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巴以衝突和俄烏衝突之外,這段時間最引人矚目的就是印巴新一輪衝突。
印巴本輪衝突可謂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雖然印巴衝突短暫但內容卻相當豐富。
印巴此次衝突有歷史原因也有導火索,雙方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但令人奇怪的是衝突結束後,印巴雙方都各自宣布獲得了戰爭的勝利。
甚至印度方面還大張旗鼓舉行全國慶祝儀式,印度媒體也對印度軍隊的應勇表現讚不絕口。
印度媒體甚至把印軍這一型號國產導彈「吹上了天」,似乎是為了配合印度政府演好「勝利日」這齣戲。
那此次印巴衝突實況究竟如何?印度媒體口中的這一國產導彈真有這麼厲害嗎?
一、印巴衝突中的「閃亮」武器
此次印巴沖並不是無緣無故突然發生而是有端倪可尋的。
自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發生槍擊事件導致26人死亡數人受傷以來,印度方面就開始強烈譴責此次事件定性為巴基斯坦支持的恐怖襲擊。
於是在5月6日,印度單方面切斷流經巴基斯坦的水源。
印度官方給出解釋是對4.22克什米爾地區事件和巴基斯坦政府的強烈回應。
對於這種說辭巴基斯坦當然不能接受,雙方彼此劍拔弩張火藥味濃重。
5月7日新一輪印巴衝突爆發,本次衝突以5月7日凌晨印方發起「辛杜爾」行動為起點,於5月10日印巴雙方官方都發表聲明同意停火為止。
前後歷時四天,雙方展開了陸戰和被外界廣泛視為21世紀以來最大規模的空戰。
5月7日夜間印度軍方隨著「辛杜爾」行動的開展隨即向外界發表軍事行動聲明,印度向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等3處目標發射大量導彈和無人機。
巴方第一時間進行強力反擊,5月7日白天巴基斯坦三軍新聞局發布消息稱:巴基斯坦在巴控克什米爾線一側同印度軍隊發生交火,同時巴基斯坦正在採取地面攻擊和空中行動,巴基斯坦軍方成功擊落印度5架軍機。
隨後在5月7日當天巴基斯坦副總理兼外長伊沙克·達爾再次證實了這一消息的真實性,他還指出巴方是用殲10-C攜帶PL-15完成打擊。
5月9日深夜巴基斯坦三軍公共關係局主任艾哈邁德·謝里夫·喬杜里向外界透露5月7日印巴空戰更多細節,當天巴空軍擊落的印空軍5架軍機分別是3架陣風、1架蘇30KMI、1架米格29。
印軍對上述空戰消息沒有直接回應,但值得注意的是印度導彈部隊從7日-10日每天都向巴基斯坦境內目標發射導彈、無人機,對一些既定目標成功實施打擊。
5月10日印巴雙方均通電宣布同意停火,我們以印巴衝突時間線為基準,大致梳理了衝突全過程。
印巴衝突過程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巴空軍的輝煌戰績和印度導彈部隊的不俗表現。
巴基斯坦方面最亮眼的就是殲10C、預警機和PL-15空空導彈。
而印度方面引以為傲的光輝沒有出場,寄予厚望的陣風也「敗下陣來」,倒是印度國產導彈「布拉莫斯」發揮出色。
那「布拉莫斯」是「何許人也」?
根據現有官方資料我們可以看到,「布拉莫斯」導彈是自1995年開始印度和俄羅斯共同合作研製的巡航導彈,它以俄制「寶石」(SS-N-26)為基礎升級改造而來。
經過2001年首次試射到2005年多次改進後列裝部隊。
在近幾年印度軍方以「布拉莫斯」巡航導彈為基礎開發研製了陸基巡航導彈和空基巡航導彈,新型導彈無論是威力、性能都得到大幅提升。
二、「布拉莫斯」何以在印巴衝突中立威?
「布拉莫斯」導彈在此次印巴衝突中表現亮眼。
5月15日,印度Firstpost媒體知名主持人帕爾基·夏爾瑪發表視頻,稱讚它的出彩之處在於能夠在23分鐘內突破中制防空,最終成功襲擊目標。
「布拉莫斯」導彈的實戰成果我們不能否認,但它真的如印度媒體所言是踩著中制防空的肩膀「登上王座」的嗎?我們來逐一分析。
1.「布拉莫斯」導彈穩定毋庸置疑
上文也提到了,「布拉莫斯」導彈是印度和俄羅斯雙方共同研製的新一代巡航導彈。
這款導彈經過雙方几十年的鑽研打磨,其優異性能自然不必多說。
而且就算我們不相信印度的軍事工業水平,還能不相信俄羅斯的軍工水平?
