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2025年03月31日19:22:08 軍事 1232

最近,俄羅斯媒體拋出了一個挺扎眼的觀點:如果中美真打起來,光靠解放軍,恐怕很難頂住美國的軍事壓力,更別提取勝了。

不過,俄媒話鋒一轉,說中國還有條後路——得靠「第二國防線」。

這「第二國防線」是啥?為啥俄媒覺得它這麼關鍵?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中美軍事差距:硬實力比拼誰更強?

要聊中美開戰的事兒,先得看看兩邊的家底。

說實話,美國在軍事上確實甩中國幾條街,尤其是在海軍、空軍和遠程打擊能力上,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先說海軍。美國有11艘核動力航母,每艘都能帶幾十架戰機,全球跑哪兒都能打,航母戰鬥群更是能隨時投送力量。

中國呢?目前有3艘航母,「遼寧」號是常規動力,「山東」號和「福建」號雖然進步不少,但跟美國比,數量和經驗都差得遠。

中國的航母現在主要在近海晃悠,遠洋作戰還得再練練。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再看空軍。美國有F-22F-35這種五代機,技術成熟,數量也多,光F-35就造了快1000架。

中國這邊,殲-20是五代機的代表,性能不錯,但產量和實戰經驗跟美國沒法比。

美國還有B-2隱形轟炸機,能悄無聲息地飛過來扔炸彈,中國在這塊暫時還沒對標的產品。

遠程打擊能力上,美國更佔優勢。他們的巡航導彈彈道導彈,甚至全球快速打擊系統,能從幾千公里外打過來。

中國有東風系列導彈,射程覆蓋亞太美軍基地,威脅不小,但整體體系化作戰能力跟美國還有差距。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除了這些硬傢伙,美國還有全球700多個軍事基地,盟友遍布歐洲、亞洲,能隨時拉幫手。

中國在海外的軍事存在就少得可憐,盟友也屈指可數。

這麼一看,美國的軍事網鋪得太大了,中國想硬碰硬,確實有點懸。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島鏈戰略:美國給中國挖的坑

美國在亞太地區搞了個島鏈戰略,簡單說就是在西太平洋上拉了三道防線,專門卡中國的脖子。

這玩意兒聽著挺抽象,其實就是一堆軍事基地和盟友國家連起來的鏈子。

第一島鏈,從日本、韓國到台灣,再到菲律賓,緊貼中國沿海。美國在這兒放了航母、戰機、潛艇,天天盯著中國的一舉一動。

光日本就駐紮著5萬多美軍,還有第七艦隊的航母戰鬥群,想突破這道線,解放軍得費老鼻子勁了。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第二島鏈,以關島為中心,包括馬里亞納群島這些地方,是美國在中太平洋的支點。

關島有安德森空軍基地,停著B-52B-1B戰略轟炸機,還有核潛艇,隨時能對中國來一波遠程打擊。中國想打到這兒,得有更強的遠洋能力才行。

第三島鏈,從夏威夷到澳大利亞,是美國在太平洋的最後防線。這兒有珍珠港,駐著太平洋艦隊戰略轟炸機和航母隨時待命。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中國的軍事力量目前很難摸到這條線。

這幾年,美國還搞了個「五大島鏈」說法,把印度洋和北冰洋也拉進來,想把中國圍得更死。

島鏈戰略就像個大網,把中國框在近海,出不去也打不遠,解放軍要翻身,難度不是一般的大。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解放軍實力:行不行得看哪塊

別看美國這麼猛,解放軍也不是吃素的。

過去幾十年,中國軍事實力突飛猛進,尤其在某些領域,已經能跟美國掰掰手腕了。

陸軍這塊,解放軍絕對是全球頂尖。

兵力規模世界第一,有200多萬現役部隊,裝備也不差,99A坦克、紅旗-9防空導彈,都是硬貨。如果是地面作戰,美國還真不一定敢跟中國硬拼。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火箭軍是解放軍的殺手鐧。

東風-41洲際導彈能打1.2萬公里,帶核彈頭東風-17高超音速導彈更是讓美國頭疼,號稱「航母殺手」。

這些傢伙瞄著亞太的美軍基地,美國也得掂量掂量。

但海空軍是解放軍的短板。海軍雖然有了航母,但遠洋補給、艦載機數量和訓練水平跟美國比還差點意思。

空軍呢,空中加油機、預警機這些輔助力量不夠,電子戰能力也需要追趕。

總的來說,解放軍在本土附近能打得很硬,但跑遠了,或者跟美國打持久戰,短板就暴露出來了。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第二國防線:啥玩意兒這麼牛?

