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聽說你們在蘇州幹得很好呀。國民黨和日本人都說你們會被消滅,但我看,你們可是一直在消滅別人啊!我看你們這些裝備,足夠裝備一個旅吧?」
1940年,新四軍的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在視察手下「江抗」二路時,對這支部隊的副司令葉飛有意無意地說了這樣一句話。
陳毅
葉飛將軍身經百戰,戰法靈活。他經歷了紅軍長征之後的三年游擊戰,在極其艱苦的情況下,不僅保存了部隊,還有所發展。面對敵人,他從來無所畏懼。但是陳司令員的一句話,卻讓他的心頭一驚。他趕緊說道:「陳司令,我們可沒這麼富裕,您可別把我們當土豪給打了。」
陳毅笑了一下,說道:「不用謙虛了,我都看到了,你們確實是富裕了,每個班都有機槍了。但是,你看咱們其他的部隊還很困難,這個時候你可要顧全大局啊。」
葉飛
葉飛將軍暗自長嘆,看來自己這次不上交一些東西,怕是難以過關了。於是他當即表示,要上交50挺輕機槍。陳毅笑著看看他,微微地點了點頭。
不久之後,陳毅又親自下部隊調查,然後再次下令,又讓葉飛上繳了50挺機槍。但是陳毅做夢也沒想到,葉飛給自己打了好大的一個埋伏。他上繳了一百挺機槍之後,手裡居然還有一百多挺。看來這個「江抗二路」,可以說是富得流油。那麼,這麼多武器他們是怎麼得到的呢?他們又是如何跟陳毅打得埋伏呢?
新四軍機槍
葉飛和老六團
葉飛將軍是一個來自菲律賓的華僑子弟,父親在家鄉擁有很多的莊園田產。在小的時候,葉飛被送回國內上學。葉飛在校期間,接觸到了新的思想,確立了自己的革命目標。在經歷了非常艱苦的鬥爭磨鍊之後,葉飛在1933年成為了紅軍游擊隊的指揮官。
葉飛的頭腦非常靈活,對毛主席提出的游擊理論理解非常透徹。在幾年的游擊戰生涯中,他一直活躍在閩東地區。曾經有一段時間,福建省委遭到破壞,部隊和黨中央失去了聯繫。此時葉飛獨撐大局,不但恢復了組織關係,還發展出了紅軍閩東獨立師。
閩東獨立師
1934年,中央紅軍被迫開始參加長征。葉飛並不在中央紅軍序列,於是留了下來,和陳毅一起進行游擊戰爭。面對孤立無援、重兵圍剿的不利環境,葉飛不僅多次用勝利回擊了敵人的「清剿」,還重建了很多根據地,部隊也是越打越多。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原先留在根據地打游擊的部隊,也得以走出深山,成為國家的正規軍。後來經過不斷地爭取,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二支武裝力量——新四軍誕生。而葉飛的部隊,也被改編為了新四軍第三支隊第六團,進入江蘇省茅山地區。後來雖然部隊幾經變遷,但是「老六團」的名頭一直都很響亮。
新四軍
組建之初,老六團也是困難重重。這支部隊的戰士都是福建人,聽不懂普通話和蘇南話,和當地的人民基本無法交流。而游擊戰又需要人民群眾的支持,語言不通肯定會增加部隊運轉的難度。其次,敵人在茅山附近的據點星羅棋布,沒有給老六團多少活動空間。但是,葉飛仍然克服重重困難,在高廟、寶埝等地區組織了幾場戰鬥,取得了不錯的戰果。陳毅對他們的成績感到非常高興,曾經當著所有人的面,稱他們為「我的良團,全軍的楷模」。
新四軍
變身江抗二路
不過,在這段時間,新四軍的發展卻出現了很大的問題。蔣介石對於共產黨領導的部隊,歷來都限制得非常死。不管是部隊規模,還是活動範圍,莫不如此。為了限制新四軍的發展,蔣介石甚至斷掉了新四軍的補給供應,讓部隊的實際運作變得更加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必須要想出一個辦法,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突破蔣介石的限制。黨中央多次提出,要讓新四軍向蘇北方向發展。但是,這有些超出了蔣介石劃定的範圍。所以,新四軍的實際掌控者——副軍長項英,遲遲不敢走出這一步。而對這種形式,有著遠見卓識的第一支隊司令員陳毅卻是非常著急。但是苦思之下,仍然找不到好的辦法。
項英
而此時,在江陰地區以「華東人民武裝抗日會」名義活動的何克希卻傳來了一個好消息:當地三支由梅光迪、朱松壽、承壽根分別領導的抗日武裝 ,已經在我黨統戰工作的爭取下 ,決定加入革命隊伍。他們此時最為迫切的,就是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番號。
陳毅此時,突然靈光一閃:讓這支新的隊伍繼續用新四軍的番號,是不合適的,來自國民黨的限制太嚴格了。是不是可以考慮,將這支隊伍打造成一支聽上去比較中性、但是內在卻由黨組織領導的隊伍呢?
