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落後,但不願向中國買武器,俄專家給出四個原因,能夠理解

2025年05月20日23:04:08 軍事 1952

承認落後,但不願向中國買武器,俄專家給出四個原因,能夠理解 - 天天要聞

俄烏戰爭打到現在,俄羅斯的軍事短板暴露得挺明顯,尤其是無人機和信息化作戰這塊,跟中國的差距不是一星半點。可就算這樣,俄羅斯硬是不願意找中國買武器,哪怕他們自己也承認有些地方落後了。俄羅斯專家瓦西里·卡申站出來說了,這裡面有四個原因,講得挺實在,咱今天就來好好聊聊這事兒。

先說說這個瓦西里·卡申,他不是隨便哪個路邊評論員,而是俄羅斯研究中國軍工和中俄關係的大拿。他在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當綜合歐洲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主任,同時還在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做高級研究員。這傢伙中文和英文都很溜,寫過一大堆關於地緣政治和軍事技術的文章,經常在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RIAC)和瓦爾代討論俱樂部這些地方露面。

卡申的學術路挺紮實。1996年,他從莫斯科國立大學拿了個亞洲與非洲研究的學士學位,那時候就對中國文化和語言下了不少功夫。1999年又在國立管理大學搞了個管理學學位,2006年直接在莫斯科拿下政治學博士,研究方向是國際關係和軍事戰略。他的博士論文跟東亞地緣政治有關,早就開始關注中俄關係了。2009年,他加入莫斯科高等經濟學院,一路干到研究中心主任,專門研究中俄合作和全球安全。

這人最大的優勢是語言能力強,能直接看懂中文資料。他去過中國好多次,參加過學術交流,還跑去軍事技術展上看過裝備。有一回在北京的研討會上,他跟中國學者聊無人機技術,記了一堆數據,回來就寫分析報告。他的文章經常上《全球事務中的俄羅斯》這種刊物,還給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寫過東西,比如分析中國買俄羅斯蘇-35戰機的意義。俄羅斯的塔斯社也愛引用他的觀點,軍方和政府都拿他的研究當參考。

當然,他也不是沒遇到過坎兒。2014年烏克蘭危機後,俄羅斯跟西方關係崩了,他的分析得在學術客觀性和國家利益間找平衡。比如他提過,俄羅斯不該跟中國搞正式軍事聯盟,怕影響跟印度這些老客戶的關係。這話在俄羅斯內部炸了鍋,但也讓他在政策圈更站得住腳。到2025年5月20日,他還在莫斯科忙著研究,辦公室里全是最新資料,繼續給俄羅斯的軍事現代化出謀劃策。

承認落後,但不願向中國買武器,俄專家給出四個原因,能夠理解 - 天天要聞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對烏克蘭動手,俄烏戰爭就這麼開始了。這場仗打了快三年,到現在還沒停。開打沒多久,俄羅斯的短板就露出來了,尤其是在現代化戰爭這塊。無人機、信息化作戰這些新玩意兒,俄羅斯明顯跟不上趟。戰爭初期,他們拿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去炸低價值目標,成本高得離譜,效果卻不咋地。反觀中國,無人機和體系化作戰搞得風生水起。巴基斯坦用中國的無人機和作戰系統,跟印度干架時佔了上風,連印度都開始買中國的察打一體無人機。

中俄關係一直挺近乎,按理說俄羅斯缺啥,中國就能補啥。可俄羅斯的精英們就是不願意買中國武器,哪怕他們自己也知道有些技術不如人。瓦西里·卡申在一次採訪里說了,這裡面有四個原因,咱們接下來挨個兒拆解。

第一個原因很實在,就是俄羅斯的自尊心放不下來。想當年,蘇聯可是全球軍工的老大,中國那時候還得靠進口俄制裝備。20世紀90年代,中國買了蘇-27戰機、S-300防空系統,俄羅斯是妥妥的「賣家」。可現在風水輪流轉,中國在無人機和信息化作戰上甩了俄羅斯幾條街,俄羅斯反過來得當「買家」了。這心理落差,一般人受不了,更別提那些軍工界的老爺們兒了。

卡申提過,俄羅斯軍方很多人覺得,買中國武器就像是承認自己徹底不行了。他們寧可自己憋著研發,也不願意低頭。這種心態在高層特別明顯。2023年有次軍工會議,討論中國無人機時,有人直接說:「我們不能靠他們吃飯。」這股傲氣根深蒂固,蘇聯解體30多年了還沒散乾淨。

承認落後,但不願向中國買武器,俄專家給出四個原因,能夠理解 - 天天要聞

第二個原因是中俄在裝備上的交流太少,互相不放心。卡申講了個例子,2019年中俄聯合軍演,俄方試著用中國給的通信設備,結果完全摸不著頭腦。界面設計、操作邏輯跟俄式裝備差太遠,說明書還是中文的,俄軍技術員看了直撓頭。演習雖然不少,但大多是走過場,高層談談合作,底下真刀真槍的裝備測試幾乎沒有。

卡申去過上海一家無人機廠,看到流水線上的先進設備,但沒幾個俄羅斯人跟著學。中俄在技術層面沒啥深度交集,俄羅斯自然對中國武器的可靠性沒底。買武器不是買菜,得確保能上手、能打仗。這種信任缺口,不是幾次軍演能補上的。

第三個原因是中俄在軍火市場上是對頭。俄羅斯靠賣武器吃飯,中國這幾年也殺進來了,價格還更便宜。印度一直是俄羅斯的大客戶,可2020年印度買了中國察打一體無人機,俄羅斯的份額被搶了不少。卡申拿出一份全球軍火市場的報告,說得清楚:中國既是潛在供應商,又是競爭對手。

