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於1939年9月1日爆發,但蘇聯卻沒有參與其中,因為該國與德國在1939年8月23日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所以暫時還處於和平階段。雖然蘇軍沒有參戰,但是對德軍在西歐戰場的表現,特別是裝甲部隊還是給予了關注。
納粹德國的坦克部隊在二戰初期表現良好,在空軍配合下發動閃電戰,將西歐各國打的丟盔卸甲,德軍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對蘇軍有所觸動,認為以後的戰爭中反坦克作戰極其重要。於是就在蘇德戰爭爆發前的1941年4月26日,蘇聯軍方高層下令組建10個反坦克旅,每旅下轄2個反坦克團,1個布設反坦克地雷的工兵營,1個汽車運輸營和一些保障單位。
每個反坦克團編製5個營,每個營裝備12門炮,其中2個營使用76毫米火炮,1個營使用107毫米火炮,但不久後改為76毫米火炮。還有2個是防空營,每個營下轄2個高炮連和1個高射機槍營,每個高炮連裝備2門85毫米高炮和4門37毫米高炮;高射機槍連裝備6挺高射重機槍。每個反坦克旅共裝備120門火炮,作戰時每個旅一般防守5-6公里寬的陣地,每公里設置20-25門火炮。蘇軍反坦克旅共編製約5300名官兵,運輸工具有180輛拖拉機,706輛各種汽車,10輛摩托車。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為了對付滾滾而來的德軍裝甲部隊,蘇軍又緊急組建了1個反坦克旅。同年7月,蘇軍最高統帥部下令組建20個反坦克團,因為戰事激烈人員損失太大,最終只能拼湊了15個團。由於蘇軍被德軍打的暈頭轉向,軍工企業有的毀於戰火,還有一些往東部搬遷,因此這些團根本沒有足夠的76毫米反坦克炮,只能用85毫米高炮打坦克。這種大口徑高炮雖然威力大,但太笨重易受攻擊,1941年10月,新組建的15個反坦克團在莫斯科外圍戰鬥中全軍覆沒。
1942年3月,為了應對日益吃緊的戰事,蘇軍取消了蘇德戰爭爆發前組建的10個反坦克旅,重新建立獨立反坦克團,將編製縮小是為了能組建更多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