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的雙首長制,就是非常典型的一種制度,這種制度在全世界都是特別罕見的。所謂雙首長制,就是同一個軍事單位,存在兩個最高首長,即軍事首長和政治首長,合稱軍政主官,他們的級別、軍銜、職權完全是一樣的,只是工作分工不同。
師作為軍隊非常重要的一級單位,是軍的下級,團的上級。就陸軍步兵師來說,一個師大約有一萬人左右。因為我軍推行的雙首長制,所以師的最高領導有兩人,也就是師長和師政委,他們也就是步兵師的軍政主官,也可以叫師首長。往下是副師長、副政委、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這4位都是副師級軍官。
同樣都是副師級軍官,副師長和師參謀長,哪個大些呢?
先來看看副師長和師參謀長的職責劃分。就作用而言,副師長和師參謀長都是師長的重要助手,師長的主要任務是帶兵打仗,指揮作戰。所以副師長和師參謀長的職能也體現在軍事作戰方面,但又有所不同。
副師長類似於師長的副手,平時協助師長開展軍事訓練、作戰指揮、後勤保障、武器裝備等方面的工作,如果師長臨時有事不在部隊,那麼副師長將會代理師長職務,和獅師政委一起管理部隊的日常事務。同樣,如果師長在戰爭中犧牲了,那麼副師長將會頂替師長的位置,繼續指揮部隊作戰。副師長在步兵師的領導排名,僅次於師長和師政委。
副師長的主要任務就是協助師長開展部隊的工作,是師長日常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副手,協助師長管理好這支部隊,以及幫助師長處理各種管理事務,包括但不限于軍事訓練、作戰指揮、行政管理、後勤保障等工作。平時,師長如果忙不開,也可以臨時指派一些任務或者工作,交給副師長去完成,如慰問軍屬、軍地共建、 雙擁工作。
師參謀長是師司令部的部門首長,而司令部則是部隊軍事工作的核心部門參謀長主要是協助師長展開軍事訓練、作戰指揮這類軍事工作。參謀長會根據實際的戰場態勢和自己的軍事知識,向師長提供足夠有價值的參考意見,制定作戰行動計劃,向師長分析當前的軍事形勢,參謀長還需要在師長猶豫不決、舉棋不定時,幫助師長下定作戰決心。當然了具體是否執行,還得看師長。
就地位說,副師長的級別是要略高於師參謀長的,我軍過去曾把師參謀長列准師級,副師長則是標準的副師級。後來在80年代,為了凸顯參謀長的重要作用,就把師參謀長也提升為副師級。在部隊,副師長是部隊領導,師參謀長則是部門領導,和政治部主任一樣,只不過參謀長領導的是司令部,師政治部主任領導的是政治部。
部隊領導和部門領導之間,當然是有差距的。副師長可以領導師參謀長,但是師參謀長就不能領導副師長。在排序上,師長和師政委之後,就是副師長了。而師參謀長還要排在副師長和副政委之後。當然了,這只是在地位上的差別。如果論實權,師參謀長的實權應該是高於副師長的。這並非師級部隊的個例,而是在整個部隊,不管是哪一級的副職,權力都不是很大。師參謀長是握有實權的,但副師長的實權也不是很明確。
就職權或者說重要性而言,參謀長的重要性高於副師長,因為師參謀長領導的師司令部是部隊作戰體系的核心部門,參謀長是師司令部的靈魂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且不是所有部隊都設立參謀長,一般只有團和團以上單位才有參謀長一職。主要也是因為參謀長有他的特殊性,團以下單位就沒必要設立參謀長了。
師參謀長的主要作用有兩個,一個是領導和管理師參謀部(司令部)的工作,另一個則是在戰時做出戰術規劃和戰局分析,並依此提出建議給師長作為參考,然後由師長發布決策,通常不能直接發布命令。參謀部(司令部)的工作包括軍事訓練計劃、作戰行動、軍演安排、應急處置、情報分析等等,是部隊軍事作戰的中樞機關,參謀長作為參謀部(司令部)的靈魂人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平時,參謀長需要根據上級部門的計劃,擬定部隊的軍事訓練計劃,籌劃軍事演習,同時領導和管理參謀部(司令部),對參謀部(司令部)的工作服負總責。另外,參謀長要給師長出謀劃策,向師長提供足夠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
大多數情況下,參謀長都是待在師部機關,和師長一起坐鎮指揮的。少數情況下,參謀長可能也會到一線部隊,指揮作戰。
如果師長轉業、退休或者調走以後,副師長和師參謀長都是師長職務的有力競爭者,那麼當師長出現職缺時,是優先提拔副師長還是師參謀長?這個沒有定論,還要看副師長和師參謀長的個人情況,還有上級部門是如何安排的。論職務屬性,基本上不存在誰優先的情況。
儘管師參謀長的排名比副師長低,但是因為職權的劃分上的區別,師參謀長的實際權力要比副師長大一些,尤其體現在作戰指揮等軍事相關的事務上。部隊重要的軍事命令或者文件,需要師長、師政委和參謀長,3人共同簽字才能生效。
一般來說,副師長和師參謀長都是搭配著配合工作,才能維持部隊的正常運轉。不僅是師一級,包括團和軍這兩級單位也一樣,互相配合才是部隊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