陳毅
他剛剛表露出這種態度,何克希立刻就表示了支持。同時,何克希還提醒說:「我以前在東北抗日義勇軍里待過,現在咱們既然要在江南活動,要不就取名叫江南抗日義勇軍吧。」
陳毅聽了之後非常高興,立刻批准了這個名稱。但是在安排具體的番號時,陳毅卻用了一些心思。他將新的部隊命名為「江南抗日義勇軍第三路軍」,簡稱「江抗三路」。至於為什麼是第三路,陳毅的解釋是為了迷惑敵人,讓他們搞不清義勇軍到底有多少部隊。而另一個原因,就是他早就有了想法,將新四軍的一些部隊,主動改編成義勇軍,以突破蔣介石的限制。
蔣介石
事實上,「江抗」部隊的第一路始終虛置,沒有確切部隊。那麼,誰來當這「第二路軍」呢?陳毅已經想好,就讓葉飛的老六團來當!他們將集合其他的幾路部隊,從此開始配合作戰。
逐漸富裕
改編的事情定下來之後,黨中央也對新四軍做出了新的指示:要以「向南鞏固,向東作戰,向北發展」作為戰略方針,將活動區域向北、向東拓展。於是,「江抗」的各路大軍作為先遣隊,前出到日偽軍遍地、「忠義救國軍」橫行的路東地區,展開軍事鬥爭。
忠義救國軍
所謂的「忠義救國軍」,其實就是國民黨以戴笠為中心,組織起來的一支以抗日為名、行摩擦之實的部隊。在「江抗三路」組建之時,作為元老之一的承壽根,就被這支部隊殘殺的。一旦進入路東地區,便會處在日偽軍和「忠義救國軍」的夾擊之中,危險性可想而知。也因此,日偽軍和國民黨都曾經揚言,「江抗」必然會被很快消滅。
但是,江抗卻結結實實地打了對方一個下馬威。1939年5月,「江抗二路」首先抵達陽澄湖地區,突襲了這裡的日偽軍據點,揭開了東進戰鬥的序幕。接下來,他們又消滅了多股小的偽軍勢力,並且將偽軍趙培德驅逐出了路東區域。
新四軍
1939年5月末,「江抗」和日軍在黃土塘打了一次遭遇戰。他們當時所面對的,是二百多名裝備精良的日本士兵。結果這一戰,「江抗」部隊利用靈活的戰術,化被動為主動,擊斃了對方三十餘人,外加一個領軍大佐。可以說,東進之後的第一次和日軍的作戰,「江抗」部隊首戰告捷。
1939年6月24日,「江抗二路」又夜襲滸墅關車站,打了日軍一個措手不及。這一戰,葉飛和情報員李關玉化裝成兄妹,一起去偵察了敵情,得回了第一手資料。最後,這一戰取得了斃傷敵人二十餘人、炸毀鐵軌一百多米、燒毀營房兩間的成績。雖然戰果不算太大,但是也達到了振奮人心的效果。
夜襲滸墅關
而另一方面,「忠義救國軍」則始終是「江抗」的心腹大患。在1939年的九、十月間,「江抗二路」和「忠義救國軍」交手數次,互有勝負。但是在10月,首任「江抗」副總指揮吳焜在激戰中,被「忠義救國軍」的子彈擊中了頭部,因此犧牲。雙方結下血仇,險些在晚些時候展開一場大戰。後來在陳毅的斡旋下,事情才得到了和平解決。
長期的戰鬥,不僅沒有讓「江抗」被消滅,反而讓他們越打越強。除了部隊的人數比出發時多了將近一倍之外,武器也可以算是「鳥槍換炮」。路東地區曾經是國民黨部隊進行淞滬會戰的通道之一,道路上丟棄的武器非常多。「江抗」部隊進入路東之後,展開了地毯式的搜索,結果還真是收穫很大。再加上在軍事行動中的繳獲,基本可以讓「江抗」部隊的武器能夠做到自給自足而有餘。
新四軍機槍
這些武器多到什麼地步呢?所有的「江抗二路」戰士,人手一把長槍;每個班級作戰單位,都有至少一挺輕機槍;每個步兵營,都配有至少兩挺重機槍;「江抗」的總部,直屬兩個滿編的重機槍連;此外,還有迫擊炮、擲彈筒等准重火力。在當時的所有新四軍部隊中,他們的武器裝備首屈一指。
於是,便有了本文開頭的那一幕,陳毅聽說「江抗」部隊富得流油之後,立刻前來視察,並且立刻要求其上繳50挺機槍,以平衡其他部隊的戰鬥力。葉飛雖然有些不舍,但是上級的命令無法違抗。就這樣,50挺嶄新的「捷克式」輕機槍,上繳給了陳毅及其視察部隊。
捷克式輕機槍
出於禮節,陳毅在幾天之後,再次來到「江抗」部隊視察。結果這一看,他的眼睛又有些發亮了。他發現,每個班一級作戰單位,仍然配有一挺輕機槍。他立刻找來葉飛,問道:「你們到底還有多少機槍?怎麼上繳了50挺還這麼多?不行,你得再上繳50挺。依我看,你們每個連留六挺輕機槍、每個營留兩挺重機槍,這就足夠了。」
葉飛被這個命令驚得目瞪口呆,這些武器來得都不容易,說要走就要走,豈不讓他心疼?但是,上命難違,最終葉飛最後只能又調出了50挺機槍,交給陳毅拿走。
新四軍機槍
連續兩次,上繳了一百挺機槍,陳毅的這兩次視察,真的是「收穫不小」。但是他沒想到,葉飛還是跟他打了埋伏。原來,由於武器太多,每一個連的司務長的手裡,還有至少三挺輕機槍。只不過,這些槍是拆散了放在桶里的,所以陳毅才沒發現。在陳毅走後,葉飛命令司務長將零件拿出來,又組裝成了一支支的輕機槍。這樣一來,仍然可以滿足了每個班一挺的滿編要求。陳毅也沒想到,他從「江抗」要走了一百挺輕機槍,江抗手裡留下的其實更多。
在接下來的戰鬥中,「江抗」部隊仍然在繼續自己的傳奇。精良的武器,配上絕妙的戰術,讓他們在路東地區得以大顯身手。1940年,「江抗」部隊進行了重新改編,戰鬥力得到了進一步增強。皖南事變後,"江抗"改編為新四軍第6師第l8旅,成為了抗日戰場上的另一個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