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獨家發布,謝絕轉載
俄軍突然宣布"100%解放"盧甘斯克,普京再拿四個州把烏打成內陸國!美國緊急叫停軍援,馬克龍深夜致電克里姆林宮,烏克蘭的生死局究竟還有多少變數?
環球網消息,俄軍不僅完全控制盧甘斯克州所有定居點,更鞏固了防線,徹底切斷烏軍反攻可能。這是衝突爆發三年多來,俄方首次完整拿下一個州的行政版圖。
與此同時,俄軍還對烏克蘭海軍設施發動大規模空襲,燃料基地被炸成"大火球",無人艇生產線遭精準打擊,標誌著俄軍開始系統性瓦解烏軍海上威脅。
這一系列動作背後,是普京4月底內部會議定調的延續。當時他明確將烏克蘭全境視為俄羅斯領土,如今盧甘斯克的"完全解放"成為這一戰略的首個落地成果。
烏克蘭情報部門證實,俄軍已在蘇梅州投入5萬兵力,配合哈爾科夫方向的精銳部隊,形成南北夾擊之勢。
這種打法顯然超出基輔預期,烏軍總參謀部原判斷俄軍"夏季攻勢"主攻頓巴斯,不料普京直接下令在庫爾斯克邊境建立"緩衝區",將戰火引向烏克蘭北部。
戰場壓力的劇增暴露出烏克蘭的致命短板。英媒披露,若無新軍援到位,烏軍或在6個月內耗盡彈藥儲備。
更令澤連斯基措手不及的是,五角大樓突然暫停交付包括"愛國者"攔截導彈、155毫米炮彈在內的關鍵武器,這批價值6億美元的裝備本是美國去年承諾的援烏計劃的一部分。
但現在,特朗普政府以"庫存不足需優先保障本土"為由暫緩了對烏軍援,要知道,在前不久的北約峰會上,特朗普還親口承諾會考慮向烏克蘭提供愛國者3,現在看來,澤連斯基又被騙了。
而美國的變卦直接導致烏軍防空缺口擴大,在俄軍近日對烏克蘭全境持續的攻擊中可以看出,烏方的攔截率驟降。
但讓澤連斯基更難熬的是,西方陣營的動搖不止於美國。環球網消息,馬克龍與普京日前通話,兩小時會談中,馬克龍雖呼籲停火談判,但普京明確將"新領土現實"設為和談前提。克宮聲明特彆強調,任何協議必須承認盧甘斯克等四州歸屬俄羅斯,並確保烏克蘭永久中立化。
這種表態與俄軍前線動作高度同步,俄陸軍總司令公開宣稱,下一步目標是切斷烏克蘭所有出海口,使其淪為內陸國。
現在烏方僅剩敖德薩一個主要港口,而俄軍從赫爾松向尼古拉耶夫州的推進,正形成對黑海沿岸的合圍態勢。
目前來看,俄烏局勢呈現出短期衝突加劇,長期僵局化的趨勢,而俄方的姿態也從"蠶食頓巴斯"升級為"肢解烏克蘭"。通過盧甘斯克案例可以看出,俄方正驗證"完全控制-行政改造-徵兵動員"的三步走模式。
此外,俄軍的空襲戰術也有所改變,自6月以來,俄軍每周都組織大規模空襲,其持續性和破壞力遠超特別軍事行動初期表現。
不同於早期零星的導彈打擊,如今俄軍採用無人機與導彈協同作戰的新模式,每天出動上百架"天竺葵"自殺式無人機,配合"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等尖端武器,對烏方軍事工業體系實施系統性摧毀。這種立體化打擊讓烏克蘭疲於應對。
回顧衝突初期,俄軍曾採取"廣撒網"式的飽和攻擊,消耗了大量高價值導彈。到2022年冬季,他們轉向更經濟的精確打擊模式,集中火力破壞電力樞紐和能源設施。這種戰術確實削弱了烏克蘭的軍工產能,但面對當前全線進攻的態勢,俄軍需要更猛烈的火力支援。
現在的空襲呈現出鮮明的系統性特徵。俄軍不再追求同時打擊多個目標,而是採用"導彈定點清除+無人機持續壓制"的連環打擊。
典型作戰流程是:先用無人機誘使烏軍防空系統暴露位置,再由"伊斯坎德爾"或"匕首"導彈實施精確摧毀;待防空缺口打開,巡航導彈對核心工業設施實施致命打擊。
最後無人機群持續襲擾,阻止搶修作業。這種"組合拳"使烏克蘭的軍工複合體陷入惡性循環,每次受損後剛啟動修復,新一輪打擊又接踵而至。
可見,俄羅斯通過兩年多的戰場磨合,已形成一套成熟的"遠程精確打擊+無人機蜂群"的混合戰爭模式。這種模式不僅成本可控,而且能根據戰場需要靈活調整打擊強度。對於烏克蘭而言,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僅靠西方援助的有限防空裝備難以扭轉被動局面。
接下來,俄軍或將依託盧甘斯克經驗加速消化其他三州,唯一的不確定性則在於烏克蘭的抵抗韌性,儘管西爾斯基調集最後5個預備旅增援蘇梅方向,但若敖德薩在夏末前被封鎖,這個依賴糧食出口的國家可能面臨經濟崩潰。
俄國防部最新戰報顯示,其導彈部隊已開始系統性打擊烏克蘭農機工廠,這種"去工業化"打擊與戰場推進形成互補,正將澤連斯基逼向更艱難的抉擇:是接受領土喪失換取和平,還是賭注西方政策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