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工大曝出一張照片,上面的武器和1130近防炮類似,但炮管數量比1130近防炮多,炮管大概20根左右,也就是說1130近防炮已經進化到2030了。
1130近防炮最高射速是11000發/分鐘,那麼2030的射速可能會達到20000發/分鐘,這種高射速的近防炮可攔截很多先進反艦導彈。
我國自產的1130近防炮怎麼樣?升級到2030是什麼概念?
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沒有見過射速1.1萬發的1130近防炮,但電視劇、電影中我們經常看到手持加特林的畫面,但是這種加特林機槍跟我國的1130近防炮比,就像螞蟻跟大象的區別,射速實在太慢了。
我國軍工生產的1130近防炮是我國航母等軍艦的最後一道防線,每分鐘可以發射11000發炮彈,1130近防炮的自動化水平非常高,它的炮座備有先進的雷達和紅外線追蹤系統,可以讓打擊精度得到全面保障。
再加上大閉環火控系統輔助,1130近防炮可以同時鎖定40個目標,而且發射出的炮彈能夠自動修訂軌道,有效損毀敵方進攻的反艦導彈。
而我國近防炮的炮彈方面也很強,近防炮的炮彈分為穿甲彈、高爆榴彈、半穿甲榴彈等多個型號,而1130近防炮主要的使用穿甲彈採用了鎢合金彈芯。
在同等口徑規模下,鎢芯穿甲彈的穿甲能力要遠遠超出鋼製炮彈,而且鎢鋼的耐熱非常強,可以在高速發射的過程中避免炮彈變形,保證射擊精度。
穿甲鎢芯材質、加工複雜,單發造價高達上千元人民幣,1130近防炮每分鐘發射11000發,一秒鐘光消耗彈藥的價值就高達16萬人民幣,打一分鐘就能不見幾套房子,但它的存在讓山東艦、遼寧艦穿上鐵布衫,蒙上了金鐘罩。
如果給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航母配上2030的近防炮,那麼軍艦的近程防禦就更強。
近防炮射速那麼快,供彈跟得上?
我國1130近防炮有11根炮管,最高射速達到11000發/分,那槍管的轉速就是每分鐘1000轉,算下來每秒16.7轉,每根槍管每秒要射擊近17次。
1130近防炮不僅轉得快,同時還解決了供彈問題,一般情況下,如果轉速太快,供彈速度跟不上,那麼拋殼動作就沒辦法順利完成,最後只會出現只有一部分槍管有子彈,或者是一部分彈殼拋不出去。
而我們的1130近防炮使用雙向供彈系統,兩個彈鼓分別在左右的位置,雙向交替供彈就是連續發射時,左邊彈鼓打一發,右邊彈鼓打一發,左邊彈鼓再打一發,交替進行供彈看似簡單,但實際對結構設計、加工精度的要求很高。
而2030比1130多了9根炮管,說明中國對近防炮結構設計、加工精度有質的提高,2030近防炮發射速度更快,射程可能也會大大提高。
不少國家覺得雙向供彈難搞,直接增加一門炮來提高射速,比如俄羅斯新改進的AK-630M2,射速也可以達到10000發/分。
因為他們採用了單炮加裝2架6管炮的結構設計,雖然射速提高了,但由於炮管之間相互干擾,從而導致射擊精度下降,在性能方面無法和1130近防炮有差距。
而美國的近防炮還是單向供彈,射速無法跟我們1130比,於是他們直接放棄這個方向,把主要精力放到研究激光炮。
之前進行三次海試的印度「維克卡特」號航母,艦尾和艦體中部安裝了幾門近防炮和火控雷達,但這艘印度最大、最先進的國產戰艦,它的近防炮還使用俄式的AK630型的6管30毫米加特林炮,性能跟我國的730炮相比還有不少差距,更加不用說1130近防炮了。
俄式AK630的初速度和射速都不穩定,射擊精度令人頭疼,即使反擊亞音速反艦導彈都有困難,如果要打中飛來的導彈,印度可能只能靠信仰,真不明白印度媒體有什麼底氣說印度軍事能力已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了。
近防炮的炮管數從11根到20根,最重要的意義是什麼?
