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問開國少將有誰,相信大家腦海中應該會有很多名字,這個身份不僅給他們帶來至高的榮譽,同時也證明他們在戰爭時期戎馬一生的象徵。
獲得這個榮譽的英雄都靠在殘忍的戰爭中一步步拼出來,但有些人仗著自己父親身居高位,絲毫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
1979年11月14日,杭州中級人民法院聚集了眾多百姓和國家幹部,他們的視線全部看向兩名長相一樣的男子。一時之間,人群里傳來無數咒罵聲,和止不住的哭泣聲。法院將二人的種種罪行念出來後,當場宣判二人死刑,現場當即響起如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被判處死刑的二人是一對雙胞胎,這有什麼稀奇的?
關鍵就在於這二人的父親是開國少將——熊應堂。
圖|熊應堂
熊應堂1911年出生於湖北省黃安縣,小時候生活十分困難,父親在他6歲時就去世了,母親在他9歲時被家中親戚給賣了,妹妹很快也被親戚送去當童養媳。親人一個個跟他分別,他小小年紀不得不自力更生,靠給別人做苦力為生。各地鬧革命打土豪的運動越演越烈,熊應堂的家鄉也開始組織起革命活動,這年16歲的他也第一次踏上革命征程。
1928年,紅軍隊伍途經熊應堂的家鄉,熊應堂立馬決定跟隨紅軍一起前行,紅軍領導看他年紀較小,希望這位年輕人三思,熊應堂卻堅定自己的想法。就這樣,他帶上自己理髮的工具,踏上了這條充滿危險和責任的道路。
剛入紅軍時,熊應堂大字不識一個,也從來沒打過仗,起初他主要做一些打雜的活,比起戰鬥,他更熟悉自己的老手藝——理髮。熊應堂經常給戰友理髮,逐漸成為軍中小有名氣的「理髮師」。
在一次戰鬥中,他跟隨其他人一起衝鋒陷陣,與敵人激烈搏鬥時,成功搶到對方手裡的步槍,正式成為一名堂堂正正的戰士。之後的日子裡,熊應堂在軍中成長迅速,一步一個腳印,歷經千辛萬苦,最終成為能獨當一面的優秀戰士。
他接連擔任班長、隊長、指揮長、團長,後來又跟隨隊伍參加萬里長征。眾所周知,長征路上充滿艱辛和危險,有的戰士倒下長眠,有的扛起擔子繼續前行,有的負責活躍氣氛,讓戰士打起精神來。熊應堂也憑藉頑強的意志,一次次和死神鬥爭,數次輕傷和四次重傷,他都硬生生挺過來了,充分詮釋了軍人為革命事業奮不顧身的精神。
抗日戰爭時期,熊應堂全力帶隊抗敵,曾擔任過新四軍特務團團長、支隊參謀長、旅參謀長等職位,參與並指揮了多場戰役,為革命事業盡情揮灑汗水。此外,熊應堂還在「皖南事變」中率部突圍,為保存和壯大我軍力量,鞏固和發展抗日革命根據地做出巨大貢獻。
日本投降後,內戰一觸即發。熊應堂再次擔起重任,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上海等重大戰役都有他的身影,他率領部隊奔赴一個又一個戰場,不怕犧牲。只為加快人民解放,讓百姓的生活再無硝煙,為解放事業創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
很快,國民黨被共產黨打敗了,一個嶄新美好的未來浮現在眾人眼前。那些戰爭時期的英雄得到嘉獎,熊應堂也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先後擔任解放軍軍長、空軍軍長、軍區副司令員等職務。
他一生都在為國家更好而努力,永遠廢寢忘食工作,任何黨支部的活動,只要沒有工作就一定參加,始終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嚴格要求自己。據熊應堂的部下說,熊應堂每月親自去交黨費,並彙報思想情況,是深受黨教育的老共產黨員,從來沒有給自己謀取一絲福利。
