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2020年06月02日20:28:03 軍事 1489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戰鬥機)

米格戰鬥機,曾經是冷戰時期紅色天空的象徵。在整個冷戰期間,米高揚-格列維奇設計局設計的每一代戰鬥機都堪稱經典,其中米格-15在半島戰爭一戰成名,成為米格家族的首位世界明星。隨後的米格-21因為越南戰爭而聞名遐邇,並且成為迄今為止產量最大的噴氣式戰鬥機,其總產量超過1萬架。米格-23雖然在中東表現不佳,但是其卓越的性能讓其至今依然在多國空軍中服役。米格-25更是成就了"會飛的不鏽鋼"的傳奇。而米格-29作為米高揚家族第一款戰後第四代戰鬥機(俄標,下同),曾經讓整個西方深感敬畏。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俄羅斯向敘利亞空軍提供的嶄新米格-29戰鬥機)

近日有新聞消息稱,全新的米格-29戰鬥機在敘利亞和利比亞露面。目前媒體已經證實俄羅斯向敘利亞提供了一批新式的米格-29戰鬥機,與此同時,也有新聞報道,5月21日時曾經有6架俄羅斯米格-29和2架蘇-24戰鬥機從敘利亞的赫梅明空軍基地起飛,並降落在利比亞的東部某機場。對此,利比亞國民軍(LNA)公開表示"利比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空中戰役"已經迫在眉睫。作為一款1977年首飛,1982年量產的四代戰鬥機,如今的米格-29確實已經顯得有些過時,不過其依然活躍在世界多個熱點地區,並繼續書寫米格家族的傳奇。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被衛星拍到的利比亞GNA的米格-29戰鬥機)

獨特的蘇式"前線戰鬥機"概念催生的米格-29

1960年代末,蘇聯軍方得到情報稱,美國空軍已經啟動代號為FX的先進戰鬥機研製計劃。根據當時越南戰爭的經驗,高空高速性能優越的F-4E戰鬥機在面對機動靈活的米格-21戰鬥機時其先進的電子設備和技術很難發揮,因此經常被更加機動靈活的米格-21戰鬥機擊潰。而美軍的FX計劃就是為了開發一款具備強大空中格鬥能力的先進戰鬥機,這一計劃的最終產物正是被使用至今的美軍F-15"鷹"式戰鬥機。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四代戰鬥機中的經典,美製F-15"鷹"式雙發重型戰鬥機)

針對美軍的先進戰鬥機計劃,蘇聯也啟動了代號為PFI的先進戰鬥機研製計劃,以便針對美軍的最新戰鬥機。後來PFI計劃由於功能要求太多且自相矛盾,最終被蘇聯軍方拆分成兩個項目,一個叫TPFI重型戰鬥機,一個叫LPFI輕型戰鬥機。其中重型戰鬥機就是現在同樣聞名遐邇的蘇-27戰鬥機,而輕型戰鬥機正是本文主角——米格-29戰鬥機。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由於都是脫胎於PFI計劃,所以米格-29和蘇-27的氣動外形幾乎一樣,只是大小尺寸不同)

要探討米格-29戰鬥機,還必須追溯到蘇聯獨特的空軍劃分上。和世界絕大多數國家不同,蘇聯的空軍劃分為兩部分:前線航空兵和國土防空軍。這是蘇聯根據二戰時期的經驗總結出來的戰術編製。在蘇軍中,前線航空兵主要負責奪取制空權,為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還要負責攻擊敵方淺近縱深的各種地面軍事目標。而國土防空軍則主要負責保衛蘇聯本土的領空安全,其主要職責是攔截各種入侵蘇聯領空的飛行器,例如迷航的客機、懷有敵對目的的偵察機以及戰略轟炸機等等。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泥水坑中起降的飛機,非蘇聯莫屬)

由於蘇聯國土面積廣大,且大多數地方是人跡罕至的荒原地帶,所以蘇聯的國土防空軍普遍裝備重型遠程戰鬥機,甚至也包括專門的截擊機。例如在60年代,蘇聯國土防空軍就曾經把圖-98超音速轟炸機直接改成重型截擊機使用。一直到今天,俄軍現役的米格-31重型截擊機的最大起飛重量同樣高達46噸,而如今的重型空優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也普遍在30~35噸之間。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設計獨特,在飛機背部還設計有兩個輔助進氣口,在泥水坑裡起降時,主進氣口完全封閉,依靠這一對輔助進氣口為發動機供氧)

