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11月13日,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老冤家,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爆發了大規模的炮戰。印度國防部駐印控克什米爾的發言人卡利亞表示,此次雙方之間的軍事衝突完全是巴基斯坦一方率先挑釁造成的。
巴基斯坦軍隊使用了迫擊炮和其他火炮,對印度軍隊軍事基地和平民實施了炮擊。隨後印度軍隊動用大炮在內的重武器進行了還擊,巴基斯坦軍隊數個軍事掩體、火藥庫和發射台被摧毀。
從部分媒體曝光的現場畫面來看,交火發生地點附近的平民房屋陷入火海被炸塌一片,大量的民眾四散逃命,哭聲四處可聞,足見此次炮戰的激烈和殘忍。附近居民表示,炮戰從當日早晨一直持續到了深夜時分。
經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官方證實,目前這場規模空前的炮戰已經造成了雙方至少14人死亡,數十人受傷,包括一名8歲的男孩。其中巴基斯坦方面有5人喪生,31人受傷。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因為連年的衝突和戰火,導致該地區內的居民生活本來就相當地困難。如今再次發生大規模的炮戰,加上新冠疫情的衝擊,更讓當地居民的處境雪上加霜。
對於此次大規模炮戰的原因,印巴雙方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各執一詞,互相咬定是對方率先發動"無端攻擊"。據印度官方統計,截止今年8月31日,印巴雙方已經在克什米爾實控線附近爆發了240多次軍事衝突。而發生在11月13日的炮戰,是數月以來雙方規模最大、交火最為激烈的一次衝突。
但是這樣規模的炮戰要是放在印巴雙方長達幾十年的鬥爭歷史中,也只是極為常見的一次交火。自1947年印巴分治後,兩國均宣稱對克什米爾地區擁有絕對的主權。從目前的形勢來看,印度佔據了克什米爾大部分地區,但是克什米爾當地的多數民眾卻希望歸於巴基斯坦的管轄之下。
為了爭奪克什米爾的控制權,印巴雙方先後發生了兩次大規模的戰爭。2003年,印巴雙方在國際社會的積極斡旋之下,簽署了印巴停火協議,決定在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附近停止軍事衝突。雖然此後雙方沒有爆發大的戰爭,但是小規模的軍事衝突一直沒有停止過。
印巴雙方在幾十年的交火中,逐漸變成了勢如水火的仇敵,雙方之間的矛盾已經從克什米爾地區的領土爭端,擴大到了其他方面。印巴困局已經根深蒂固,變得難以調和。就連雙方之間達成的停火協議,幾乎都變成了一張廢紙,對雙方沒有任何的約束力。
在今年10月舉行的聯合國大會裁軍與國際安全委員會上,巴基斯坦代表阿克蘭表示,2019年印度軍隊違反印巴停火協議達3000多次,今年違反停火協議的次數也已經超過了2400次。
從巴基斯坦代表的發言中不難看出,印度憑藉實力優勢,單方面挑釁,是造成目前印巴局勢緊張的主要原因。除和巴基斯坦大打出手外,印度目前還和中國與尼泊爾對峙。可以說,印度幾乎已經把"陸上鄰居"得罪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