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俄烏衝突正在開始出現新變化,處於被動狀態的烏軍突然開始發動反擊,甚至對俄羅斯的後方樞紐展開精準打擊,日前,連接克里米亞大橋的刻赤海峽大橋遭遇襲擊,大橋在爆炸當中嚴重受損,各種證據都在指向烏克蘭,這次事件也觸及了俄方的底線,俄烏局勢也出現升級信號。
全長19公里的刻赤海峽大橋是公路鐵路的兩用橋,也是連接俄方本土與克里米亞半島的重要樞紐,無論是在軍事還是經濟層面,對於俄方來說都是至關重要,在俄方眼中,這無異於對俄方本土遭到重大打擊,俄方心知肚明,西方以及烏克蘭有意刺激俄羅斯升級戰爭形勢,事實上,隨著俄羅斯與西方不斷在俄烏衝突加碼,這場特別軍事行動也在向全面戰爭走近。
甚至有人將克里米亞大橋遇襲比作「珍珠港遇襲」,此次事件導致核戰爭的風險大大提升,一旦俄羅斯啟動核攻擊,對人類造成的後果難以估量,西方一直渲染核威脅製造恐慌,俄烏衝突也很有可能因此迎來轉折點。
與此同時,美日韓開始進行反導演練,中方則罕見地公開了反導攔截實驗的畫面;就在國慶節期間,美航母「里根」號航母來到亞太地區煽風點火,先是與韓海軍進行了聯合軍演,之後美日韓在日本海進行了聯合演習,事後三國對外發布聲明,稱此次演習是一次彈道導彈的攔截演習。
隨後美海軍里根號航母又部署到了半島附近海域,美方欺人太甚,朝鮮也不會視而不見,10月4日,朝方向日本北海道方向發射了一枚彈道導彈,直接飛過了日本上空,飛行距離達到了4500公里,目的就是要針對美日韓的導彈攔截演習,6日又發射了兩枚短程導彈導彈,不僅如此,朝鮮在6號又派出12架作戰飛機,與韓國30架戰機進行了對峙。
與此同時,近日在軍事節目《追光》中,中方首次公布了陸基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的視頻片段,展示了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的部分流程和技術,在此之前,這些技術都是不會向外界展示,現在卻突然公開,說明中方在相關領域的技術成熟度已經很高,甚至可以達到實用化以及接近戰備值班的程度,同時也在暗示,我們正在開發比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更先進的防禦技術。
此次是中方今年第二次進行相關試驗,陸基中段反導攔截系統在全球都屬於絕對的高端裝備,沒有幾個國家能全面掌握,目前只有中美日三國進行過類似的反導攔截試驗,而中方最早公布試驗成功的時間是在2011年1月,由此也能證明,中國軍事科技在近年的發展,確實已經取得不小的成績。
從中方公布的畫面能夠看出,第一,中方的雷達很強,跟蹤穩定,鎖定彈道導彈這類速度超過10馬赫的超高速目標毫無壓力;第二,中方採用的是點對點的攔截方式,直接攔截彈撞導彈,能夠做到完全摧毀,比俄方的碎片散步式攔截要高出一個層面;第三,既然中方公布了中段攔截畫面,說明我們已經經過了多次試驗,技術已經相當成熟,反彈道導彈體系已經具備實戰能力。
有了反導能力,我們就相當於獲得了一個保護罩,其他國家的導彈很難對我們造成致命的威脅,隨著俄烏局勢不斷緊張,俄方與美國以及北約之間爆發核戰的可能性正在增加,防人之心不可無,一旦爆發大規模衝突,我們有必要增加自身的防禦力。
此外半島局勢也日趨緊張,美方口口聲聲說要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但是實際行動卻恰恰相反,並且拉上了日本與韓國,朝鮮多次進行導彈發射回應,所以中方必須要提升反導能力,保證國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