和國土防空"高、快、遠"不同的是,蘇聯的前線航空兵對於飛機的要求完全不一樣。根據二戰時期的經驗,蘇聯空軍認為在大規模戰爭的情況下,前線航空兵其實就是"炮灰",因為在蘇德戰爭中,蘇聯的前線航空戰鬥機平均起飛5次就會被擊落,其使用時間平均甚至不到20個小時。如此巨大的消耗,讓"廉價、易生產、易操作"成為蘇聯前線航空兵對於戰鬥機的基本要求,畢竟花大價錢去生產一個飛行不到20小時就要被擊落的飛機,實在是有點得不償失。而米格-29戰鬥機正是在這種設計思路下誕生的。

簡約而不簡單的戰鬥機

儘管便宜、皮實是蘇聯前線航空兵的基本宗旨,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米格-29就是一架粗製濫造的飛機,相反,它非常適合1980年代蘇聯的前線作戰體系,而這也是北約國家對米格-29敬畏有加的根本原因。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兩德統一後,美國空軍親自帶著F-16來德國,和東德空軍的米格-29"切磋技藝")

米格-29戰鬥機裝備有當時蘇聯先進的NO-193型脈衝多普勒雷達,這在上個世紀80年代絕對是頂尖水平,不僅如此,米格-29還安裝了OEPS-29紅外前視觀瞄系統。因為蘇聯深知自身的雷達電子技術方面落後於西方,特別是落後於美國。所以蘇聯在自己的第四代戰鬥機,蘇-27和米格-29上都安裝的紅外前視觀瞄系統,在不使用雷達時,OEPS-29能夠提供約40千米,120°視角的對空觀測能力。這樣米格-29即使不打開雷達,也能有效監視自身前方40千米距離、方位120°範圍內的空中目標,並且可以在無線電靜默的情況下率先發射空空導彈攻擊對方。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紅圈裡的就是IRST紅外前視觀瞄系統,蘇-27等蘇系戰機的機頭上也都有這樣一顆美人痣)

米格-29還是全球第一款裝備中程空空導彈的輕型戰鬥機。早期版本的米格-29設計有7個掛架:機腹下1個,每側機翼下3個。標準空戰掛載是:1隻機腹副油箱、4枚R-73格鬥導彈、2枚R-27雷達半主動中程空空導彈。R-27空空導彈是蘇聯在吸取了美軍越南戰爭經驗後研製的一款全新的雷達半主動空空導彈,R-27一開始就有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兩種規格,為了提升命中率,米格-29通常選擇雷達制導和紅外製導各帶1枚,空戰時同時發射2枚導彈攻擊1個目標。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戰鬥機的標準武器掛載:2枚R-27中程空空導彈、4枚R-73格鬥導彈)

R-73更是戰後第三代格鬥導彈中的典範。R-73導彈早在1973年就開始研製,但一直到1985年才正式定型並交付蘇軍使用。R-73空空導彈具備約40°離軸發射角,即使在今天,很多空空導彈也達不到這個水平。而且R-73導彈還和米格-29戰鬥機的頭盔瞄準具(HMS)相關聯。換句話說,只要飛行員看見了,R-73就能將其鎖定並命中目標!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原東德空軍米格-29發射R-27導彈的瞬間)

由於蘇聯普遍習慣於開發專用型飛機,因此當時的蘇聯前線航空兵已經有米格-27和蘇-25兩款對地攻擊機,以及蘇-24戰鬥轟炸機,所以米格-29當時被賦予的核心使命就是奪取戰區制空權,掩護其他攻擊機和轟炸機攻擊敵方目標,並為進攻中的己方裝甲部隊提供防空掩護。其作戰縱深不會超過150千米,這個水平和早期的米格-21戰鬥機大致相當,遠不如後續的米格-23戰鬥機。不過正是對航程要求很低,最終導致了米格-29獲得了"機場保衛者"的綽號,甚至於有蘇聯飛行員當時開玩笑表示:沒有一架米格-29能飛到第聶伯河的中間。以此來諷刺米格-29的"腿短"——航程不足。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航程不夠,油箱來湊——外掛5個副油箱的米格-29戰鬥機)

不過作為一款蘇系戰鬥機,米格-29自有其獨門絕技——可以在爛泥地上自由起降!這種本事別說是當年,即使在今天,絕大多數飛機也是做不到的!之所以有這種奇葩的設計和需求,主要還是和蘇聯惡劣的地理環境有關。蘇聯的領土大部分處於高緯度地區,部分甚至已經深入北極圈內,因此蘇聯的國土大部分為凍土地帶。而凍土地帶的特點就是冬季地面上凍後像鋼鐵一樣堅硬,而夏季化凍後又會立即變為泥濘的沼澤。由於自然氣候的問題,在蘇聯很多地方無論修多麼平整的道路,只需要一個夏天,就會變成爛泥地。所以蘇聯人的解決之道就是——造更皮實的飛機來適應這種惡劣的環境。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對比新老米格-29的側影就能看出差別,新版米格-29巨大的駝背就是新增加的油箱)

