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在過去24小時內,烏克蘭軍隊多次試圖突破俄軍防線,但均被擊退,且付出了較大的傷亡,這則消息很快被俄國防部的聲明證實,在10月6日,俄國防部連發多則捷報。
一是在安德烈耶夫卡至克里沃洛羅格方向,烏軍投入了四個營級戰術群發起進攻,結果100多名烏克蘭軍人被殲,6輛坦克、8輛裝甲車和9輛汽車被摧毀;二是在赫爾松州方向,俄軍對烏軍的第35海軍陸戰隊、第60步兵旅和尼古拉耶夫州的第46空中機動旅發起導彈和空中打擊,消滅了280多名烏軍和9輛軍事設備。
三是在庫皮揚斯克方向,據俄國防部透露,俄軍擊退了烏軍三個營級戰術小組的進攻,消滅了120名烏軍、5輛坦克、12輛裝甲車和14輛汽車。
儘管俄軍單個防線的戰果並不亮眼,但在烏軍人員和裝備的優勢下,俄軍能抵擋住對方的多次進攻並取得如此戰績殊為不易,一方面由於部分動員的第一批新兵已經入伍並抵達前線,緩解了俄軍兵力緊張的局面,另一方面,隨著氣溫的不斷降低,俄軍在冬季戰場的優勢逐漸顯現。
對於烏軍的三路受挫,澤連斯基在10月6日喊話北約,要求其對俄羅斯實施「先發制人打擊」,烏克蘭的意圖十分明顯,如果沒有北約的武器支持,單憑烏軍的力量很難取得戰場的勝利,眼下俄羅斯的戰術調整已經令烏軍壓力劇增,只有想方設法拉北約下場,才能抵禦俄軍的鋒芒。
澤連斯基的言論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在輿論上持續吸引西方對烏克蘭的關注,保持高頻次的軍援力度或資金支持,澤連斯基自然清楚北約不可能下場,但退而求其次,在烏軍受挫之際,換取一些實際的支持還是有希望的。
隨著俄羅斯動員兵力的不斷加入,在兵力相當的情況下,勝利的天平或將向俄方傾斜,而西方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將持續減弱。在歐洲方面,隨著「北溪」管道被蓄意破壞,歐洲的能源價格飆升且供不應求,德國總理朔爾茨的中東之行收效甚微,而能源供應鏈的替換、能源結構的調整需要徐徐圖之,歐洲在未來的很長一段時間都將面臨能源短缺的局面,絕非一個冬季那麼簡單。
對民眾而言,物價飛漲、生活成本升高引發了多場抗議遊行,歐洲極右翼政治勢力正在瞅準時機登上政治舞台,對工業而言,能源供應不足導致工業生產成本增高甚至停滯,對德國、法國等工業品輸出國而言是致命打擊,對經濟而言,烏克蘭局勢的不斷惡化、美聯儲加息政策的利誘,導致歐洲資本外流嚴重,美國吸引的外商投資額達到了二戰後的最高點。
在這種情況下,歐洲對烏克蘭的援助恐怕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在美國方面,隨著中期選舉的臨近,烏克蘭局勢雖然會是拜登政府的一個加分點,但絕不是高分點,對美國民眾而言,更為關心的是物價、油價、生活成本等切身的利益,「歐佩克+」宣布減產石油的消息令拜登政府焦頭爛額,如何維穩油價是當務之急。
外部的援助總是鏡花水月,對俄烏雙方而言,坐下來心平氣和地談一談,才是解決俄烏問題乃至解決歐洲問題的最好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