上個世紀50年代末,反艦導彈技術成熟後,對軍艦構成極大的威脅,而研製近防炮的目的就是在3千米左右的距離,利用小口徑火炮高速射擊的特點末端攔截反艦導彈,讓導彈無法傷害軍艦。
以前的導彈飛行速度比較慢,海軍強國在上個世紀60年代末研製的近防炮都採用7管加特林射擊體制,射速達到3000-4200發/分鐘水平,相當於50-70發/秒,持續射擊2-3秒,可以發射140-210發炮彈,可以攔截亞音速反艦導彈。
荷蘭「守門員」近防炮採用7管30毫米加特林射擊體制,最高射速4200發/分鐘,是西方射程最遠、火力密度最高的近防炮。
俄羅斯KH-32超音速反艦導彈,它的末端速度達到3馬赫左右,低射速的近防炮根本無法攔截。
當各國的反艦導彈末端飛行速度不斷提高,如果還還想使用近防炮攔截,必須增加近防炮的炮管數量,所以我國的近防炮從11根炮管升級到20根炮管,這樣才能有限的攔截反艦導彈。
反艦導彈和近防炮就像矛和盾,當反艦導彈的速度提高了,如果近防炮射速沒有提高,那麼最後一道防線就被打穿,軍艦可能被反艦導彈擊沉。
現在我國不少軍艦都安裝「海紅旗-10」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相比較於近防炮,它的射程達到10㎞,而且飛行速度達到了3馬赫,已超過很多反艦導彈的飛行速度,用它攔截超音速反艦導彈比1130近防炮更管用。
雖然近防炮防禦反艦導彈的地位已經下降,但是它的作用還在,它現在已成為近程防空導彈系統的補充,如果近程防空導彈系統有漏魚之網,那麼就由近防炮進行攔截。
所以關於「1130近防炮每分鐘發射11000發炮彈,但備彈只有1200發,真的夠用嗎」問題就很好回答。
1130近防炮一次可以鎖定40個目標左右,每分鐘分發射上萬發炮彈,分配到每個目標也有300多發炮彈,這樣的火力密度完全可以把飛來的導彈摧毀。
雖然備彈只有1200發,8秒就可能打光,但是近防炮採用的是「點射」,不是大家認為的「掃射」,這樣不僅可以節約炮彈,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對飛來導彈分配更多炮彈攔截。
而且1130炮彈有3個射速檔位,根據不同目標選擇不同檔位射擊模式,每次開火只需要零點幾秒鐘,打出的炮彈也就200發左右。
最主要近防炮是最後的防線,基本都是打一些「漏魚之網」目標,所以應對的目標不多,1200發炮彈足夠了。
而升級到20根炮管,射速更加快,可以鎖定的目標也更加多,敵方的反艦導彈和飛機想靠近中國軍艦也就更加難了。
航母有那麼多「帶刀侍衛」保護,有必要再安裝1130、2030近防炮?
航母一般出海的之後,基本都不會單槍匹馬出來,而是以航母編隊或者航母戰鬥群的方式行動。
一般航母戰鬥群有3艘航母,2艘巡洋艦、2艘補給艦、2艘潛艇、2艘驅逐艦、2艘護衛艦,這是水面上的「打手」,天上還有各種戰機為航母保駕護航。
由於航母的主要作用是香空中投放飛機,它本身的攻防能力比較差,所以每次出行都得要靠艦艇協助保護。
1、航母的第一道防線是潛艇和艦載機,它們的任務是水面和水下目標警戒和作戰,核動力潛艇一般有8管魚雷發射器,10具垂直發射系統,可以發射巡航導彈。
上面還有空中預警機、反潛機、戰鬥機等飛機,戰鬥機和攻擊機充當「打手」角色,攜帶各種導彈,上可對空作戰,趕走襲擾敵機,下可對地、對海攻擊,是航母護衛團的火力擔當。
預警相當於「哨兵」,裝有先進雷達系統,能率先發現來襲的導彈和敵機,是航母的「千里眼」和「順風耳」。
由於航母編隊出行,行蹤非常容易被潛艇探測,反潛機裝備有反潛魚雷、深水炸彈等武器,專門對付神出鬼沒的「水下刺客」,這些飛機和潛艇可以遠近中保護航母。
2、巡洋艦是航母戰鬥護衛中樞,一般都會配有各種防禦系統和各種相控陣雷達,反艦火箭、艦炮也有不少,可以提供防空、反艦、反潛等多種作戰能力。
3、而驅逐艦是輔助巡洋艦的防衛圈,同時負責防空、反潛、反艦作戰,艦艇上配有對空雷達、波段追蹤雷達、反艦導彈發射器,還有各種艦炮,想打航母,必須得打穿巡洋艦、驅逐艦的防空網。
很多人說導彈可以打下飛快的戰鬥機,但是很難打中行動緩慢航母,因為航母戰鬥群已經形成嚴密的內外防禦圈,內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外有空中偵察機、戰鬥機等。
而且我國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也配有730或者1130近防炮,任何來襲的反艦導彈和戰機,會受到來自驅逐艦、護衛艦等艦艇的遠程防空導彈、中近程防空導彈的攔截,最後還有1130等系列近防炮攔截。
航母編隊已經形成高空、中空、低空和遠程、中程、近程的立體式防禦系統,用來攔截任何出現的目標,任何來襲目標很難突破航母編隊立體式的防禦系統。
航母雖然被各種戰機和艦艇保護在中間,但還得安裝1130、2030等先進近防炮,就是為了防止有漏網之魚,戰場上要萬無一失,不能有僥倖心理,所以不管是驅逐艦、護衛艦、巡洋艦,還是有「海上霸主」的航母,都會在艦艇上安裝1130等先進近防炮,所以大家稱1130近防炮為最後的「守護神」,而2030近防炮會成為更強的「守護神」。
寫到最後:如果把航空母艦比作一個巡洋武士,那麼它必須防備來自空中、水面、水下的威脅,出現敵人時,巡洋武士先用弓箭遠距離射殺敵人,一旦敵人跑到面前,就用大刀長矛砍殺,要是敵人繼續攻入,那就只能短兵相接了。
比如我國遼寧艦的「長槍」是海紅旗中程防空導彈,「短刀」是FL-3000N近程防空導彈,「下盤」是RBU-1200反潛火箭,「匕首」就是1130近防炮。
如果這個巡洋武士的箭射完,長矛折了,短刀斷了,需要用匕首跟敵方肉搏,那麼這可能是一場慘烈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