俄媒說的「第二國防線」,不是啥高科技武器,而是中國的全民動員能力、民兵力量和後備役這些「軟實力」。

這東西聽著虛,但真打起來,可能比幾艘航母還管用。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全民動員,中國14億人口是個大殺器。戰時,國家一聲令下,能迅速組織起人力物力支援前線。

想想看,幾億人齊心協力,美國再強也得怵三分。

民兵力量,中國有800多萬民兵,平時種地幹活,戰時拿起槍就能上。

這些人分散在全國各地,能打游擊、守後方,還能幫著運物資,靈活得很。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後備役更誇張,中國有3800萬預備役人員,真要打仗,能迅速補充到正規軍里,頂上傷亡空缺。

美國現役才140多萬,預備役加起來也就200多萬,人口基數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還有個厲害的點,叫軍民融合

中國這些年推的政策,讓民用企業和設施在戰時能快速轉軍用。

比如高鐵能運兵,民船能改成補給艦,手機基站能當雷達使。這種深度融合,是中國獨有的底牌。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歷史上,中國打仗靠全民動員翻盤的事兒可不少。

拿1948年的淮海戰役來說,解放軍正面部隊60萬,對上國民黨80萬,兵力還處於劣勢。

但後方動員了543萬民工,推著小車運了88萬噸糧食、4.2億斤彈藥,最後硬是把國民黨打垮了。

這仗打得不是武器多先進,而是人多心齊。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再看抗美援朝志願軍裝備遠不如美軍,飛機坦克都少得可憐。

可全國人民捐錢捐物,前線戰士拚死作戰,後方老百姓勒緊褲腰帶支援,最後把美國逼到談判桌前。

這些例子說明,戰爭不光看軍隊,還得看整個國家的底氣。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現代戰爭:第二國防線咋使?

現在是21世紀,打仗不光靠槍炮,第二國防線在現代戰爭里也有新玩法。

網路戰,中國有無數程序員和IT人才,真打起來,能在網上跟美國斗得你死我活。

別看美國矽谷牛,中國互聯網用戶10億多,技術底子也不差,關鍵時候能護住國家網路安全。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信息戰,通過微博、抖音這些平台發聲,鼓舞士氣,戳破敵人的謠言。

美國擅長搞宣傳戰,中國靠群眾基礎也能玩得轉。

民用設施軍事化,高速公路能當戰機跑道,港口能停軍艦,5G基站能改成偵察設備。這些東西平時不顯眼,戰時一轉型,威力就出來了。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還有個大背景,中國的經濟和科技實力。

2022年,中國GDP超18萬億美元,製造業佔全球30%,晶元、無人機這些領域也在追趕。

經濟硬了,戰爭的後勁兒就足,第二國防線才站得住腳。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其實,美國也知道中國的全民動員能力不好惹。

蘭德公司有份報告,分析中美在台海打仗的可能性,說中國就算正面軍隊吃虧,後方動員能力也能拖垮美國。

美國打仗靠錢,中國靠人,美國財政赤字30多萬億,持久戰真不一定耗得過中國。

不過,美國也有自己的算盤。他們覺得靠島鏈和高科技,能在開戰初期壓住中國,不給第二國防線發揮的機會。

可現代戰爭不是閃電戰,拖久了,美國國內反對聲音一起來,日子也不好過。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俄媒說得沒錯,中美要是真開戰,解放軍單打獨鬥確實難贏美國的軍事機器。

但中國有第二國防線這張牌,14億人、800萬民兵、3800萬預備役,再加上經濟科技撐腰,真打持久戰,美國未必笑到最後。

歷史上,中國靠這招翻過盤,現代戰爭里,這套路一樣能用。

俄媒:一旦中美開戰,中方靠解放軍很難取勝,除非加入第二國防線 - 天天要聞

軍事分類資訊推薦

金穹還是金窮? - 天天要聞

金穹還是金窮?

當地時間5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宣布,將建立一個名為「金穹」的天基導彈防禦系統,預計總成本在1750億美元,並計劃在3年內實現「全面運轉」。其實,早在今年1月底,特朗普就曾簽署行政令,宣布啟動名為「美國鐵穹」的導彈防禦系統建設計劃。
本輪巴以衝突已致加沙地帶53655人死亡 - 天天要聞

本輪巴以衝突已致加沙地帶53655人死亡

當地時間5月21日,加沙地帶衛生部門發布聲明稱,過去24小時,共有82名死者和262名傷員被送往加沙地帶各醫院。△加沙地帶(資料圖)聲明指出,自2023年10月7日巴以新一輪大規模衝突爆發至今,以軍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已造成53655人死亡、121950人受傷。其中,自今年3月18日以軍恢復在加沙地帶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以來,加沙地...
中國大量生產殲10C,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些有多關鍵? - 天天要聞

中國大量生產殲10C,原因到底是什麼,這些有多關鍵?

中國航空工業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長足的進步,而殲-10C作為一款自主研發的先進戰鬥機,近年來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它的批量生產不僅體現了中國空軍的現代化進程,也反映了多重戰略考量。那麼,中國為何要大量生產殲-10C?這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它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