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初,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對日本的回應,澳大利亞引入了勞動指導制度,其範圍擴大到婦女。
儘管如此,在整個戰爭期間,將只在指定地區服役的公民軍隊與澳大利亞帝國部隊分開的「兩軍制」仍然存在。
唯一的修改發生在1943年,當時總理約翰·科廷(John Curtin)的工黨政府(1941年11月當選)將應徵入伍者可能需要服役的區域擴大到「南太平洋區」,包括索羅門群島、帝汶、爪哇,西里伯斯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澳大利亞史學中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拒絕徵兵的做法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實施卻很少受到關注。
最常見的參與形式是對各種立法的日期和程度進行簡單的分析練,很少分析它們如何影響個人或人們如何回應它們。
引發辯論的少數幾個問題之一是,為什麼科廷總理決定推動擴大徵召士兵可以派往的地區。
這是一個重大的發展,因為工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受了嚴重的內部分裂,隨後將自己與反徵兵事業聯繫在一起。
此外,科廷本人在1916年和1917年一直是徵兵制的強烈反對者。
在試圖解釋科廷的行為時,學者們對兩個因素賦予了不同程度的重要性。
哈斯拉克(1970)的官方歷史突出了國內考慮因素,特別是即將到來的大選,並堅持認為科廷迫切希望通過移除其反海外徵兵政策來體現工黨作為戰時政府的資格。
其他研究更加強調來自美國的外交壓力,美國反對其應徵者將日本人趕出太平洋的事實,而澳大利亞應徵入伍者被禁止在本國領土以外服役。
格雷(2008)試圖通過斷言國內和外部因素的影響來調和這些對比鮮明的論點。
對徵兵如何影響不同群體的審查採用了多種方法,通常的方法是再次引入的行政控制和法規,並附上有關它們適用於多少人的統計數據。
作者認為:在達里安·史密斯(2009)對戰時墨爾本的部分研究中可以找到更全面的分析。可以肯定的是,這在徵兵方面沒有什麼可說的,而它的地理限制引出了一個問題,即這座城市是否是整個澳大利亞的典型。
儘管如此,達里安·史密斯利用了大量的文獻資料,考察了勞動指導的行政和經驗因素,並將她的受試者視為積極的歷史代理人。
由於達里安·史密斯主要關注女性徵兵,因此閱讀她的研究是有用的。
與澳大利亞一樣,加拿大的徵兵制在一些重要方面受到限制。長期任職的總理威廉·麥肯齊·金(William Mackenzie King)決心打一場「有限責任」戰爭,主要是為了避免徵兵的需要。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徵召男性遭到魁北克法國人的強烈反對,威廉·麥肯齊·金擔心這會第二次對國家統一產生類似的災難性影響,所以這些意圖在1940年6月部分被推翻,當時盟軍在法國的失敗促使政府引入了《國家資源動員法》(NRMA),根據該法案,所有年滿 21 誰的男性都有責任接受 30 天的軍事訓練。
雖然訓練時間隨後延長至4個月,但《國家資源動員法》明確排除了將應徵入伍者派往海外的可能性。
到1942年,擴大戰爭努力的壓力迫使政府引入國家選擇性服務計劃來指導勞工,並重新考慮海外徵兵問題。
1942年4月的公民投票顯示,絕大多數人贊成取消《國家資源動員法》的限制,政府適當地這樣做了。
然而,由於魁北克的投票是壓倒性的反對票,威廉·麥肯齊·金暫時擱置了這些新權力。
直到1944年11月,威廉·麥肯齊·金才最終批准向海外派遣應徵入伍者,具體總數定為16000人。
加拿大的史學包括幾部以徵兵為主要主題的作品,最著名的是格拉納茨坦和希斯曼(1977)的開創性研究,儘管這個研究涵蓋了加拿大徵兵的整個歷史,但這本書仍然詳細分析了1939年至1945年間的情況,從「有限責任」的早期到最終決定將應徵入伍者派往海外。
此外,雖然他們優先考慮政治局勢,但格拉納茨坦和希斯曼也調查了澳大利亞文職人員和准士兵如何體驗和評估各種徵兵措施。
然而,多年來,這項研究仍然在局外,因為其他學者完全專註於徵兵的政治方面。這部分是由於威廉·麥肯齊·金的日記和內閣同事留下的大量記錄作為事件的主要來源。
威廉·麥肯齊·金在1952年首次公開的指控提供了進一步的動機,即派遣應徵入伍者到海外的決定是由軍隊領導人強加給他的,他們威脅說,如果他們不如願以償,就會集體辭職。
因此,許多文獻都集中在內閣發生的辯論,將軍有必要將應徵入伍者派往海外的罪責程度,以及「將軍起義」是否是一種現實的可能性。
直到最近幾年,徵兵制的許多其他方面才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史蒂文森(2001年)是第一個詳細審查澳大利亞國家兵役計劃的人,當局通過該計劃實施勞工指導,鑒於史蒂文森從兵役機構本身的角度分析了這一制度的優點,所以他的研究是制度性的。
然而,史蒂文森還提供了幾個揭示性的案例研究,說明該機構如何與關鍵職業的個人和組織互動,以及這些人如何回應其法令。
但克申(2004)的工作質疑了流行的觀念,即加拿大的戰爭努力以民族團結和愛國決心為特徵,在關於這種態度在徵兵和民事戰爭工作中是否明顯的章節中,他提供了一些有啟發性的統計數據和個人如何回應徵召的例子。
拜爾斯(2016)在對《國家資源動員法》及其實施的研究中更詳細地解決了這些問題,雖然拜爾斯對徵兵的政治和制度層面感興趣,但他將這些作為對《國家資源動員法》男性進行人口統計分析的基本背景,調查他們對軍事訓練的態度,並討論了為什麼一些人後來自願參加海外服務,而他們的同事拒絕這樣做。