熊應堂對國家、工作可以說是問心無愧,他對待工作要求嚴格,兢兢業業,但對家庭卻很不負責。在授銜的前一年,43歲的熊應堂迎來了一對雙胞胎兒子,熊紫平和熊北平,熊應堂和夫人自然十分高興,可誰也不知道雙胞胎長大後會變成兩個惡魔。
熊應堂認為工作是上級給自己的任務,總是習慣按時完成,且還要做得更好。所以他很少回家,就算回家也不會與孩子交流感情,孩子看見父親甚至感到陌生。
一家人聚少離多,熊應堂文化水平不高,從小缺失親情,本來就不知道該怎麼帶孩子,每次管教多為打罵,導致孩子更加不願親近父親。妻子因此對孩子十分溺愛,熊應堂因工作原因曾先後調往上海、浙江等各地,一家人經常四處奔波。
作為母親,熊應堂妻子總是心疼兒子,小小年紀隨他們來回奔波,幾乎對兒子有求必應,從不肯讓他們吃半點委屈。熊紫平和熊北平兩兄弟也逐漸被養得無法無天,脾氣越發地大,小小年紀就成了兩個小霸王。
小時候,兩人在學校捉弄同學,仗著母親的溺愛,從來沒受過一點責罰。只有熊應堂回家,兄弟倆才會老實一段時間,在妻子的遮掩和兩個兒子的偽裝下,熊應堂一直沒發覺兒子已經走上歪路,對他們乾的事一無所知。
後來,二人漸漸長大,知曉了自己父親的身份,更加洋洋得意起來。不像以前一樣小打小鬧,他們開始在學校偷盜、打架,被老師管教後甚至會直接沖老師動手。熊應堂妻子得知這些事後,絲毫沒有責罵孩子的意思,而是靠自己的身份施壓,全校師生迫於權威,始終敢怒不敢言。熊北平和熊紫平二人,越發放肆起來。
然而,這些混賬事還是傳到熊應堂耳邊,妻子的隱瞞讓他異常生氣,還狠狠把兩個兒子揍了一頓。但揍一頓怎麼可能會改過自新,熊應堂也不知如何管教,他認為部隊是個好地方,只要把兩個兒子送進去鍛煉,就能將那些不良習慣改掉,成為孝順的孩子。
可誰想,來到部隊的二人,日子過得逍遙自在。剛進部隊就四處宣揚父親是熊應堂,曾經在學校不尊重老師同學,在這裡也同樣不把教官和戰友放在眼裡。部隊紀律更是從不遵守,喝酒鬧事更是經常的事,看見女戰友就上去調戲,還試圖動手動腳,一次又一次違反軍紀,有人警告他們時,這二人又將父親搬出來。
部隊戰士苦不堪言,尤其是女生,二人逐漸放肆,膽子也越來越大,熊北平甚至在部隊直接強姦了一名女戰士。事情越鬧越大,部隊很快就將二人強制退伍,遣送回家。熊應堂妻子不敢將此事告知丈夫,只能說孩子受不了苦。熊應堂此時正在四川任職,不清楚真實原因,兒子不能吃苦這事把他氣得不輕,將兄弟倆臭罵一頓。
兄弟倆又被安排進廠上班,誰知還是不老實,每天在廠里最大的樂趣就是耍流氓。在工廠不願意上班的時候,就會到處搞破壞,好幾次差點引發重大事故。二人在此期間,認識了許多地痞流氓,在與他人合污下,逐漸侵犯眾多女子。
熊應堂在浙江任職時,國家把他安排在軍區旁邊的兩層小樓里工作,還安排了士兵看守。隨著他調往四川,這棟房子也沒人居住,還保留下來了,誰曾想竟成了兄弟倆的犯罪基地。
父親遠在外地,母親萬般溺愛,沒人管教的二人徹底放飛自我,和狐朋狗友湊在一起商議對女性下手。兄弟倆經常拿熊應堂的身份,哄騙女孩說給她們安排工作,或者就是騙她們去看電影,千方百計將她們騙至小樓侵犯,有時找上狐朋狗友,直接強搶民女。
二人做了如此多喪盡天良的惡事,卻一直沒受到懲罰,是因為他們的母親竭力隱瞞這些事。她每次聽到風聲,都要找到有關部門,借丈夫的名義對兒子加以袒護,百姓萬分痛恨,卻絲毫沒有辦法,只能喊城裡的女青年多小心,少出門。
熊應堂作為父親,是非常失敗的,一生幾乎全部貢獻給黨和國家,沒有精力分給家庭。所以,哪怕兒子都成了地方惡霸,他卻依舊被妻子嘴中的謊言欺騙,根本不知道自己家已經天翻地覆,兒子即使被下令抓捕,他甚至都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
