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曾經20年的懵懂,50歲之後的力不從心,其實真正留給人的時間也不過就三四十年。
怎樣利用好這三四十年成就人生價值,才是對人生真正的思考,是隨波逐流過著平凡的生活,還是遵從本心過瀟洒自在的生活,也許在看了抗日名將范紹增的人生經歷後會有所感觸吧。
一、震驚全國的抗日名將
有道是壯士出川人未還,可憐屍骨無人安。自古以來四川就是人口大省,因此在全名抗日年代裡,川軍也是當時主戰場的重要力量之一。
1939年初,范紹增就率八十八軍前往江西一帶與日寇對抗。彼時的日寇正是囂張無比的時期,還有著所謂的「不可戰勝」神話,不過范紹增卻從未因此有過退縮之意,即便自己部下的軍隊素質,武器裝備素質皆不如日軍。
1940年夏天轉戰到浙西一帶,冬天又到了太湖張渚地區,可以說為了抗戰勝利范紹增的部隊是四處奔走,也是為抗戰立下了汗馬功勞。
讓范紹增最出名的一次是在宜昌一帶與日軍的對抗,但是日軍和偽軍一共有兩萬多人,范紹增親自帶隊收復餘杭地區,將兩萬多日偽軍打得是落花流水,范紹增也是一鳴驚人。
當1941年春節老百姓對范紹增部隊進行慰問時,這個戲稱自己是「哈兒軍長」的將軍義正言辭說道,「如果不是老百姓的支持,我想我們還是打不贏的,以後我們也會繼續保持這股作風,勢必把日本鬼子趕出國門,否則老百姓可是要吐我們口水的哦!」
范紹增就是這樣一個敢說敢做不在乎別人看法的人,而他的成長經歷更是如此。
二、袍哥會的范紹增
1894年范紹增出生於四川達州一戶鄉紳家庭里,因此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裡范紹增還算是幸福的孩子,至少衣食無憂。不過優越的物質生活並沒有讓范紹增成長為父輩眼中那種優秀的人才,反而是讓他沾染上了一些「不良習氣」。
畢竟不愛學習,一天到晚只知道閑逛去茶館聽故事的「浪蕩子」,如何能夠得到父輩認可呢?
隨著年紀的增長,范紹增與家人的矛盾越來越大,甚至有一次發展到與長輩大打出手的情況。無奈之下范紹增的母親只好讓他外出獨自謀生,也正是這個契機范紹增開始了自己真正的人生道路。
在外遊盪的日子裡,范紹增加入了當地的幫會組織,也就是"袍哥會」成為了裡面的一個小嘍嘍。後來隨著張作霖的聚眾而起,范紹增也受到了張的賞識,介紹他入了同盟會,相當於進入了正規部隊管轄。此後范紹增就跟著張作霖四處征戰,積累了豐富經驗同時也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自由生活。
三、一直未曾下葬
論打仗范紹增不失為一把好手,同樣的論奪取女人歡心他也不在話下。別看從老照片中他長的是其貌不揚,但架不住他腦袋聰明靈光有權有勢。
據傳他一到一個地方就喜歡去當地走走看看,遇到年輕漂亮的他就對人家展開追求攻勢,幽默又豪爽的范紹增在那個保守的年代裡還是比較吃香的。
一來二去范紹增竟然前後娶了四十多名女子為妻,說是「皇帝」級別的人物也不為過了,畢竟新中國成立後都實行的是一夫一妻制,范紹增能夠與如此多的女子有夫妻之實還是令人刮目相看。
然而任何事都是利弊相通的,多妻的范紹增在子嗣方面自然也是多子的,不過多子不代表多福,由於孩子太多在他去世之後安葬一直成為了孩子們爭吵不休的一個問題。
1977年3月范紹增因病醫治無效去世,享年83歲,只是誰也想不到這位傳奇的抗日英雄身死之後埋葬居然成了問題。
直到現在他的遺體都沒有安葬,不是因為沒有兒女,而是因為兒女太多大家都在互相推託,導致他一直沒有「入土為安」。
如果范紹增泉下有知,會不會後悔曾經娶那麼多妻子,生那麼多孩子了。真乃是抗日英雄范紹增,傳奇人物時間多,如今想來他的人生確實有夠傳奇了。
結語
范紹增充滿傳奇的一生來源於他對自己想要生活的明確定性,你可以說他是一個不受約束的自由主義者,也可以說他是一個耽於美色的風流男子,不過不可否認的是他還是一個熱愛祖國的有志之士。
他的人生經歷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人生之路都是自己走出來的,至於走什麼樣的道路需要自己慢慢衡量,但是只要是問心無愧不作姦犯科,想必也會收穫一段屬於自己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