米格-29的一個特色就是在其飛機背部,兩個進氣道的上方,還有帶柵格的輔助進氣道。當米格-29起飛或者降落時,其發動機進氣口的隔板會隨起落架一起放下或者收起,而這時飛機背部的輔助進氣口就會打開,發動機可以從飛機背部的輔助進氣口吸取空氣。而在只使用輔助進氣口時,米格-29依然可以飛到最快0.85馬赫的高速,完全可以應付一般的高亞音速空中格鬥作戰。而這一特色在西方戰鬥機上是絕對見不到的。同時米格-29本身的定位就是前線戰鬥機,且由於其航程不大,所以需要時刻伴隨野戰部隊在一線作戰。按照最初的戰役設想,米格-29所到之處,實際上也確實很難找到設施完好的機場(因為蘇軍打的是進攻戰,每佔領一個地方,米格-29也要跟進),所以具備野戰起降能力,也是米格-29戰鬥機的重要設計要求。

米格-29之殤——過於依賴體系的戰鬥機

儘管米格-29性能卓越,但是其最終還是依賴於蘇聯當時成熟先進的作戰體系,而一旦離開了這個體系,米格-29的各種弱點就立即暴露出來,甚至會被"吊打"。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由於缺乏必要的空情支援,也沒有電子掩護,在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的米格-29被北約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在上個世紀80年代,冷戰頂峰時期,蘇軍的前線航空兵實際上並沒有太多的自主權,他們的作戰行動受地面雷達導引站的嚴格控制。那是因為蘇軍的進攻是以地面上的鋼鐵洪流為主,空中突擊和戰略轟炸從來不是蘇軍的強項。蘇軍最擅長的是在短程空優戰鬥機的掩護下,坦克裝甲集群快速向前突進。在這種作戰狀態下,空中的戰鬥機們實際上成為了活動的導彈發射平台——他們依靠地面遠程雷達搜索目標,並根據地面雷達員給出的坐標參數鎖定目標,然後同樣由地面操作人員下令發射導彈。整個過程看起來,飛行員確實沒有多少自主性,只是機械的執行雷達導引員的命令。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天高任鳥飛,但是防空作戰可絕對不是飛機隨便亂飛的)

這種戰術在防控體系嚴密,雷達和防空導彈眾多的蘇軍中是沒有問題的——畢竟蘇軍的防空導彈數量和種類都是全球之最,哪架米格-29的飛行員不聽從地面導引的指揮,就有可能誤入自己家地空導彈或者高射炮的防禦陣地,從而造成不必要的傷亡。所以蘇軍戰鬥機從米格-21的時代開始,就要求嚴格服從地面指揮,但是這種指揮顯然是僵化的,不能適應現代多機種大編隊作戰。而且這種體系也最終暴露出了米格-29嚴重依賴地面指揮的"軟肋"。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數碼迷彩塗裝的米格-29)

其實早在1989年兩德統一的時候,美軍就立即派人前往東德空軍,並派遣了美軍主力的F-16戰鬥機和東德空軍的米格-29戰鬥機進行模擬對抗訓練。在訓練中,美國人發現,雖然米格-29受各種影響,無法和F-16進行長時間格鬥,但是在雙方最初交鋒的幾分鐘內,米格-29至少會有1次機會用於發射空空導彈攻擊F-16。因此美軍得出結論,盡量不要與米格-29進行格鬥,儘管F-16最終獲勝概率較大,但是是否能"活"到那個時候,依然令人懷疑。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和F-16齊飛)

不過令北約空軍鬆一口氣的是:兩德統一了,他們不再需要擔心米格-29的威脅,而且針對米格-29航程短、機載設備相對比較簡單等問題,針對性的研究出一套完整有效的對抗米格-29的戰術,這也為後來米格-29的連戰連敗埋下了伏筆。可以說米格-29的失敗並非是飛機自身性能不足,而是脫離了其原本的作戰環境,這樣單件武器再先進,沒有合適的環境配合,也必然遭遇失敗。對比之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90年代就普遍建立了以預警飛機為核心,以數據鏈為傳導的新一代空戰體系,空中飛行的戰鬥機不但可以得到地面雷達空中預警機的實時空情報告,還能得到專門的電子對抗飛機的電磁壓制支援,並且和其他戰鬥機共享數據,因此對於既沒有預警飛機協同,又遭到強電子干擾的米格-29確實只能是兩眼一抹黑,淪落到被動挨打的境地。

