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最近10來年,「坦克無用論」叫囂塵上,甚至英國陸軍號稱要用其他的先進地面導彈車輛,徹底代替現有的200多輛挑戰者坦克。不過說歸說,做歸做。也同樣是英國陸軍,卻成為全球第一家帶頭向戰場提供西式第三代主戰坦克「加碼攪局者」。而直接參戰方滿世界淘換主戰坦克,舊的新的所有型號照單全收的現象,也暗示坦克無用論或者過時論是多麼幼稚可笑。畢竟在可見的將來,主戰坦克仍然是陸地大範圍突擊作戰中不可代替的主力單元。這一場大戰下來,在過去號稱了半個世紀的第一坦克裝甲大國,顯然已經不復存在當年的威風。在其鼎盛時期,曾經擁有4大超級坦克工廠,總共裝備了超過5萬輛的各項坦克與裝甲車。號稱不可阻擋的鋼鐵洪流,隨時可以在歐亞大陸兩端;
發動大規模的坦克集團衝鋒。揚言僅僅需要3到4個戰役,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橫掃歐洲大陸,最終飲馬英吉利海峽。不過所謂時過境遷,到了冷戰高峰時代過後僅僅40年的今天,不用說4周飲馬英吉利海峽,就是飲馬第聶伯河之後都被很快轟了出來。坦克集團軍的突擊戰變成了丟棄上萬車輛殘骸之後的壕塹戰。不論是坦克還是最普通的炮彈,都出現了後續供應不足的問題。到現在還有人說什麼位於烏拉爾山深處的下塔吉爾坦克工廠可以月產新式T90坦克120輛,因此再過一年就能重現鋼鐵洪流,發動第二次坦克突擊戰。其實月產過百、年產上千那都是戰前的老黃曆;是在整體供應鏈完整,尤其是外國關鍵部件比如法國的熱成像儀放開供應的大前提下,工廠方面加班完成外國客戶的訂單,
賺外匯下的產量。而當今拿什麼去補充斷供的國外熱成像儀?本國的訂單還都是一貫的打白條,就是後面有人拿鞭子抽著,其年產量也很難重現當初的三分之一。全球第一坦克大國的排名,其實早在20年前就已經易手,而且與全球第一之間的數量差距越拉越大。當前坦克第一大國還有現役主戰坦克超過6600輛;遠超排名第二的超級大國陸軍與國民警衛隊陸軍的1700輛,以及外加庫存的1000輛。在現役的6600輛中,有大約1200輛是最為先進也是最重型的99A系列;另外還有2600輛是096系列的各種改進型;剩餘的2800輛則是更老型號的各種改型。這裡面有個問題,就是當今最先進的99A的各種系統都是100%自產;而且經過近20年的各種測試與磨合,99A系列已經逐步達到相當完善與成熟的狀態。明顯處於當今全球,
第三代主戰坦克的一流行列。那麼為何不開足馬力再生產4000輛99A,徹底代替96系列以前的那2800輛老式主戰坦克呢?國土廣大,南方不太適合重裝坦克是一個原因。還有說法是有限資源首先傾向于海空軍建設。不過即使4000輛99A的造價也僅僅500億,還不如一艘6萬噸航母的消耗。可見問題並不是資源傾斜上。有種新說法,是第4代的全電坦克的試驗已經基本完成,即將大規模量產。這種50噸級的新式坦克作戰能力超強,可以快速生產8000輛,統一替換99A以前的所有型號。成為絕對第一的陸地突擊新力量。這個理由也許最有說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