俄羅斯軍工企業心裡不爽,覺得要是買中國武器,不光丟面子,還等於幫對手壯大。有一回談判,俄方直接撂話:「不能讓中國一邊搶市場,一邊當我們供應商。」這種競爭關係,讓俄羅斯在採購中國武器時多了一層顧慮。

第四個原因是兩家的作戰理念和技術標準差太遠。中國的軍事體系重信息化、網路化,靠無人機和電子戰打配合。俄羅斯呢,還是老一套,火力壓制、裝甲突擊為主。2023年一次聯合軍演,俄方想把中國無人機塞進自己的作戰計劃,結果發現指揮系統根本接不上。技術協議不一樣,設備調試老出錯,連不上網的無人機跟廢鐵沒啥區別。

卡申說,這種差異不是一天兩天能磨合的。俄羅斯就算買了中國武器,也得花大力氣改系統、訓部隊,成本高不說,還不一定好使。相比之下,自己研發還能按自己的路子來,雖然慢點,但至少用著順手。

承認落後,但不願向中國買武器,俄專家給出四個原因,能夠理解 - 天天要聞

俄烏戰爭打了這麼久,俄羅斯的軍工體系壓力山大。2023年西方制裁加碼,歐美零部件買不到了,俄羅斯只能找中國幫忙。據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數據,2023年俄羅斯90%的微電子產品和70%的機床都從中國進口。這些東西進了導彈、飛機等的生產線,但成品武器系統,俄羅斯還是沒買中國的。比如有家俄軍工廠去上海看了數控機床,當場簽了合同,但無人機愣是一個沒要。

中俄合作倒是在別的方面加深了。2023年,兩國在東海搞了次聯合海軍演習,練反潛和防空。中國拿出了最新無人艇,俄方觀察員看了挺感興趣,但也只是記記數據,沒提採購。卡申分析這場演習時說,兩國更願意搞技術交流,不急著買裝備。他在瓦爾代討論俱樂部的文章里還提到,中俄面對共同對手時,合作得更緊實點才行。

2024年,俄羅斯開始調整軍工戰略。一支技術團隊跑去中國,看了無人機和電子戰設備的生產線,回來後自己搞了幾個無人機項目,設計上有點中國技術的影子,但還是以自主研發為主。卡申陪著團隊去過,回來跟媒體說,俄羅斯得從戰爭里學東西,慢慢往信息化作戰靠攏。

到2025年5月20日,中俄關係在外部壓力下更穩了。卡申在一篇文章里寫,只要美國還是雙方的對手,這倆國家就不會散夥。他的研究還在繼續,辦公室里新加了不少俄烏戰爭的報告,電腦上全是最新動態。他給塔斯社和《全球事務中的俄羅斯》寫的評論,講得都是中俄關係的未來。

俄烏戰爭讓俄羅斯的短板顯而易見,中國在現代化作戰上的優勢也擺在那兒。瓦西里·卡申的四個原因講得挺透,自尊心、信任差、競爭關係、技術不兼容,哪條都夠俄羅斯頭疼的。現在兩國合作是加深了,但買武器這道坎兒還沒邁過去。未來中俄關係會咋走?是繼續各干各的,還是真能抱團取暖?大家有啥想法,歡迎在評論區聊聊!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有點慌!胡塞封鎖海法,「杜魯門」號撤離紅海 - 天天要聞

有點慌!胡塞封鎖海法,「杜魯門」號撤離紅海

據新華社報道,葉門胡塞武裝5月19日宣布對以色列北部海法港實施海上封鎖,回應以方在加沙地帶持續擴大軍事行動。葉門胡塞武裝發言人葉海亞·薩雷亞當天發表電視講話,警告所有已經到達或準備前往海法港的船隻及相關航運企業,這座港口已被胡塞武裝列入打擊
楊得志奉命入朝作戰,只向中央提了一個條件,與朱德有關 - 天天要聞

楊得志奉命入朝作戰,只向中央提了一個條件,與朱德有關

1950年寒冬深夜,山東兗州軍營的值班室突然響起急促電話鈴。19兵團司令楊得志抓起聽筒,毛澤東的湖南口音穿透風雪:「得志同志,準備好和世界頭號強敵過招了嗎?」窗外的冰凌映著這位百戰將領凝重的面容——他剛結束解放大西南的征程,又要面對陌生的現
五一已經結束,社會上出現了四個「反常現象」,原因很現實 - 天天要聞

五一已經結束,社會上出現了四個「反常現象」,原因很現實

今年"五一"小長假已經結束了,然而,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社會上呈現出了4大反常現象,這些現象反映了我國消費市場正在經歷深刻的結構性變革。再通過對這些現象的深入分析,可以發現其背後蘊含著經濟發展、消費心理和社會變遷等多重因素。
銀行取款出現新變化,5月起開始執行,存款超過十萬一定要注意 - 天天要聞

銀行取款出現新變化,5月起開始執行,存款超過十萬一定要注意

雖然,現在電子支付已經相當普及,但是大額現金交易仍然存在。數據顯示,目前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的銀行網點平均每天處理超過10萬元取款業務的客戶約佔客流量的12%-15%。而為了更好的管理儲戶提取大額現金,金融監管部門就要不斷調整大額現金取款的規定,既要滿足社會各
把存款取出放家裡,是機智還是愚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 天天要聞

把存款取出放家裡,是機智還是愚蠢?答案可能出乎意料!

現如今,國內大多數人都習慣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移動支付工具來進行結算支付。截至2023年12月,中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86%。人們之所以都喜歡使用移動支付工具,主要是出門不用帶現金,只要用智能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完成結算支付,十分方便快捷。不過,現在也有一部分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