材,俄軍犯的錯,解放軍不會再犯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這場衝突就成為了各類先進武器互相較量的「比武場」,在過去2年時間裡,無論是俄軍的各類現役主戰裝備,還是北約提供給烏克蘭的西方武器,都無一例外在戰場上遭受戰損,並且讓人們看到了這些武器的真實戰力,大批曾經被吹的天花亂墜的西
每日一詞|載荷專家 payload specialist - 天天要聞

每日一詞|載荷專家 payload specialist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工作日前結束,共有10名預備航天員最終入選,包括8名航天駕駛員和2名載荷專家(香港地區、澳門地區各1名載荷專家)。
美軍最大的弱點是什麼?「美版知乎」點贊最多的三個回答 - 天天要聞

美軍最大的弱點是什麼?「美版知乎」點贊最多的三個回答

一名國外網友,他在國外最大的問答網站Quora上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美軍最大的弱點是什麼?」提到這個問題讓人想到更多的是很難想到作為世界第一大國的美國,其軍隊會有弱點,但實際上的美軍可謂是存在許多的弱點與缺點,針對這個問題先來看下各國網友
沿黃九省,要「抱團」了 - 天天要聞

沿黃九省,要「抱團」了

近日,「2024·服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在濟南召開,沿黃九省(區)代表共同發起《關於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 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倡議》,推動共建沿黃陸海大通道,合力打造國家和區域物流樞紐,暢通連接日韓、歐亞、東南亞的陸海聯動大通道。
俄外長答記者提問:西方國家在「築牆」 金磚國家在「築橋」 - 天天要聞

俄外長答記者提問:西方國家在「築牆」 金磚國家在「築橋」

當地時間11日,在下諾夫哥羅德出席金磚國家外長會晤期間,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在發布會上回答總台記者提問時表示,是西方國家用磚築起了隔離自己與外部世界的一道牆,但他們應該清楚,自己的所作所為只能導致持續的對抗。總台記者 王德祿:在10日的會議上,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用中文稱金磚國家為「大金磚」。然而我們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