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武器是人類有史以來研發的威力最大的武器,當它初步研製成功之際,就有參與的科學家悲嘆:這將是人類歷史上黑暗的一天。從放能過程來區分的話,核武器可以分為:原子彈、氫彈、三相彈。
核武器恐怖的威力
普通氫彈是在原子彈的基礎上,包上一層熱核材料,放能過程是裂變-聚變,兩種反應過程會釋放出更多的能量,這也是為何氫彈威力要比原子彈大得多。所以氫彈也可被稱為「雙相彈」。
顧名思義,「雙相彈」包含兩種反應過程,那三相彈就包含三種反應過程了,它是在普通氫彈外包上一層貧鈾(鈾238),放能過程為裂變-聚變-裂變,這樣就使得普通氫彈的威力成倍提高,而且由於爆炸產生的鈾238碎片多,持續殺傷力比原子彈、普通氫彈要高得多。如果一個地方被三相彈給轟炸了,要想像廣島、長崎那樣幾十年後重新成為聚集地,是根本不可能的。
廣島已經恢復生機
三相彈的威力如此大,就有科學家想,既然可以給氫彈穿上鈾238的「馬甲」,為何不嘗試給它更換其他更具威力的外殼呢?所以1950年就有一位名叫利奧·西拉德的科學家提出鈷彈。簡單來說,就是把三相彈的鈾238外殼,換成鈷59外殼,原理和之前一樣,就是利用氫彈爆炸產生的高速中子流轟擊外殼,讓鈷59產生反應,變成放射性同位素鈷60。
氫彈
從即時爆炸威力來看,鈷彈並不比普通的三相彈大,可其持續殺傷能力,要遠遠大於後者。鈷60十分危險,工業上使用它時極其小心,會做好嚴格的防護措施,通常3克鈷需要用半噸鉛進行屏蔽,而一枚鈷彈通常要用到鈷60得用噸來計算。試想一下,要是一顆大當量的鈷彈在平流層引爆的話,污染物質能跑遍整個地球大氣層,鈷60的半衰期很長,衰變過程中產生的具備高度穿透力、長時間延續性的伽馬射線,會破壞生物DNA,短時間內就將導致幾乎所有地球生物滅亡。
鈷60擁有極強放射性
也是因為其具有這麼大的威力,所以至今為止它只存在於理論上,人類並未實際製造這種武器——沒人想同歸於盡。不過從技術角度來看的話,製造鈷彈對那些大國來說,應該不是不可能。
各國正在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鈷彈雖猛,可能毀滅人類的不是只有它而已,普通的核武器,只要數量足夠,一樣能夠毀滅人類,未來也將發展出更多威力巨大、足以毀滅人類甚至是地球的武器。所以從根本上來看,各國要做的還是加強自我約束能力,不能為了一己之私,毫無顧忌的進行軍備競賽,美蘇爭霸給全人類造成的陰影,可至今仍未完全消散呢。可現在,美俄之間的的軍控協議,可能連《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這個「獨苗」也保不住了,以高超音速武器、太空武器為代表的新一輪軍備競賽,已經「蓄勢待發」。(微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