「布拉莫斯」導彈外界給予的評價也很高,其超音速、多彈道、重突防、抗干擾的能力為外界認可。
而且經過改進後的「布拉莫斯」空基和路基巡航導彈能夠憑藉彈身吸波材料實現隱身,通過彈頭部位的GPS和主動雷達實現精準打擊目標。
所以雖然印度媒體將「布拉莫斯」一戰封神的做法有些誇張,但該型導彈本身還是實力過硬。
2.印巴相鄰,導彈亦到達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彈長8.1米、彈徑0.67米,有效射程在50-350千米之間(此次實戰過後也有說其實際射程能達到450公里)。
導彈的大小限制了「布拉莫斯」的射程,但印巴「一牆之隔」的距離使得他又正好能有效發揮。
正是印巴相近的現實,給予「布拉莫斯」發揮的空間。
所以印巴的實際空間距離助力「布拉莫斯」出彩。
3.巴軍隊防空反導能力不強
巴方的反導防空最為依仗的就是從中國引進的HQ-9地對空導彈系統。
但因為國內經濟因素制約,巴方引進該類型導彈系統的數量並不多。
而且由於巴國內需要防護的關鍵設施很多,HQ-9系統又太少,這就使得巴方不能做到全領域防空。
而這又給了印度導彈部隊一可乘之機,印軍通過多輪飽和式攻擊對巴方境內目標進行成功打擊。
所以也有觀點認為此次「布拉莫斯」大顯神威,是因其部分打擊目標沒有在HQ-9防禦範圍內,亦或是HQ-9導彈被飽和式攻擊消耗光。
綜上,在印巴雙方種種條件不相匹敵的情況下,印度的「布拉莫斯」才能得到有效發揮。
那此戰過後「布拉莫斯」導彈真的像印度媒體說的那樣被多國看中嗎?實則不然。
目前僅有少數幾個國家對「布拉莫斯」導彈表露出興趣併購買。
2021年在「布拉莫斯」新型導彈試射成功後,希臘軍方就花費巨資億從印度手中購置該型號導彈,菲律賓軍方以3.75億從印度手中購買「布拉莫斯」。
菲方企圖通過在該國北部、西部布置導彈以強化對南海的控制。
2025年1月22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印尼消息人士稱:印尼軍方有意用4.5億美金購置印度的「布拉莫斯」導彈系統,雙方已經達成了書面協議。
印度方面也試圖將「布拉莫斯」導彈的銷售市場擴展到東南亞國家,但目前進展相對緩慢。
現在印度媒體為了給「布拉莫斯」導彈封神,也只是故布疑陣宣稱「多國搶購」。
三、「布拉莫斯」或被過分捧高
5月10日印巴雙方同意停火以來,雙方政府都開始對此次衝突進行總結。
巴方就空戰結果表達了對中國的感謝,巴方堅定認為是自己贏得了這次衝突。
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印度總理莫迪宣布5月13日到23日是國慶日,為了慶祝印度在此次衝突中的「勝利」。
隨後印度各大媒體也紛紛做出回應予以符合。
印巴雙方到底誰贏得了這場衝突的主動?事實自由公論。
但從印度政府「喪事喜辦」的做法中我們就能理解為何印度媒體要如此吹捧「布拉莫斯」,這是穩定民心的需要。
印度空軍被擊落5架戰機是不爭事實,印度陸軍沒有在克什米爾地區給予巴軍有效打擊也是事實。
印度耗費數千億元打造的空軍和陸軍仍打不過巴基斯坦,這一點印度能承認嗎?即使是事實他們會選擇報道嗎?答案是否定的。
那怎麼避重就輕,怎麼「喪事喜辦」?那自然要大力吹捧在此次衝突中表現穩定的「布拉莫斯」導彈,讓民眾看到印度軍隊厲害之處,以振奮民心鼓舞士氣。
印度也希望通過展示「布拉莫斯」導彈在此次衝突中的巨大作用,以打開國際市場銷路,這也是印度的另一手打算。
總之在此次印巴衝突中「布拉莫斯」導彈確實發揮出其應有水平,但我們也要對其有清醒認識。
不能人云亦云,也不能被印度媒體帶偏節奏。
結語
現在國與國之間的較量都不僅限於熱戰,通過本輪印巴衝突我們不難發現輿論戰、情報戰、信息戰等都成為雙方對抗手段。
尤其是輿論戰不僅在衝突期間起作用,還在衝突結束後為「布拉莫斯」導彈還被印度媒體「帶了一波貨」。
雖然是非公正自在人心,但這種操作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於網路,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並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印巴事件
百度百科:布拉莫斯導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