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嚴格依據權威信源(官媒佔比超80%),結合最新動態及歷史數據,最終觀點保持中立。結尾附有參考資料。如有新動態,望提醒博主。
近期印巴衝突加重,從巴基斯坦起飛的殲10戰鬥機,頗有我家有子初長成的感覺。
作為穩定中國邊陲的重要國家,朝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朝鮮貧瘠的土地上,就很難長出中國戰鬥機。
都是中國友好國家,為什麼朝鮮無法落戶中國戰鬥機?
一、負責任的大國形象
中國是世界第二強大的國家,但是在世界和平的努力上,卻是世界無出其右。
正是這份沉甸甸的責任感壓在中國人的心頭,才使得中國對於軍品出售尤為的看重。
軍品不只代表著對於一個國家的武器出口,在外界眼中,更像是政治上的站隊,意味著購買國無論做出什麼事情,武器出手國都得跟著背鍋。
當今世界人民恐懼的,就是世界範圍的核武器問題。
上世紀後半段,世界各主要國擁核,國家紛紛簽訂了核武限制條約,猛虎放進圍欄中,雖然令人心安,但是後發國家卻不受監管。
朝鮮自從90年代苦難行軍之後,一直擔心半島統一,為了自身的安全,在舉世反對的情況下,仍然開展核武器研究。
2006年,朝鮮成功地進行了首次的核試驗,雖然令其國內安心不已,卻在國際上引起軒然大波。
世界各主要國家痛心棘手的在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第1718號決議。
如今中國民眾,總是對朝鮮有一種刻板偏見,認為其落後世界40年,原因很多便出自於這一項決議。
此後世界各主要國家對於朝鮮的武器出口及技術,紛紛停滯,朝鮮也由此陷入了世界的孤立圈。
中國作為主要擁核國家之一,肩上壓著世界和平的責任。
朝鮮又位於中國東北區,任何挑釁行為的出現,最終都會演變成中國的國家安全問題。
如果中國解禁對朝出售,世界各國便會直接將中國看作同世界和平相反的,引起世界各國的仇視。
朝鮮歷屆領導人頻頻在國際安全紅線上橫跳,利用周邊國家的緊張情緒,引發爭端,進而爭取自身的利益。
一旦中國對朝出售先進武器,很難保證不會出現在一些特定爭端的區域。
這就等於將中國放在火爐上烤,進而倒逼中國站隊,就像這次的俄烏衝突一般,世界各國莫名其妙的指責紛至沓來。
中國一直秉持著朝鮮半島無核化,就是希望國際現狀維持,防止打破各方勢力之間的力量平衡。
雖然西南的巴基斯坦擁有核武器,但是其一方面擋住了印度,另一方面其國家政策相對穩定克制,而且美國和巴基斯坦之間的合作從未停止。
如此一來,無論是情感還是法理上,都不會受到世界各國輿論的廣泛關注。
巴基斯坦和朝鮮最大的不同點便在於此。
二、朝鮮窮的尿血
朝鮮之所以反覆橫跳,在於其經濟與國家野心之間存在的巨大落差。
在當今世界經濟的格局之下,朝鮮用窮的尿血來形容不為過。
如今朝鮮總人口約為2,700萬人,只有韓國的一半,而其國民生產總值,卻有將近100倍的差距。
2024年朝鮮國民gdp約為285億美元,韓國的gdp則在3.29萬億美元,人均gdp差距擴大至20倍。
在經濟總量上,韓國經濟約為朝鮮的60倍。
朝鮮知道自己與韓國的經濟巨大差距,心中忐忑的他們奉行先軍政策,將全國國民收入的1/5左右全部投入軍費當中。
韓國只將國民收入的1%左右放在軍事當中,可即便如此,其軍費規模也相當於朝鮮的國民生產總值。
韓國目前有k2系列坦克,F35a隱身戰機,17a預警機,十宗大王級驅逐艦等來自西方或本國生產的世界一流武器,軍隊總人數約為48萬人。
朝鮮作為老對手,軍隊人數卻在110萬人。
拿著1/5的軍費,卻養著超一倍的軍隊,僅僅維持軍隊的日常運轉.
這也就難怪為什麼朝鮮保留著最多的拖拽式火炮,老式坦克捨不得退役,甚至將二戰坦克的炮塔移植到炮艇上,參與海戰等。
在這種背景下的朝鮮,正常更新換代武器尚且成為問題,從哪兒來的錢去購買先進武器。
朝鮮一方面不願意花錢去購買,另一方面又不捨得用資源去進行更換,那麼留給朝鮮的就只有一條路,賴賬!
