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地說,充足的人力是俄軍相對烏克蘭軍隊的最大優勢之一,畢竟,俄羅斯人口有1.44億(2022年),烏克蘭人口只有3800萬(2022年),戰爭已經證明,僅靠少數訓練有素的精銳部隊根本不適應這場戰爭,烏克蘭軍隊不僅要有質量,還要有數量,而現在,烏克蘭軍隊恰好面臨人員不足的嚴重問題。
《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名為「俄羅斯在東部重新獲得優勢」的文章,文章中稱烏克蘭軍隊「疲憊不堪」,「隊伍因不斷增加的損失而被削弱,只能得到部分補充,而且往往是年老且缺乏訓練的新兵」,前線烏軍補充的新兵中,有很多不合格,「來的十個士兵中,有三個並不比睡著了、醒來時穿著制服的醉漢好多少」。
同為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軍隊存在的問題,烏克蘭軍隊大多也有,不過是嚴重與否的區別罷了,跟俄羅斯不同的是,烏克蘭政府的動員法需要獲得最高拉達的批准。
「環球時報」援引烏克蘭獨立新聞社報道稱,當地時間1月11日,烏克蘭最高拉達剛剛駁回了烏克蘭政府去年12月提交的新動員法草案,「一些內容與根本法律抵觸」,該草案包括限制逃避兵役者擁有財產、授權政府沒收逃避兵役者的財產、徵兵年齡下限從目前的27歲降至25歲,允許當局動員三級殘障人士、發送電子徵召傳票、考慮對國外烏克蘭人進行軍事登記等,如果該草案通過,烏克蘭政府今年預計會徵兵超過40萬人,但很多條款不受歡迎,引發抵觸和恐慌。
烏克蘭國防部長烏梅羅夫隨即做出回應,稱新動員法草案的制定工作歷時半年,工作組成員來自國防部、總參謀部、不同黨派和不同政府部門的代表,將根據最高拉達的修改意見準備新草案,很快提交。
「我們的士兵需要輪換和休息,我們的戰士需要恢復的機會,我們的士兵有權知道等待他們的是什麼,並計劃自己的生活,這就是公平」,「這部法案對於保衛我們的國家和當前在前線的每一位士兵來說都是必要的,需要儘快獲得批准」,「現在,對國家至關重要的動員、軍事登記和輪換問題被政治化並陷入停滯,這在戰時是不可接受的。」
為了平息抵觸和恐慌,烏克蘭最高拉達安全委員會副主席葉霍爾·切爾內夫表示,新的動員法草案「不會有抽籤,也不會動員婦女,不會有違反根本法的規定」,但即便如此,最高拉達內部依然存在嚴重爭論,用政治分析人士費申科的話說,就是「政客們不敢承擔責任」。
最高拉達的議員們提出了很多意見,諸如「祖國」黨領導人尤利婭·季莫申科就表示,必須要讓烏克蘭人明白誰能待在家裡,誰必須上戰場,科學家、教師、大學生和研究生、四類殘疾人、多子女家庭的婦女、照顧重病妻子或父母的男性公民不該被徵召,而政府公務員應該優先被徵召。
此外,季莫申科還提議,新兵在上戰場前必須至少訓練6個月,給在前線戰鬥超過1年半的軍人工資翻倍,為無法繼續服役的軍人提供1年假期,增加對新兵的激勵,包括更高的工資、住房和社會保障等。
此外,那些逃往國外的適齡烏克蘭男性公民,也應該回國盡義務,歐盟的統計顯示,有427萬烏克蘭難民在歐盟境內,其中德國有123.596萬人,波蘭有95.511萬人,捷克有36.933萬人,這些烏克蘭難民不僅僅只是老弱婦孺,還有相當一部分適齡男性。
國難當頭,成千上萬烏克蘭人選擇參軍上戰場,也有很多烏克蘭人選擇逃避自己的義務,這個世界就是如此,議員們既然被賦予了權力,也得有作出自我犧牲的義務,不能只考慮自己的前途,既需要制定一個能滿足各方平衡的動員法,也得有果斷精神。烏克蘭武裝部隊總司令扎盧日內上將告訴最高拉達議員們,如果議員們不通過新的動員法案,那就自己上前線去打仗!
這場戰爭,歸根結底是烏克蘭人自己的戰爭,支持者們提供援助,烏克蘭人得自己去打,大家都想安安穩穩躲在後方,那就乾脆一起說俄語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