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後提出「重返亞太」策略,旨在加強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力量,遏制中俄向大洋方向發展。近幾年,美軍軍事部署大幅度向亞太地區傾斜,各種新型裝備優先部署,軍事基地群規模和質量也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據統計,美國374個海外基地有42.7%位於亞太地區,以日韓、澳洲、阿拉斯加基地群為核心布置了三道防線,對太平洋西岸層層設防。
最新消息稱,為加強亞太地區防禦,美軍對該地區軍事部署進行了大調整,由國防部主導海空軍聯合打造一個「聯合殺傷組網」。這套系統具有很強的協同攻擊作戰能力和防禦能力,被稱為新的「曼哈頓計劃」,對維護亞太地區霸權有重要戰略意義。這一計劃旨在彌補美軍在電子信息化作戰方面的不足,確保在未來戰爭中仍然佔據絕對優勢。
然而蘭德智庫指出,美軍這套部署看似無懈可擊,實則存在很大漏洞。當前美軍基地群構建仍然沿襲冷戰時期的「以點帶面」理念,這種模式配合美軍強大的海上力量確實能起到制霸全球的作用,但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美軍海外基地猶如一個個巨大的靶子,在高超音速導彈面前不堪一擊,一旦爆發衝突,只需80枚彈道導彈就能癱瘓位於亞太地區的56個軍事基地。
事實上五角大樓也發現了這一點,目前正在試圖加強亞太地區的反導能力,未來將大範圍布置陸基「宙斯盾」反導系統。該系統脫胎於美國海軍使用的「宙斯盾」,具有很強的目標跟蹤與攔截能力。前段時間,日本防衛省打算從美國引進陸基「宙斯盾」系統,但由於改造作業成本高、缺乏合理性而作罷,退而求次改為海基機動防禦,具體計劃是研發一款裝備「宙斯盾」的護衛艦,充分利用民間船舶和海上鑽井平台,在領海內起到防禦作用。
這一計劃一定程度上也代表著美國的意願,畢竟保護日本就是保護美軍亞太基地。不過,陸基「宙斯盾」已經研發多年,「標準」-3導彈已進行多次攔截試驗,至今還未達到實戰水準。據美國海軍官網發布的「2030年導彈防禦計劃」,「聯合殺傷組網」在2030年才能初步構建完成。這十年內很難想像俄羅斯高超音速導彈會發展至什麼水平,到時候能否發揮預期效果還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