負重前行——多樣化的米格-29發展之路

儘管在冷戰之後的歷次局部衝突中普遍表現不佳,但是米格-29作為目前俄羅斯唯一一款輕型四代戰鬥機,其地位依然重要,畢竟俄軍需要一款輕型多用途戰鬥機與重型的蘇-27/蘇-30系列戰鬥機打配合,因此深度挖掘米格-29的潛力,就成為了俄羅斯航空部門多年來持續不斷的工作。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新版米格-29不但更換了航電,同時還增加了一對機翼掛架,從而升格為一款多用途戰鬥機)

蘇聯時代的米格-29是作為前線空優戰鬥機設計,因此在設計之初並未考慮對地攻擊能力,因此只能攜帶無制導炸彈或者火箭彈進行對地打擊。不過在蘇聯解體後,出於作戰條件變化的原因,米格-29進行了多方面的升級改進。首先就是針對米格-29"腿短"的問題,取消了原先米格-29背部的減速板,並加高了飛機背部重新設計了一個大型背部油箱,這樣米格-29變成了明顯的駝背,不過也由此大大增加了航程。在1990年代時,新版米格-29在參加某次巴黎航展的時候,2架米格-29直接從莫斯科的茹科夫空軍基地起飛,直飛法國巴黎,中途沒有停留或進行空中加油,待飛抵巴黎時,飛機油箱內依然還有1噸多的剩餘燃料。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家族中最新的米格-35)

除了大幅提升飛機航程,新版米格-29飛機還更新了雷達航電系統。特別是最新式的米格-35型戰鬥機已經換裝了俄羅斯最新的電子掃描相控陣雷達,具備很強的多用途作戰能力,不僅可以使用俄羅斯各型號的空對空導彈,還可以攜帶包括KAB-500激光制導炸彈、KH-35反艦導彈、KH-31P反輻射導彈、KH-29空地導彈等多種精確制導武器,執行對海對地精確打擊任務,以及反雷達任務等等。如今的米格-29已經從一款單純的蘇聯前線輕型空優戰鬥機演變成為一款多用途全能型戰鬥機,其最新款米格-35的技術水平和美國最新的F-16、法國陣風等戰鬥機相比也並不遜色。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深色塗裝、安德烈旗以及長長的尾鉤,這些特徵說明這是一架米格-29K艦載戰鬥機)

提到米格-29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重要的改進型——米格-33艦載戰鬥機。米格-33別稱為米格-29K型戰鬥機,"K"就代表著"艦載",所以俄軍現役的2款艦載飛機最初研製的編號分別為蘇-27K和米格-29K,而成熟款即為蘇-33和米格-33兩種飛機。在蘇聯研製建造"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時,實際上相對尺寸更小的米格-29K戰鬥機更適合庫艦搭載。但是在蘇聯時代,由於電子技術和設備上的落後,米格-29K的機載航電火控系統無法有效對抗當時美國海軍的F-14戰鬥機,也不是美國空軍F-15重型戰鬥機的對手。所以為了能夠有效抗衡F-14和F-15戰鬥機,蘇聯最終選擇了更大型蘇-33戰鬥機作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艦載機。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在庫茲涅佐夫號航母上測試的米格-29K戰鬥機,紅五星機徽的是俄羅斯版本,紅圈機徽的是印度版本)

在蘇聯解體後,由於整個生產線的斷裂,蘇-33戰鬥機的生產完全崩潰,俄羅斯只能守著現有的24架蘇-33戰鬥機艱難度日,但是由於日常使用的損耗,到2015年時,能夠正常飛行的蘇-33戰鬥機僅剩下十餘架,根本無法支撐庫茲涅佐夫號航母的防禦需求。這時候,由於米格-29的升級改裝也基本結束,新版本米格-29戰鬥機在航電火控等基本技術方面已經追平了西方戰鬥機,因此俄軍內部出現了用米格-29K替換原先的蘇-33戰鬥機的聲音。全新的米格-29K戰鬥機在基本尺寸上和早期的測試版本沒有區別,但是雷達航電則換裝了米格-35戰鬥機的成熟系統,具備了和目前西方的四代半戰鬥機對抗的能力,也就具備了為庫茲涅佐夫號航母提供防空掩護的能力。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及其攜帶的各種武器)

2016年年底,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遠赴地中海,首次進行實戰部署,除了攜帶12架蘇-33戰鬥機外,還攜帶了3架米格-29K戰鬥機,專門進行實戰測試。不僅如此,目前印度海軍唯一的在役航母維克拉瑪蒂婭號,也搭載了俄制米格-29K型戰鬥機作為核心艦載機使用。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米格-29K艦載機在航母上起飛)

