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天前,以軍對加沙城市拉法實施了海陸空三位一體化打擊,這場屠殺,造成了百餘人死亡。倒在以軍槍口下的主要人員,不是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的武裝分子,而是手無寸鐵的平民,這場針對平民的血洗,也引發了多國震怒。
日前,「五眼聯盟」的三個成員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加拿大,發布了聯合聲明,要求以軍立即在加沙地區實現人道主義停火。
歐盟成員荷蘭的一家法院則認為,荷蘭向以色列出口的部分零部件,被以軍用在了對加沙的軍事行動中,間接地成為了屠殺平民的工具,於是裁定荷蘭政府不能再向以色列出口類似的零部件。隨著以軍的做法越來越過分,越來越出格,美國總統拜登的態度,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
日前,拜登在白宮接待了來訪的約旦國王阿卜杜拉二世,兩人專門討論了巴以局勢。在會後發布的聯合聲明中,拜登表示,他正在推動巴以停火協議的落地,目前談判正在進行中。按照拜登的說法,這份停火協議爭取要給巴以雙方帶來至少6周的和平。
另外拜登承諾,停火協議生效後,美國還將繼續與相關國家討論實現巴以持久和平的方案。「爭取巴以實現持久和平」,這是拜登此前沒有明確表過的態,所以在外界看來,拜登這一次的表態,是「引人矚目的突破」。從拜登近期的表態和舉動看,在巴以衝突上,他正試圖讓美國和以色列「切割」開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巴以衝突已經對美國的國際形象以及他本人的執政,帶來比較大的影響。
本來一開始,拜登支持以軍打擊「哈馬斯」,然而以軍在後續的行動中,不聽美國的話,不按照美國的意思執行戰術,說得嚴重一點,以色列背刺了美國。尤其是以軍在加沙地區的軍事行動,讓美國的聲譽大跌。
在許多人看來,以軍擴大在加沙地區的軍事行動,無差別地攻擊平民,是美國縱容的結果。也就是說,屠殺加沙地區平民,雖然是以軍動的手,但是負面影響,卻要美國來背。美國一向標榜自己是「道義衛士」,是維護和平與安全的「警察」,然而卻默許以軍屠殺平民,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嗎?
所以現在拜登乾的活,就是向外界說明,美國沒有縱容以軍,以軍的軍事行動,和美國沒有關係。另外轉變態度,和以色列「切割」,拜登也是在挽救自己低迷的支持率。
年初進行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降到了他入主白宮以來的最低,不管是美國民眾,還是政壇大佬,對他的執政不太滿意和認可,許多人認為,拜登的外交政策一塌糊塗。
拜登在俄烏衝突和巴以衝突上連續犯錯,也被共和黨人抓住把柄,瘋狂diss。尤其是他的老對手特朗普,一而再、再而三拿巴以問題敲打拜登,認為拜登軟弱無能,沒有處理好,給美國帶來了非常大的損失。
這要是放在其他年份,或許拜登還有調整的機會,今年就不一樣了,非常關鍵。拜登還不糾錯的話,就沒機會了。
咱們從拜登的表態中不難發現,他正在努力給國內外塑造一個積極推動解決巴以衝突的正面形象,按照拜登的說法,過去一個月,他和以總理內塔尼亞胡等相關方的領導人,舉行了電話會談,就是在找方案。拜登想用這樣一種辦法,來拉一拉自己的支持率。
不過目前看,拜登「覺醒」地有點晚,以色列現在根本不將他的話放在眼裡。以軍參謀長哈萊維日前放話稱,以軍在加沙地區的軍事行動「非常出色」,取得了相當多的戰果,接下來還有挺長的路要走。
哈萊維的這番話,釋放了一條信息:短時間內,以軍不會暫停在加沙地區的軍事行動,在以色列眼裡,軍事手段就是解決巴以衝突的終極方案,不接受「兩國方案」。如果以色列堅持這一立場,拜登要推動落地的停火協議,恐怕又要流產了。眼下擺在拜登面前的最大難題,無疑是讓以色列如何聽美國的「勸」,如果以色列不轉變態度,拜登再怎麼努力,也是白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