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由於美國的挑撥,中菲關係出現了很多不穩定因素。近期,菲律賓與中國海警船在南海仁愛礁附近海域差點發生碰撞事故。
當時菲律賓海警船強闖仁愛礁海域,中國海警船聞訊出動,結果菲律賓海警船還故意向中國海警船逼近,當時雙方相距不到45米。
這起事件還沒完,面對中國海警,菲律賓準備搬救兵。4月30日,菲律賓總統馬科斯訪問美國,並與美國總統拜登舉行了會談,會後兩國發布聯合聲明,聲稱在太平洋地區對菲律賓的任何武裝攻擊都將觸發《美菲共同防禦條約》。
簡單來說,如果菲律賓軍隊、船舶或飛機遭到攻擊,根據《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美國應當與菲律賓並肩作戰,所以美國的意思就是會出兵保衛菲律賓。
美國與菲律賓的這份聯合聲明,明顯是在針對中國。原因很簡單,目前菲律賓與周邊絕大多數國家都不存在明顯的爭端,但因為菲律賓長期覬覦中國的南沙群島,並且在幾十年前趁中國國力比較弱小時搶佔了多個南沙島礁,導致兩國關係一直陰晴不定。
也就是說,本地區唯一有可能與菲律賓發生武裝衝突的只有中國。馬科斯上台以來,菲律賓親美的傾向更加明顯,在南海問題上與中國發生衝突的概率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菲律賓這段時間以來又開放其境內多個軍事基地供美國使用,這些基地存在的目的是為了提升美國對台灣和南海問題的干涉能力,遭到中國的強烈反對。
拜登這次重申《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中對菲律賓的安全承諾,目的就是為了向中國示威。然而利用《美菲共同防禦條約》來嚇唬中國,美國絕對是打錯了算盤。
首先,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與菲律賓的確有可能發生衝突,但這種衝突不是軍事衝突,而是兩國海警船之間的衝突。
在國際上,海警船被普遍視為公務船隻,而不是武裝力量。中國要壓制菲律賓在南海的非法活動,只需要動用海警隊伍即可,雙方即便發生衝突,主要形式也是船隻之間的碰撞、擠壓,美國沒有多少機會去借題發揮。
事實上,就算中菲兩國爆發了海上交火,美國的空話也很難兌現。早在2022年11月份,從烏克蘭境內發射的導彈就擊中了波蘭村莊,造成平民死傷。按照共同防禦原則,北約應該立刻啟動對烏克蘭的打擊。
然而這件事情如石沉大海,北約的共同防禦承諾形同虛設。這就足以證明,現實中的利益糾葛,遠大於那些條約中規定的權力與義務。中菲即便真的爆發衝突,美國也未必捨得為了菲律賓而跟中國交手。
過去幾年,解放軍實力一直在不斷增長,對於美國來說,現在不能輕易動刀動槍,如果真的挑起戰端,美國可能會偷雞不成蝕把米。
其次,美國從菲律賓軍事基地上調遣力量,去干涉中國內政,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那就證明中美兩國已經徹底撕破臉,到那個時候,再提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如果中美兩國真的開啟一場大戰,菲律賓方面就不要提什麼受美國保護了,他趕緊明哲保身才是上策。以菲律賓的體量,中美兩個大國的衝突,他是承受不起的。
這也正是菲律賓國內不少有識之士的看法,近日菲律賓前總統杜特爾特打破卸任總統不再言政的傳統,再度公開表示,菲律賓不應該干涉中國內政問題,而是應該與各國和平共處。
不過馬科斯本人的親美傾向、美國的各種逼迫,必定會導致中菲關係出現波折。對菲律賓這種小國來說,要想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和平衡是非常不容易的。要想避免被美國綁上反華戰車,菲律賓領導層需要拿出足夠的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