如果將史蒂文森、克申和拜爾斯的著作放在一起閱讀,並結合格拉納茨坦和希茨曼的經典敘述,那麼人們對徵兵的理解將大大超過英國、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的史學所提供的理解。
事實上,如果加拿大的徵兵制度被排除在考慮之外,那麼布羅迪(2006)的研究是目前唯一可用的。然而,徵兵的重要性意味著,如果要加強對戰時生活的理解,就不能將其邊緣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拿大的徵兵制度不僅僅是徵兵或指導勞工的工具,而是動員和維持整個戰爭努力的機制。
如果不實行徵兵制,四個國家內的政治、社會和文化環境就會大不相同,他們不可能為盟軍事業做出如此重要的軍事和經濟貢獻。
其次,學者們應該繼續保持最近的趨勢,以更全面和深入的方式研究徵兵問題。分析婦女和依良心拒服兵役者的經歷無疑是一項有益的工作,而且收穫了無數回報。
然而,只關注婦女意味著徵兵的許多軍事方面沒有被探索,而公開的依良心拒服兵役者只佔四個國家被徵召入伍的一小部分。
此外,將某一特定性別或群體隔離開來,自動排除了對徵兵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所帶來的好處。
由於性別是社會建構的相對特徵,因此,只有將女性的期望和給予女性的機會與男性的控制和態度一起考慮,才能充分理解。
同樣,對依良心拒服兵役者的待遇發生在圍繞犧牲平等的敘述中,這意味著他們遠非社會中唯一被指控「推卸」職責的群體。
反對者是唯一的男性應徵入伍者,其經歷受到廣泛關注,這一事實也有可能造成一種錯誤的印象,即徹底抵抗是被徵召入伍的標準反應。
以前的大多數研究都淡化了個人和組織在與徵兵期間行使的代理權。
事實上,事情往往以嚴格的線性方式描述:當局首先制定了一項政策,然後發生在平民身上。
然而,提及徵兵的信件、日記、決議、抗議和報紙文章的數量清楚地表明了民眾的廣泛參與。
正如帕丁森等人關於英國的作品、蒙哥馬利關於紐西蘭的作品、達里安-史密斯在澳大利亞的演講,以及拜爾斯、克申和史蒂文森對加拿大的評價清楚地表明,這一雙邊進程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而是借鑒了人們現有的價值觀和信仰,反過來又引導他們接受或拒絕新的想法。
因此,研究對徵兵的反應闡明了戰時社會的基本性質,並有助於評估對性別、階級、公民身份和民族認同的態度。
學者們在他們的工作中進行跨國比較是有益的,這四個國家擁有共同的英國遺產,都是大英帝國的成員。
此外,他們都是作為的民主社會而戰鬥的,並且都派遣了大量士兵參加發生在其領土之外的衝突。
然而,它們在採取徵兵措施時、這些措施的範圍適用於特定群體的確切方式之間存在著重大差異。分析這些相似性和差異性的原因對於發展全面的理解至關重要。
舉一個例子:討論紐西蘭事件的學者傾向於爭辯說,勞工指導從未以過度脅迫的方式應用,而對澳大利亞經驗的研究經常強調這種控制的應用。
然而,在1943年1月至1944年7月期間,只有大約10000名澳大利亞人收到命令,指示他們進入特定的就業領域。
而紐西蘭的人數遠遠超過十萬人,如果這些原始數字不能揭示全貌,將它們與現有的史學進行比較,確實表明了在純粹的國家框架內工作所帶來的解釋局限性。
目前唯一的例子是布羅迪(2016)對英國及其帝國如何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招募士兵的研究。然而,除了關於英國的部分章節外,這部作品的細節很少,其信息幾乎完全來自二手資料。
關於跨民族主義更具代表性的例子是謝菲爾德和里斯曼(2018)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土著人民的考察,以及芬內爾(2019)對英國和英聯邦軍隊的工作。這兩本書都把徵兵作為主題來研究。
然而,大量使用第一手資料和對不同國家的比較使作者能夠對官方政策和人們的反應產生重要的新發現。
實施這三項建議與現有史學背離了,並且在單個作品中做到公正絕非易事,然而,它們確實為學者提供了一種手段,可以在那些對徵兵理解的基礎上進行研究。
如果這種轉變繼續下去,如果儘可能接受跨國主義,那麼將產生許多寶貴的新見解,了解英國、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第二次世界大戰經歷的關鍵要素。
參考文獻:
唐納利·(1999).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英國倫敦:勞特利奇。
埃貝特,E.(1984). 當男孩們不在時: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紐西蘭婦女.紐西蘭惠靈頓:A.H. & A.W. Reed。
L.埃德蒙(編輯)。(1995). 戰時婦女.紐西蘭惠靈頓:GP出版社。
芬內爾·(2019). 打人民戰爭:英國和英聯邦軍隊與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
古道爾,F.(1997). 良心問題:兩次世界大戰中的依良心拒服兵役.英國鳳凰磨坊:薩頓。
格拉納茨坦,J.L.(1969).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徵兵,1939-1945:政治管理研究.加拿大多倫多:瑞爾森出版社。
格拉納茨坦,J.L.(2016). 加拿大的戰爭:麥肯齊·金政府的政治,1939-1945 (新版).加拿大奧克維爾:洛克米爾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