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坦克殺手」到底有多強?理念超前、技術打破西方壟斷,可從上往下高速俯衝,對坦克發起致命灌頂打擊。
前言:如何在增強坦克殺傷力的同時,還能增強對反坦克導彈的抵禦能力,一直都是坦克設計師思考的問題。但時至今日,坦克最大缺陷仍未解決,那就是頂部防禦。我國針對該弱點,研製出理念超前、技術先進的「坦克殺手」,3500米開外坦克身影躲無可躲,射程2500外一擊命中。那麼,這一「坦克殺手」還有哪些優勢?與美國同類裝備比起來,有何獨特之處?
(圖解:俄烏戰場上,俄烏兩軍坦克交火)
1、坦克實戰,各國獲得哪些啟示
美國哲學家說,「只有死者才能看到戰爭結束」。
但事實上,不管戰爭強度有多麼驚天動地,它總會結束,同理,俄烏衝突也一樣,只不過,這一時間目前還未可知。
但就目前來說,那些西方盟友似乎已經疲憊,流露出撤離念頭。俄羅斯總統普京預測,一旦西方真的中止援助,那烏克蘭可能堅持不了一周時間。
拋開戰況不談,這場戰爭中各式武器的運用,還是讓不少人感到受益匪淺。
《歐亞時報》報道稱,莫斯科似乎想要摧毀西方國家援助給烏克蘭的一切裝備,而坦克,正是其摧毀目標首選,如挑戰者-2、豹-2。
有意思的是,俄軍通過烏克蘭人對「標槍」等反裝甲武器的運用,琢磨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反坦克戰術。
一個通過「龍捲風」多管火箭炮系統,在戰場上大規模布撒反坦克地雷,以此達到炸斷履帶阻止坦克前進的目的。另一個則是靠彈藥對坦克進行攻頂打擊。
事實上,頂部一直都是坦克最薄弱的地方,而且時至今日,仍未找到任何有效防禦方式。這是因為,士兵需要從頂部進出坦克,若是蓋上厚厚的裝甲板,很容易影響到作戰效果。
像陶氏、長釘、短號、標槍等導彈,都屬於以攻頂模式為主的反坦克武器。更詳細地說,攻頂模式下,這些導彈將會在發射後迅速爬升到一定高度,而後從上往下俯衝,最終在坦克裝甲頂部爆開。
(圖解:珠海航展上展出的「鐵槊一號」反坦克導彈系統)
2、中國「坦克殺手」,異軍突起
此類裝備,中國不僅突破,還推出了更先進、理念更超前的反坦克導彈——「鐵槊一號」。
「鐵槊一號」是我國在珠海航展上展出的一款強大單兵武器,顧名思義,就是僅需一名射手和一名攜彈員,便可以完成裝彈、發射到機動轉移的全過程,操作簡單便捷,成本低廉。更何況,導彈可發射後不管,自主完成攻擊。
據介紹,「鐵槊一號」代號TS-01,整個系統分為兩部分,一個是發射控制裝置,外形呈方形,上面集成了最為關鍵的觀瞄和火控單元。
其中,觀瞄系統的作用距離達到3000-3500米,這意味著,只要目標坦克出現在這一範圍內,「鐵槊一號」反坦克導彈系統便能第一時間察覺到,並進行鎖定、打擊。
另一部分則是圓柱形的發射/儲運容器,平時不用時,這一部分呈收起狀態,前後兩端會用口蓋密封,確保內部不受外界環境影響,彈體上的主彈翼和尾部彈翼則摺疊收納在彈體內。作戰時,彈翼呈打開狀態,發射後可自動彈出。
再加上配備的非製冷紅外成像導引頭和導航系統,「鐵槊一號」打擊精度將達到1米以內,一經發射便能一擊命中。
正因如此,「鐵槊一號」面世後很快就得到外界好評,被稱為國際市場寵兒。
(圖解:「鐵槊一號」可從空中俯衝而下,對坦克進行攻頂打擊)
3、8片彈翼氣動設計,打破西方壟斷
以上特性不禁讓人想到「標槍」導彈與紅箭-12導彈。
前者是美國研製的一款反坦克導彈,同樣具備攻頂能力,因此,外界經常將「鐵槊一號」稱為中國版「標槍」,射程達到2500米左右。
紅箭-12則是我國研製的另一款單兵攜帶型反坦克導彈,同時也是全球一流的反坦克導彈。「鐵槊一號」與之相比,定位、外形都具備一定相似性,可仔細觀察就能發現,紅箭-12隻有4片彈翼,而「鐵槊一號」則做到了8片彈翼。
彈翼數量決定了導彈過載能力,通常情況下,8片彈翼要比4片彈翼過載高出40%,阻力提升5%。
在此之前,我國一直受限於彈翼結構設計、材料工藝等技術,只能採用相對簡單的4片彈翼氣動設計。美國「標槍」採用的則是8片彈翼設計,其控制精細、結構複雜,因而在反坦克導彈領域一騎絕塵。
現如今「鐵槊一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已經在這一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打破西方技術壟斷。
除此之外,「鐵槊一號」還使用了「四微」技術。
所謂「四微」,是指微光、微聲、微煙、微後坐力,整體操作起來更加安全高效,不會對射手造成任何威脅。其中,微煙技術更是增強反坦克導彈系統的隱蔽性。
換言之,「鐵槊一號」發射後,可從上往下高速俯衝,短時間內轟擊在坦克頂部,屆時,其殺傷力足以破開800毫米厚鋼甲,從坦克內部開始破壞,打擊優勢發揮到極致。
而期間,因為隱蔽性強,敵方坦克難以察覺到,一旦被命中,自然有來無回。
結語:對於中國「鐵槊一號」反坦克導彈系統,大家還有什麼了解的嗎?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