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東地區局勢的持續惡化,美國空軍派出了數十架運輸機,展開了一場橫跨大西洋的大規模空中運輸,原本在台海方向上註定發生的一幕,已經提前在中東方向上演。
【美軍運輸機正在頻繁飛越大西洋,前往中東地區】
根據公開的飛行信息,最近幾天,美國空軍派出了以C-17運輸機為主力的龐大空中運輸機隊,在美國東海岸和中東地區之間構建起了一條「空中運輸走廊」,將大量武器裝備和人員,運到了以色列等中東國家。
僅在華盛頓時間28日中午到29日中午的24個小時里,就有49架C-17、3架C-5M、6架C130J在執行相關任務,英國空軍的2架A400運輸機似乎也參加了運輸行動。這還只是能夠確認的,正在執行軍事運輸任務的軍方運輸機,一些民航貨機現在也有可能參與到了這場大規模運輸行動之中。
美軍運輸機目前主要是走兩條航線,一條是從美國東海岸出發後,經停英國、荷蘭等中西歐國家,再走巴爾幹空域南下,飛越東地中海直達中東,另一條是在經停伊比利亞半島後,直接橫穿整個地中海,前往中東。
【美軍的運輸路線主要有兩條】
結合拜登政府近期的部署來看,美軍規模龐大的運輸行動,主要是在執行兩個任務。
首先,自然是為以色列提供援助。在哈馬斯發起「阿克薩洪水」行動,巴以局勢再度生變後,白宮方面就宣布將「力挺」以色列,第一批軍援物資在10月9日時便正式啟運。而在以色列方面宣布,其與哈馬斯的戰爭進入了「第二階段」,且此戰將「艱難且漫長」的情況下,華盛頓現在也不可能停止援助動作。
其次,在以色列持續封鎖加沙地帶,駐中東美軍頻繁遭遇襲擊,美軍轟炸敘利亞境內目標,伊朗方面不斷警告美以兩國,中東局勢仍有可能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美軍正在不斷向中東增兵,並特意增派了「薩德」、「愛國者」等防空反導系統。因此,那些最終沒有降落在以色列的運輸機,應該都是在執行此類運輸任務。
【向以色列運輸軍事物資的美軍運輸機】
這其實已經不是美國軍隊第一次大規模調動空運力量,進行跨越大洋的戰略運輸了。
在第四次中東戰爭時,美國軍方就發起了代號「五分錢」的戰略空運行動,在約一個月的時間裡,向以色列運送了超過2萬噸的軍事物資,幫助特拉維夫方面頂住了壓力,免於被「滅國」的危險。
在俄烏衝突爆發之後,美軍也沒少使用自家運輸機和商用貨機,向烏克蘭運送物資,並增兵歐洲,在俄烏進入拉鋸戰之後,美軍的運輸才更多地通過海運進行。
從美軍這一系列的空運行動之中,外界也可以看出,依靠數百架大型運輸機組成的戰略運輸機隊,在危急時刻向熱點地區增派軍事力量,並為自家盟友提供軍事援助,已經成為了美國方面插手國際事務的一種常見手段。
【C17運輸機是美軍目前執行運輸任務的主力】
在某些時候,這種空中運輸行動的重要性,可以比肩航母戰鬥群的調動。畢竟,美軍航母前往戰區,需要一定的時間,而美軍的運輸機可以在一天之內,抵達全球任何地方。
以此次支援以色列的行動為例,在五角大樓下達命令之後,原本在地中海西部活動的「福特」號航母戰鬥群星夜兼程,航行了3天才抵達東地中海任務區,從美國本土趕來的「艾森豪威爾」號,更是剛剛進入地中海,在這段時間裡,美軍運輸機已經往返多趟了。
【「艾森豪威爾」號航母戰鬥群剛剛進入地中海】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國際地緣局勢進入新的動蕩期,美軍這種大規模空中運輸行動不會只在大西洋方向上演。
別忘了,美國方面「以台制華」的戰略目標尚未改變,拜登政府已經簽署命令,開始動用美軍庫存,為台灣當局提供軍援。美國軍方此前多次派出軍用運輸機,藉助執行要員、對台軍售裝備運輸等任務的機會,降落到島內的機場上,提前演練進行相關運輸行動。在今年早些時候的演習之中,美軍特種作戰司令部首次模擬演練了「空降台北」,將美軍部隊入台作戰一事,正式擺上了檯面。
【2021年6月,一架載有美國議員的美軍C-17運輸機降落在台北松山機場】
因此,如果日後台海方向生變,美軍必然會在調動航母戰鬥群、駐日韓美軍等一線力量的同時,展開大規模的空中運輸行動,向台防務部門運輸武器,並加強自身在日本、菲律賓等地的力量,甚至直接出兵上島。
但與在中東、歐洲方向上的情況不同的是,台海周邊空域的制空權,並沒有徹底掌握在美國及其盟友手中,解放軍在西太平洋方向上有著足夠的區域拒止/反介入能力。如果真的到了地動山搖的那一天,美軍的運輸機也許能夠順利降落到呂宋島、沖繩等地,但想要順利降落在台灣島內,那就要先問問解放軍的導彈答不答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