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二十四節氣的第4個節氣,也是「不一樣」的節氣之一。它劃分了晝夜,平分了春色,更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
在民間,流傳著 「春分五忌,一年順利」 的說法,這 「五忌」 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從飲食起居到農事活動,都有著細緻的講究。
本篇內容,筆者就詳細和大家說說,這5點到底指什麼?相信大家看完後,會有所收穫。

第一忌:不要洗衣服
「春分無雨劃耕田,春分有雨是豐年。」 ,通過這句農諺可以看出,古人對春分降雨的期盼,也解釋了 「春分不洗衣服」 這一禁忌的由來。
在過去,農業生產嚴重依賴自然降雨,春分正值農作物生長的關鍵時期,雨水充足與否直接關係到當年的收成。古人們認為,春分當天洗衣服意味著天氣晴朗,而晴天不利於農作物生長,所以為了討個好彩頭,祈願風調雨順,便有了這一禁忌。
如今,雖然洗衣服與天氣並無直接關聯,但氣候變化對農業和生活的影響依然不可小覷。
第二忌:不要吃過於油膩的食物
春分前後,人體的肝氣旺盛(3 月 18 日全國護肝日,和春分相鄰)。冬季時,人們為了抵禦嚴寒,食用大油大膩的食物。
進入春分後,隨著氣溫回暖,繼續食用這類食物容易加重肝臟負擔,此時應多吃綠葉蔬菜,保持寒熱平衡。
比如菠菜、芹菜、韭菜等都是春分時節的時令蔬菜,富含多種維生素、膳食纖維等,有助於清肝。

第三忌:不要過早脫掉厚衣服
「春捂秋凍」 這句俗語在春分時節體現得尤為明顯。春分過後,多地氣溫回暖較快,但早晚溫差較大,並且春季天氣多變,降雨和寒流時有發生。此時過早減衣服,人體難以適應一天內的冷熱變化,容易引發疾病。
建議大家出門時隨身攜帶一件外套,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物,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免疫力較弱的人群,更應注意保暖,遵循 「春捂」 的原則。
第四忌:不要誤了農時
農諺 說「春分麥起身,水肥要緊跟」,春分時節,小麥進入起身期,即拔節初期,此時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同步進行,對水分和養分的需求較大。如果水分和養分供應不足,不僅影響正常的返青拔節,還影響後續的抽穗、揚花和灌漿,導致產量下降。
對於不同地區、不同土壤條件的農田,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水肥管理。比如,對於乾旱地區,可採用滴灌、噴灌,為小麥提供水分。
對於土壤貧瘠的地塊,科學配方施肥,確保小麥生長所需的養分(一般追施尿素居多,如果土壤特別貧瘠,小麥發黃嚴重,可追施複合肥)。順應農時,提高產量。

第五忌:不要行房事
老話說「春分中,雷乃發聲,先後備五日,寢別內外」,古人們認為,春分時節打雷下雨天氣多,或是太陽直射赤道產生的磁場變化,不適合夫妻同房。
如今隨著科學知識的普及,人們對這一禁忌的認可度逐漸降低。一方面,春分當天並非所有地區都會打雷;另一方面,尚未證實磁場變化與夫妻生活之間存在必然聯繫。
如今的生活中,一些朋友會忽視自身的身心狀態,過度勞累、壓力過大。建議在特定的時節,不妨停下忙碌的腳步,關注自己的身心需求,適當調整生活節奏,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安寧。
今天就是春分節氣了,關於上述「五忌」,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