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軍事實力的增強,美國軍方評估與中國軍隊的交鋒情況時,焦慮感逐漸上升,自信心越來越不足。據媒體援引美陸軍參謀長麥康維爾的話稱,美軍若實施遠征行動,後勤將成為薄弱環節。根據軍事理論家所提的「重心」概念,為了贏得戰爭勝利,往往需要打擊敵人的力量源泉,也就是後勤補給。
美國軍方認為,美軍的後勤補給能力存在質疑,如果在遠離美國本土地方進行軍事行動,特別是在西太平洋地區與解放軍爆發衝突,攻擊美方航母和油輪將成為中國軍事戰略的一部分。解放軍可能運用這種方式對美軍分而殲之,摧毀各個不同的編隊,最終達到戰勝美軍的目的。麥康維爾指出,即使中國的軍事實力不如美國,他們也能取得勝利。
這不是美國軍方首次對美軍的能力產生懷疑,特朗普時期的美國國安顧問奧布賴恩也有類似擔憂,他明確指出,只有美國的核力量以及海軍陸戰隊的行動是高效的。
擁有全球打擊能力的美軍,如今開始對自己的後勤能力產生懷疑,甚至要拿出核家底和最精銳的力量與之抗衡,從側面證明了這個「對手」的強大。西太平洋沿岸那麼多國家,美國軍方為何僅提及中國,因為西太平洋是繼俄烏衝突後,最後可能發生軍事衝突的地區,並且三個熱點方向,都存在中美下場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性。
首先是朝鮮半島方向。今年以來,朝鮮半島緊張局勢陡然升級,美日韓通過各類軍演刺激朝鮮,朝方也以試射導彈、出動戰鬥機、發射火炮等軍事行動予以回應。最近一次朝方試射了洲際彈道導彈,聲稱將以正面對抗回答美國的正面對抗。
其次是台海方向。佩洛西訪台以來,台海緊張局勢未得到有效緩解,儘管中美高層在會談中有意願為台海局勢降溫,管控雙方的分歧,但美方沒有完全遵守承諾。美國安委戰略溝通協調員柯比高調宣稱,白宮將支持新一屆議會議員和議長訪台,加上未來美方可能全面通過所謂「台灣政策法」,台海爆發潛在衝突的風險是存在的。
最後還有南海問題。儘管南海周邊各國基本願意融入以中國為主導的發展大局,願意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爭議,但在美國的攛掇下,菲律賓成為製造南海爭端的不和諧因素。比如,菲方沒有得到中方允許,擅自在中國島嶼領海範圍內,試圖拖走中國火箭殘骸,未達目的轉而誇大中國海警船的執法力度,將自己塑造成「受害者」。中方披露真相後,菲方還不罷休,向中方發起外交照會,企圖將小事放大,故意製造矛盾。
這三個方向顯然都與中方利益息息相關,更是美方軍事力量重點部署區域,中方無意在任何方向與美方爆發衝突,美方卻把中國納入威脅範圍。與盟友在西太平洋演習,動輒十幾個國家,數萬軍人參加演習,出動上百架軍機,幾十艘軍艦,甚至動用具有核打擊能力的戰略轟炸機,目標僅針對朝鮮,讓人難以信服。此外,美軍正斥巨資在菲律賓修建新的軍事設施,瞄準的是誰不言而喻。
無論美軍出動戰略轟炸機對朝鮮「以核制核」,還是效仿支援烏克蘭的模式,為台當局提供軍事援助,抑或是在菲律賓建軍事和倉儲設施,核心都離不開後勤保障。一旦熱點地區發生衝突,美軍方的擔憂不無道理。關鍵在於,中美雙方爆發直接衝突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美軍方也未必敢使用「高效」的核力量,這樣無異於自我毀滅。因此,美軍方誇大外界威脅,暴露己方不足,可能是在提醒國會,該打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