老兵不死,也未凋零

米格-29戰鬥機從蘇聯時代至今,總共已經生產超過1600架,並裝備了包括俄羅斯在內的約30個國家的空軍部隊,而且一直到今天,新版的米格-29(又稱米格-35)戰鬥機依然在生產之中,可以預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米格-29依然會翱翔在世界的天空之中。因為相對於俄羅斯龐大的國土面積而言,米格-29確實有些"腿短",但是利比亞、敘利亞這樣的國家國土面積相對較小,因此對戰鬥機的航程沒有特殊的要求,相反更關注戰鬥機本身的性價比,這種情況下,相對廉價但性能還算不錯的米格-29就顯示了自身的優越性價比。近年來,緬甸、埃及等國家也相繼購買了一定數量的米格-29戰鬥機,用於充實自己的空軍,顯然是對該機的作戰性能比較滿意。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從這個角度上看,維克拉瑪蒂婭號航母似乎有著不俗的戰鬥力)

印度海軍總共採購了約50架米格-29K型戰鬥機,並搭載在維克拉瑪蒂婭號航母上,雖然印度人對於米格-29K並不滿意,但是米格-29K目前依然是印度航母唯一可以搭載的戰鬥機。雖然印度海軍曾經希望用陣風M戰鬥機替換現有的米格-29K,但是一方面陣風的價格實在太過昂貴;另一方面,陣風戰鬥機的機翼不可摺疊,因此無法通過維克拉瑪蒂婭號航母上狹小的升降機送入機庫,而印度也不可能為了陣風M戰鬥機,把航母的甲板割開重新設計升降機,所以儘管不太喜歡,但是印軍依然不得不繼續使用米格-29K型艦載戰鬥機。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經過幾年的內戰,敘利亞空軍已經損失慘重,這時候俄羅斯送來的米格-29戰鬥機,可以說是雪中送炭)

說回最初的話題,本次俄羅斯向敘利亞和利比亞提供米格-29戰鬥機,實際上也是在實戰戰場上檢驗一下最新款米格-29戰鬥機的作戰效能。在敘利亞戰場上,由於敘利亞空軍自冷戰時代以來,一直難以和以色列空軍對抗,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在於敘利亞空軍的戰鬥機在技術性能上始終落後以色列半代甚至一代。如今最新款米格-29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敘以兩國之間戰鬥機技術上的差距,也可以實戰檢驗俄軍最新戰鬥機的實際作戰效能。

機場保衛者!大國看不上的「短腿」米格29,到了利比亞成了香餑餑 - 天天要聞

(利比亞也是俄制武器的老客戶,不過目前GNA尚未公開展示獲得的米格-29戰鬥機)

同樣在利比亞方面,由於利比亞西部的民族團結政府主要得到土耳其的支持,土耳其曾向其援助大量武器裝備,包括空中力量,因此在前一階段的作戰中,利比亞國民軍被民族團結政府的部隊打得狼狽逃竄。而米格-29的到來究竟能不能制霸利比亞的天空,扭轉空戰的局勢,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 天天要聞

金日成催促中國立即出兵,毛主席說他想多了,得讓蘇聯和他說說

就在早前,朝鮮已經接到了毛主席親自簽發的電報,明確表示中國將出兵援朝,並已做好準備。然而,朴一禹來到瀋陽後,並沒有就志願軍入朝具體事宜進行溝通,只是傳達了金日成首相的要求,希望中國軍隊立即過江,並說金日成現在德川,志願軍指揮部也應該設在那裡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 天天要聞

來自鐵軍第43軍的兩大王牌師,六大軍長,皆是軍中翹楚

在1948年十一月,由東北野戰軍第六縱隊改編而成的第43軍,是解放戰場上,四野大軍的頭號主力部隊之一,為加快促進東北地區的解放立下赫赫戰功。在戰略追殲階段,第43軍與兄弟部隊共同南下作戰,參與衡寶戰役,和兄弟部隊共同重創白崇禧軍事集團。此舉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 天天要聞

戰火中的科技革命:重塑未來戰爭新紀元

戰爭衝擊波,科技世界的重塑與變革。近期戰火在世界的某個角落再次點燃,但這場戰爭不僅僅是對地理和政治版圖的重新劃分,更是一場科技領域的無聲革命。戰爭的硝煙背後隱藏著科技創新的澎湃動力,正在悄然改變我們的世界。首先,我們看到了無人機技術的突飛猛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