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美國和烏克蘭又跑到沙特去商談了,他們提出來一個暫停衝突30天。俄羅斯很有可能不會接受,所以咱們再看看,他們最後,還能談出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吧。俄羅斯,他們提出最終能夠接受的條件之一,居然還包括中國派兵駐軍去維和,而沒有特別提及,此前和俄羅斯走的非常近的印度。
俄羅斯對停火持開放性的態度,但是他會有一個前提條件,給出了一個看似比較和解的,也比較溫和的條件,就是如果在最終和平解決方案上,能夠有所進展的話,那俄羅斯願意就臨時停火展開討論,但是北約的軍隊那不能駐進,烏克蘭,願意接受中國等中立國家派遣維和部隊,這就給中立國家打開了一扇門,同時也就給美國和西方,特別是歐洲北約他們關上了一扇窗。
不過咱們注意一下,俄羅斯說的是什麼,是最終和平解決方案有眉目了之後。也就是說,烏克蘭可以接受俄羅斯的條件了,那可以臨時停下來,咱們談談具體的細節,而不是說你現在美國和烏克蘭說的,咱們先把這個東西先停下來,咱們暫停30天再說,俄羅斯也很明白,你那停30天,如果最後咱們談不了,你不就多了30天的緩衝期了嗎,俄羅斯,他現在這個提法是門檻挺高的,其實他這個條件要的是真夠狠的,他背後有著他深層次的戰略考量。你看俄羅斯,他的特別軍事行動的核心目的,是要防止北約,他不可能鬆口,再讓歐洲組成什麼維和部隊進入烏克蘭。
咱們看看整個歐洲,現在也只有像瑞士,塞爾維亞,還有奧地利什麼的這些國家,還不是北約的成員國,雖然奧地利不是,那和北約走的非常緊密了。如果說歐洲這邊組織一個維和部隊,那進入到烏克蘭,那不就等於北約進入烏克蘭了嗎?俄羅斯肯定不會接受,而讓中國等中立國家介入的話呢?俄羅斯覺得,有助於分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同時削弱北約主導的維和方案的影響力。
這說透了,俄羅斯表示,願意做一些妥協,提出中立國家出兵維和的主要目的,他還是在政治方面,目的不只是解決俄烏衝突,而是要更多的做全球戰略平衡博弈,拉住以中國為代表的中立國家,打破西方的封鎖,爭取外交上的主動。那中立國家,這中間當然也就包括印度了,但是印度和中國怎麼能比呢?首先一個,俄羅斯對印度,在處理事情的時候,左右飄忽不定,這投機性太強,一會這樣,一會那樣,反反覆復翻燒餅,對他們這個立場和做法,那是有所顧及的。而且印度,他又不是五常之一,他也沒有中國的分量,我們對俄羅斯的這種邀請,其實很慎重,目前看樣子是不想牽涉進去太深。
首先這是俄羅斯方面提出來的,他並不是在聯合國框架下,制定出來的方案,這和我們一貫的主張是不符的,除非說你回到聯合國框架去,組建著維和部隊,那我們有可能參與。但是現在你看俄烏問題,已經不太可能,在聯合國的框架下解決了。另外我們如果深度介入,可能損害和歐洲的關係,這個並非是明智之舉。
如果不在聯合國框架之下,派兵進入烏克蘭去維和,那很可能就會刺激美國,加速他們在印太地區的軍事布局,這對我們來說是不利的。而且現在中美俄三方的關係,在這個局勢之下,就呈現出了非常微妙的動態平衡,我們對這個事還是要進行觀察一下,俄羅斯現在提出,邀請中國等國派兵維和,他其實想藉助中國的影響力,加大他們自己的政治優勢,同時也是對西方和中國的一種試探,他釋放出了一個,關心中俄關係走向的信息。我們當然也明白俄羅斯的用意了,我們明確地表示,中俄已經探索出一種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合作模式,不會因為外部因素輕易而改變,這實際上就是給俄羅斯吃一個定心丸,同時也是婉拒了俄羅斯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