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剛開場,冷空氣就給我國很多地方來了個下馬威——在11月2日-3日的冷空氣過後,11月4日開始,一次強大的寒潮席捲我國中東部地區。11月6日,寒潮在中東部大舉南下,今早從西北到長江流域氣溫大面積創下新低,其中有11個省會級城市氣溫創下半年新低,其中銀川首次跌破冰點、西安涇河國家站首破五度、武漢國家站首破十度;此外呼和浩特、西寧、蘭州、拉薩、北京、濟南、鄭州、昆明也創下新低。

一、厄爾尼諾狀態確定
而寒潮更是在我國東部誘發了溫帶氣旋系統,從而引發了大範圍的雨雪天氣。在我國內蒙古東部和東北,昨天到今天已經暴雪不斷,部分地區在氣旋大風中有了暴風雪的觀感。比如黑龍江雞西市的雞東縣,監測站數據顯示,24小時降雪量超過了50毫米,已經是遠超特大暴雪標準的超級暴雪天氣。

但實際上,不久前的10月下旬,我國多地才剛剛經歷了異常強烈的暖潮天氣,這樣的溫度劇烈變化讓大家感到不適應。這種變化的一個原因,可能和厄爾尼諾有關。厄爾尼諾是一種全球性的氣候現象,它是指太平洋赤道中東部海域的海水溫度異常升高,持續數月或更長時間。厄爾尼諾會影響全球的氣候和環境,導致降水、溫度、風場等發生顯著變化。

近日,中國氣象局國家氣候中心最新報告顯示,太平洋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即將發展成為一次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這是繼2015-2016年之後,太平洋再次出現厄爾尼諾現象。

根據我國發布的《厄爾尼諾/拉尼娜事件判別方法》,當尼諾3.4指數3個月滑動平均值達到或超過0.5度時,即進入厄爾尼諾狀態。如果這種狀況持續5個月或更長時間,即形成一次厄爾尼諾事件。國家氣候中心表示,監測顯示2023年9月,尼諾3.4區海溫指數為1.58度,最近3個月(7月至9月)指數滑動平均值為1.34度,9月南方濤動指數為-1.35。已經完全達到了厄爾尼諾狀態的標準。

二、厄爾尼諾強度不弱!
國家氣候中心指出,根據國內外動力氣候模式和統計方法預測,預計11月赤道中東太平洋海溫將持續超過0.5度,2023/2024年冬季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峰值強度在1.5度至2度之間,強度為中等,類型為東部型。

厄爾尼諾是一種自然發生的氣候現象,與熱帶太平洋中部和東部海洋表面溫度變暖相關。厄爾尼諾事件的形成通常需要海溫指數持續超過一定閾值,並持續一定時間。而厄爾尼諾的強度也和海水溫度變暖的程度有關,一些國外模式預測中指出,2023/2024年冬季的厄爾尼諾事件將持續,並且預計峰值強度不排除達到強厄爾尼諾級別。

三、冬天冷空氣多
國家氣候中心指出,受到厄爾尼諾的影響,冬季西北太平洋和南海上空對流層低層盛行異常反氣旋性環流,東亞大槽偏弱,東亞冬季風偏弱,我國中東部大部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

但國家氣候中心也表示,異常反氣旋性環流的存在有利於來自熱帶的暖濕水汽向我國南方輸送,配合冷空氣活動南下匯合,容易導致南方地區降水偏多。統計顯示,在厄爾尼諾事件背景下,冬季氣溫起伏較大,影響我國的冷空氣次數往往偏多。冷空氣與暖濕氣流的交匯可能會引發降水,包括低溫雨雪天氣的發生。因此,在未來冬季,雖然偏暖的可能性比較大,但大家還需要關注這些天氣變化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例如道路結冰、雪災等。

綜上所述,根據2023年11月的分析報告,厄爾尼諾狀態已經確定並有望發展成為中等強度的厄爾尼諾現象,可能成為一次厄爾尼諾事件。這一現象將導致我國多地氣溫偏高,但也可能導致冷空氣活動比較頻繁,如此來看厄爾尼諾對於我國冬季氣候的變化是比較複雜的。但冷空氣活動的具體情況還需要根據氣象部門的預報和監測來進一步確認,大家應保持密切關注,並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以應對可能出現的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