從1950年開始,中國連續20年內向朝鮮輸送大約29億美元的貸款。
靠著中蘇輸送的貸款,朝鮮完成自己所謂的經濟奇蹟。
但是對於還款卻隻字不提,只送一些象徵性的禮物蘋果作為應付。
2007年開始,中國的西洋集團開始在朝鮮投資,主要是針對其礦場進行配套設施,當時西洋集團已經拿下了朝鮮6億噸的鐵礦資源。
數年努力之下,各項設施趨於完善,當然來自中國的眾多工程師將朝鮮員工培育成熟之際,朝鮮的中國員工卻被遣返中國。
截至此時,西洋集團已經累計出資3,000萬美元左右。
記得亮劍中李雲龍曾經說過,我下聘禮辦酒席全都弄好了,臨到進洞房告訴我沒我什麼事兒了。
朝方自從掌握了選礦生產技術之後,便強行將西洋集團驅逐出境,時至今日前期投資依舊沒有被返還。
對此朝方的回應是,我們答應返還3,124萬的轉讓金,但是拒絕西洋集團進入朝鮮談判。
像知名的還有用400噸人蔘強行抵債的神奇操作。
在現今國際市場上,中國出售的最先進戰鬥機為殲10ce,其單價超過5,000萬美金,還有近1,000萬一輛的vt4主戰坦克。
以朝鮮那糟糕的經濟,貪婪的性格,很難保證中國主戰裝備到手,朝鮮不會翻臉不認人。
這流著淚都做不成的生意,還是趁早交給其他國家去做吧。
不只是裝備,裝備到貨之後,人員培訓還需要中國花費大量的資金,這使得對朝軍貿的成本更上一步台階。
三、體系不兼容
為什麼說中國對朝軍貿的成本比對巴基斯坦的軍貿成本更高呢?
關注國際軍事的朋友都知道,通常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軍事採購,具有巨大的慣性。
也就是所謂的,一條道走到黑。
除了裝備自成一脈,本國軍隊更容易上手之外,另一方面在於其國內構建的軍事體系。
所謂軍事體系是指軍隊的維護保養,維修改裝,基礎建設,配套設施等等。
最通俗易懂,中國和俄國的坦克普遍偏窄,而西方坦克較寬。
能夠運送中俄坦克的鐵路,在面對西方坦克時必須要重新修築,背後的花費十分巨大。
朝鮮和中國,曾經都是蘇式武器的堅定擁護者,朝鮮本國還保留著大量的米格21系列戰鬥機,其支柱的台柱子,也就是不到30架米格29。
有傳聞稱,俄羅斯和朝鮮進行了大批二手蘇27的交易。
蘇27也就是中國殲11戰鬥機的原型,設計較早、航電設施早已落後,戰鬥力同現代戰機相比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可是這樣一批本該淘汰的戰鬥機,價值本應十分低廉的戰鬥機,結算方式竟然是炮彈。
朝鮮幾乎拿不出任何一筆錢了!
這樣一個國家,指望他們拿錢來從中國購買相關配套設施,簡直是痴心妄想。
雙方進行軍事貿易大概率,又是中國進行先期的經濟墊付,然後幾十上百年的等待。
除非是有朝一日朝鮮國內發生巨大軍事暴亂,中國不得不花費重金進行支持,正常情況下這筆坐等虧錢的貿易是不可能進行下去的。
然而朝韓之間發生巨大摩擦,最大的可能是中國對朝軍貿,改變朝鮮半島軍事對峙格局,引起的雙方摩擦。
這就陷入一種雞生蛋蛋孵雞的怪圈當中。
中國坐鎮東亞,不允許影響國家安全的事情出現,對於朝鮮的軍事需求並沒有那麼高,由此對朝軍貿無足輕重。
西南方向,巴基斯坦同印度之間近期又發生軍事摩擦,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提高,且中國很難通過自身影響力影響印度的決策。
加之巴基斯坦同中國過去的友好軍事往來,經濟往來等,軍備貿易就在情理之中。
據稱巴基斯坦已經有飛行員進入中國,進行中國第5代戰鬥機外貿版fc31的培訓工作,相信很快,就會裝備中國戰鬥機。
結語
朝鮮今日的落魄是由其過去錯誤的歷史所決定的,如今朝鮮已經被世界視作,不亞於印度的投資禁地,首先要改變的是自己的信譽問題。
近幾年朝鮮國內也開展自己所謂的改革開放,如果能夠放棄所謂新軍政策,積極發展經濟,短時間內提升國民經濟水平,未來就有機會走出站著要飯的現狀。
在這個世界上,上當只有一次!
免責聲明]文章的時間、過程、圖片均來自於網路,文章旨在傳播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請觀眾勿對號入座,並上升到人身攻擊等方面。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觀臆斷的惡意評論,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實性存在爭議、事件版權或圖片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作者,我們將予以刪除。
參考信息:
《都是兄弟國家,為什麼中國的戰機能賣給巴基斯坦,卻賣不到朝鮮?》雍史記2025-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