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的「龐」式新航母,有多少坑可以重來?

2020年10月23日01:49:16 軍事 1484

法國的「龐」式新航母,有多少坑可以重來? - 天天要聞

進入新世紀後的最近20年,在退役並且賣出過去更老的中型航母之後,法國海軍一直只有戴高樂號一艘航母。除了最近幾年在北非某國身上刷了一波戰績和曾經遠航東方雲巡遊了一番之外,快30年來,戴高樂號航母其實是一直在地中海這個「澡盆」內活動,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港口和船塢內進行各種維修和維護。很顯然,只有一艘航母確實是不夠用,雖然法國海軍早就不是一支需要全球化存在的海軍,但是只有一艘航母總歸是比較尷尬的存在。於是從本世紀初,法國海軍就提出了裝備第二艘航母的計劃。這個計劃原本叫做PA2。是和大英皇家海軍合作搞的一艦兩型航母項目。其實很像45型驅逐艦和法國地平線級驅逐艦的差異。也就是在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的基礎上的變形航母。有人乾脆叫做「傻白2級」。

這個稱呼還是蠻傳神的。傻白2級也準備用6.8萬噸的滿排艦體;雙艦島;用燃氣輪機和柴油機混合的全電動力。不過最大的區別就是有彈射器有斜角甲板,採用陣風戰機;正常彈射起飛,再在斜角甲板上攔阻降落。考慮到女王級巨大的外飄和飛行甲板的總面積。這些變形都比較容易實現。而且可以繼續彈射正規預警機。對比目前女王級上只能用預警直升機顯然是強了很多。當然除了陣風艦載戰鬥機之外,準備採用的蒸汽彈射器和E2D預警機仍然需要從美國原裝進口;只不過是再重複一下現在戴高樂級上採用的E2C預警機和美式C13B蒸汽彈射器的故事。因此原本的傻白2級,基本是美式技術和英式技術的結合體,基本沒有法國「傳統技術」什麼事。但是女王級服役後各種奇葩的漏水斷電,確實讓法國海軍也怕了。

法國海軍認為自家在戴高樂號上已經實現的現有技術再不濟,也是美國海軍之外的唯一一艘核動力航母。於是盼望了多年的法國第2艘核動力航母,也就是PANG級,終於在研討了十幾年後落地了。不過瀚海狼山(匈奴狼山)卻認為在這個「龐」級身上,卻可以發現很多法國海軍曾經掉進去的大坑,仍然大面積的存在;而且很可能第二次往裡面跳!第一個坑,就是艦長不足的問題。法國的戴高樂號航母的長度一直被詬病。因為即使加長後的總長只有260米,僅僅比美國海軍的美國級兩攻長了5米。戴高樂號當年剛剛出廠試飛預警機,就發現攔阻降落後因為斜角甲板太短而無法掉頭。因此二次回廠加長了幾米。而現在既然準備把第二艘航母的噸位擴大到滿排七萬噸級了,總長居然仍然是280米稍多。要知道一般七萬噸滿排的彈射航母總長大多數在305米到310米的級別。

法國的「龐」式新航母,有多少坑可以重來? - 天天要聞

法國的「龐」式新航母,有多少坑可以重來?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坑,就是核動力航母卻採用潛艇堆,導致蒸汽產量不足、航母航速慢;這個現象在戴高樂號上已經表現的全球盡人皆知。而龐級航母仍然要採用法式潛艇堆,真是屬於屢教不改型。第三,全球都知道目前福特級航母的電磁彈射和攔阻系統都不能用。法國人居然要原裝引進!這麼多坑人人都看的明白,為何單單法國海軍自己看不明白?其實原因很簡單,真以為當今的法國,有實力和某些老超級大國和新超級大國一樣,想用什麼動力就有什麼動力?彈射器類型可以挑三揀四,說研發就能研發出來?作為一個中等強國,總國力在哪裡擺著。人比人該幹啥?貨比貨該怎樣?國比國也一樣!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俄羅斯防長:俄白應加強共同防務空間 - 天天要聞

俄羅斯防長:俄白應加強共同防務空間

△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資料圖) 正在白俄羅斯訪問的俄羅斯國防部長別洛烏索夫16日表示,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局勢下,俄羅斯和白俄羅斯作為盟友應加強共同的防務空間。 別洛烏索夫當天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與白總統盧卡申科會面時說,俄白兩國要從三個關鍵方面加強防務合作,即加強部隊和指揮部的工作協調、在俄羅斯高等...
名勝區消防召開崗位練兵動員部署會 - 天天要聞

名勝區消防召開崗位練兵動員部署會

【來源:杭州城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_動態信息】為進一步提高全體隊員業務水平,紮實體技能基礎,提升滅火救援的能力。5月15日下午,靈隱消防救援站組織召開崗位練兵工作動員部署會。
特朗普力推F-55,洛馬笑了:又來送錢? - 天天要聞

特朗普力推F-55,洛馬笑了:又來送錢?

特朗普政府近期提出的將F-35升級為雙發版F-55的構想,引發了美國不少軍事專家和技術人員的廣泛質疑。F-55這一計劃看似雄心勃勃,實則面臨諸多技術和經濟問題。F-35作為一款為隱身性能優化的單發戰機,其整體設計從氣動布局到內部結構都與單發
「飛在水上的木頭盒子」МБР-2與蘇聯飛行員的硬核浪漫 - 天天要聞

「飛在水上的木頭盒子」МБР-2與蘇聯飛行員的硬核浪漫

或許,凡是對蘇聯海軍航空史稍有了解的人,都聽說過別里耶夫這個名字。也正因如此,有趣的是:關於這位著名大師的第一款作品,人們知道的卻非常少——而這顯然是不應該的。20世紀30年代初,蘇聯海軍面臨著這樣一種局面:即便算不上海上強國,也至少要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