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日民間團體負責人越川好昭向日綾瀨市議會提交「中日不再戰」陳情書,該陳情書被主要負責審議的日議員笠間功治進行了否決,笠間功治同時在南海局勢、中國釣魚島主權上對華髮出叫囂,並顛倒黑白將區域局勢惡化的原因歸咎於中國,指出「將中日不再戰陳情書進一步提交給日政府是沒有必要的」。
笠間功治的言論體現著右翼思潮在日本政界的泛濫,從日首相岸田文雄到主要官員高市早苗到地方議員,日政客在對華關係上普遍呈現出一種「暫且如此」的兩面性,一方面因中國綜合國力的發展而接受發展對華關係的現實,一方面在發動侵略的歷史問題上含糊不清,對中日關係的未來不掩飾地做戰爭預想和所謂「必要準備」。日本試圖突破和平憲法的修憲派勢力在日政府及國會佔據主導地位的情況下,日本國內主張對華友好的團體遭受忽視及打壓,並不讓人意外。
中日兩國關係有著綿延超過千年的歷史,這樣漫長的雙邊關係在全球範圍都是不多見的,中國漢朝時兩國已有了明確的官方往來,唐朝時中國的文化及技術通過各類形式東傳日本,直接助推了日本社會經濟、政治制度、文化內容的大發展,日本此後輻射整個日本列島後則直接將擴張侵略目光由日本列島轉向中國領土,不論是中國明朝時期日本對朝鮮半島的兩次侵略、對中國沿海的襲擾,還是清末中國貧弱之時日本趁機對華侵略隨後更在20世紀30年代對華發動全面侵略戰爭,中國都是日本歷次侵略戰爭的直接受害方和直接反制方。
當下日本在二戰戰敗後被和平憲法縛住戰爭手腳,但不論是日修憲派勢力正在進行的修憲政治準備、輿論準備、對美外部環境準備,還是日主要政客以直接或間接方式對二戰日本戰犯的參拜,都顯示著日反戰敗而不反戰的實質狀態,這樣一種狀態十分危險,應當在基於現實利益發展對日經貿關係的同時,對日方正再度進行的軍事擴張動作予以足夠警惕和充分備案。
中日關係存在著兩面性,其一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現實需要,其二是歷史規律、民族情感、民族記憶的不可抗拒,歷史二字足夠厚重,在一些「初始」被寫上的同時,一些「結果」同樣也已被寫上。日本部分民間人士對中日友好的呼籲是基於日本利益的一種考量,而對中國而言,能捍衛中日關係穩定,確保中國戰略安全空間不被侵害的唯一方式,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壯大,和人民海軍不斷走向深藍的發展進程。
種種跡象表明,日國內右翼勢力在和在日駐軍的美國進行著一場「交易」,日本在構建所謂「亞太版北約」上迎合美國,換取美對日突破和平憲法的默認和放縱,日本是在台海、東海、東北亞、印度洋、中太平洋、南太平洋追隨美國進行軍事動作最為頻繁的國家,其積極程度恐怕還要在五眼聯盟國家的澳大利亞之上。
當下美元加息引發日元劇烈貶值、日本經濟衰退背景下,應對日本不顧國力現實進行所謂「賭國運」操弄,予以足夠警惕和充分預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