1978年10月,飽受熊家兄弟二人折磨的杭州群眾,終於試圖反抗,被欺凌過的家庭聯合親朋好友和眾多好心人,紛紛向政府機關投舉報信。事態極其惡劣,杭州市公安機關立刻安排人手展開調查,當時我國法律制度越來越完善,全國各地都在加大力度抓捕歹徒。這兄弟倆完全不認為自己會落網,繼續欺男霸女,也給公安人員提供眾多證據。
據記載,1974年到1978年,四年時間他們聯合其他人哄騙、綁架140多名女子回家,其中66名受到侵犯,20名受到猥褻,其中包括學生、女工人、教師,甚至還有女軍人。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們乾的惡事終於被公安機關受理。
這些證據傳到剛上任的浙江省委書記鐵瑛手中,他直接氣到拍桌子,軍人出身的他怎麼也沒想到有人仗著身份背景欺負百姓。只見上面的證據多到令人咋舌,一條條犯罪記錄使人不忍去想多少女孩受苦,鐵瑛很快就將信息向黨中央及中央軍委報告,要求徹查並嚴格處理。
圖|鐵瑛
抓捕指令一下來,公安機關立刻行動。二人被逮捕後,神情依舊傲慢,態度十分囂張,多次辱罵公安人員,不曾有一絲悔過之意,揚言威脅警察道:「我父親是熊應堂,等我父親回來,我一定狠狠教訓你們!」
熊應堂這邊得知兩個兒子被抓後,才知曉他們這麼多年的惡劣事迹,年近70的他大發雷霆,差點被送進醫院。等他徹底平復心情,對辦案人員表示公事公辦、依法處置,他完全支持執法人員,並且警告周圍的人,誰都不許插手求情。
妻子如何忍心兒子被判刑,試圖找關係以求判輕一些,卻被熊應堂大罵一通。夫妻倆互相怪對方管教不當,才導致兒子走入歧途,吵架完都不由得十分悲傷。兄弟倆的姑姑也想找熊應堂求情,熊應堂卻說:「犯錯了就要承擔,我為國家和百姓拚命一輩子,沒想到我的兒子卻對百姓殘忍下手,我要是幫他們,那我如何向黨交代?」
兄弟倆得知父親不打算出手相救,哥哥熊北平慌了神,立馬承認自己的錯誤,將犯罪經過一一交代。弟弟熊紫平卻還是屢教不改,不肯認錯,多次辱罵辦案警官。
在證據確鑿的情況下,案件很快有了結果,法院將二人的罪行念出,給予最終宣判。熊北平認罪態度良好,罪行較輕,被判死刑緩期兩年行刑;熊紫平屢教不改,且認罪態度惡劣,罪行嚴重,被判死刑立即執行。
熊紫平很快就被送往刑場,接受他的最終處罰。熊北平則送往監獄服刑,但在這期間受盡其他犯人的欺負,再也沒人因為他的身份畢恭畢敬,生活水平也和以前天差地別,不能接受的他最終選擇自殺。
熊應堂得知兩個兒子的最終宣判結果,彷彿一下子壓垮了這位老人,白髮人送黑髮人,他心中無比悲痛,卻知道這是他們應得的懲罰。他為國家奮鬥了大半輩子,最終因兩個兒子蒙羞,越發自責認為自己忽略了孩子的教育,才鑄成大錯,甚至傷害到了其他人。
他感到無顏面對黨和百姓,很快就遞交辭呈,回到上海隱居養老。這位老人的一生,對家庭的管教雖有問題,但他為國家和人民盡心儘力,值得被大家敬重。走上歧路的兒子,他沒有想過求情,更沒有靠身份去為他們開脫,使法院可以公平結案。
熊家兩兄弟的判決無疑向百姓證明,在法律面前,不論是誰都不能擁有特權,任何人都必須遵紀守法,一旦觸碰底線,都將受到嚴懲。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在一個和諧的社會。
中央不會因你是誰的子女而對你偏袒,也不會因親人犯錯而遷怒。
1983年,中央軍委簽發命令恢復熊應堂職務,這位老人重新回到崗位上繼續工作。
1988年,鄧小平親自授予熊應堂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他的榮譽永遠不會因為兒子而被磨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