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以為核動力飛機的概念已經足夠驚人了,沒想到俄羅斯竟然搞出了核動力巡航導彈!並且在2018年的時候就公開了研製情況。
【「海燕」導彈長這個樣子】
在2023年10月份的時候,普京還宣布了這款導彈成功進行實驗,研製工作接近尾聲。
理論上來說,這款導彈採用小型核動力裝置,可以在空中飛3年,技術遙遙領先!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
這款導彈的名字叫做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屬於一種「二次打擊戰略遠程武器」。
海燕巡航導彈的核心技術是其搭載的小型核反應堆動力系統,這一技術的開發可謂開創性的,允許導彈理論上擁有很大的射程。
導彈通過核動力系統,能夠在全球範圍內持續飛行,繞過對手的防禦系統,這種能力賦予了它前所未有的機動性與隱蔽性,也就是說,任何已知的防禦體系都很難有效攔截這種巡航導彈。
作為戰略性武器的海燕巡航導彈,並非純粹追求速度,而是更側重其在飛行過程中的低可探測性與高機動性。
傳統的彈道導彈彈道固定,且在大氣層外飛行、再入過程中容易被偵測,而海燕的設計使其能夠在低空飛行,利用地形來掩護自身,從而難以被現有雷達系統跟蹤。
相較於高超音速飛行器而言,海燕導彈彈體採用先進的隱身技術和材料,更容易規避或欺騙敵方防空系統。
即使是在低空保持0.8馬赫的最大速度,仍舊具備很強的戰略威懾力。
俄羅斯總統普京是這樣形容海燕導彈的:
「達到設計指標,材料工藝和導彈體機構設計為世界一流,並通過了飛行試驗,具備無限飛行的超級戰鬥能力。」
這裡說的無限飛行能力應該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無限」,畢竟這款導彈的彈頭最大載重也才250公斤,發動機能夠填充的燃料應該不會太多。
但按照這個比例關係來看,海燕導彈續航至少3年沒有問題,實際上也有可能飛個10年、20年,但這沒有必要。
畢竟導彈打出之後如何快速、準確擊中對方才是最重要的。
3年續航能力已經足夠支撐俄羅斯對於全球打擊能力的需要。
從這一點來看,俄羅斯也不會在海燕導彈上填充過多的核燃料,而是將更大的空間預留給更先進的發動機,來改善彈道軌跡。
從戰略角度來看,海燕導彈不僅僅是一款武器,更是對國際安全環境的一種重塑。
如果部署並投入實戰,其幾無限制的射程和強大的穿透能力意味著敵方無處不在的威脅,按照俄羅斯的說法就是「沒辦法攔截」。
以美國目前導彈領域發展情況來說,海燕導彈技術幾乎領先了美國50年。
【海燕導彈在車間里逐漸成型】
然而,關於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的實驗並非一帆風順,自2003年俄羅斯啟動相關項目以來,就頻頻遭遇挫折。
2019年8月,位於俄羅斯北部的阿爾漢格爾斯克州發生了一次與海燕巡航導彈測試相關的爆炸事故,導致數人死亡,釋放了放射性物質。
【相關事故救災現場】
俄羅斯並沒有因此放棄這款導彈的研究,反而越來越看重核動力巡航導彈。
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戰略定位
雖說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看上去和普通導彈相差不大,可事實上,這類攜帶核動力裝置的導彈究竟應該被劃分為核武器還是常規武器仍舊存疑。
因為發動機使用的核燃料和核武器使用的放射性原料有很大的不同,一般來說濃度在40%左右的鈾元素就能很好的驅動核燃料發動機。
【核反應堆】
濃度太高了不行,這會大大增加核反應堆的不穩定性,對於己方來說就是移動的核彈。
因此不管是核動力航母還是核發電廠,普遍採用的是低濃度核燃料。
此類燃料由於濃度不達標,並不會產生類似於核武器那樣的爆炸效果。
而想要製造核武器,鈾元素的濃度至少要高於90%,這類武器爆炸之後帶來的衝擊波、核輻射是超大規模且具有極強殺傷性的。
【1945年日本所挨原子彈形成的爆炸雲】
當然,並不是說核動力巡航導彈就沒有核輻射。
按照可飛行3年的標準來看,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內部填充的核燃料極少極少,相比核武器,它的輻射量更低,殺傷效果也沒有如此強大。
問題也就來了,如果將核動力巡飛導彈劃分到核武器領域,和核武器會「格格不入」。
如果將其劃分到常規武器領域,那麼它的核輻射和規模性殺傷又是不爭的事實。
【海燕導彈發射現場】
俄羅斯會怎麼用
不管怎麼說,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目前已經呼之欲出,最快我們能夠在2024年看到最終的實驗成果。
這個時候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了,俄羅斯擁有如此多的大型洲際導彈,還有一批先進的常規導彈,研發出這款「不三不四」的核動力導彈是為了什麼呢?
我們大膽猜測,俄羅斯應該是想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戰略威懾力量,以增加自己和西方國家談判的籌碼。
從歷史來看,俄羅斯宣布海燕計劃的時間很微妙,是在美國單方面宣布退出《反導條約》的第二年。
【海燕計劃的部分說明講解】
自從蘇聯解體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給俄羅斯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蘇聯時期留下的很多裝備都在慢慢褪去「神話」,俄羅斯在國際談判中的話語權在不斷流失。
因此,他們迫切地需要一款更加現代化水平、更加駭人聽聞的戰略威懾武器,以此告訴西方國家,俄羅斯並沒有衰敗,從增加該國的國際影響力。
與之相對的,美國在先進導彈領域的進展並不理想,在超高音速武器領域接連碰壁,面對俄羅斯的威懾,美國自然是最緊張的。
參考資料:
【1】中國軍網:《俄欲在北極試射核動力巡航導彈》
【2】中國軍網:《那些年,人們頭頂飛過的核動力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