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可以說是人類有史以來最複雜的常規武器裝備之一,使用這個裝備所需要的人數、資源都是其他武器無法相比的。而主要指揮這樣一個複雜的武器,卻相反需要一套簡潔通常的神經中樞,也就是航母所謂的CIC情報指揮中心。最近,國產航母山東艦的作戰指揮中心就亮相了,其中可以看到新型的電子沙盤和新一代的一體式顯控台。
從圖片上來看,遼寧艦的作戰指揮中心處於艦橋核心位置,周圍是沒有窗戶的,而本身內部的空間並不大,這意味著這是一套精簡而高效的指揮系統,可以對獲取的信息快速研判決策。而不大的場地,也要求所使用的戰術數據處理系統能夠充分整合,不佔用太多數據,顯然山東艦的這套系統是具備以上特點的。
從遠及近來看,最外面是一套橫排的戰術處理系統終端,同時在周圍還有兩排同樣的終端,那麼會按照武器、防空、反潛和空中管理等多個內容對航母的戰術信息進行處理。而這套終端,應該是國產新一代戰術顯控台,可以看到其不叫小巧,一組是分為兩個終端,4組就有8個終端可供使用。這說明該顯控台的整合能力較強,信息化能力很高,這其實比某些西方動不動就三聯屏,然後還縱向外掛很多屏幕強多了,一個屏幕能處理過來,何必讓一個人處理三個屏幕,人的處理能力是有限的,過多的屏幕只會降低效率。
而在近處我們看到的是一個電子指揮沙盤,採用桌面式布局,由重要指揮人員負責對綜合信息進行研判,以便做出決策。而在他們身後還有四塊大屏幕,也可以用於顯示更多數據信息。其實電子沙盤並不罕見,最早在二戰時期的艦艇上就開始使用類似裝置,當然那時候無法電子化,主要是使用筆跡方式描述戰場變化。而如今的電子沙盤,則可以綜合收集顯控台戰術處理系統上得到的數據,並且採用可視化方式結合戰場感知能力一併投射出來,畢竟山東艦不僅要負責指揮艦艇和航空,還要執行編隊指揮功能,這是十多萬噸的艦艇的複雜指揮項目,很考驗整個系統的處理能力。
雖然目前山東艦所使用的這套系統已經非常先進了,但國內對於艦艇綜合指揮系統的研發卻經過了非常多的尷尬了,早期國內以肉眼露天指揮,直到了上世紀80年代才擁有了ZKJ-3型編隊指揮系統,安裝著在053H2驅逐艦上,而後來的166艦則安裝了更先進的ZKJ-4A,但直到此時大部分艦艇還未安裝作戰指揮系統,純粹用人工收集和傳遞信息來研判指揮。在國內自行研發編隊指揮系統的同時,也借鑒了諸如052驅逐艦上引進的一套原裝法國朗普森指揮系統,在不斷融合國內和西方技術的同時,進行小步快跑的摸索,在國內電子信息技術高速發展後,才開始逐步追上西方的水平。
總體來說,國產航母的戰術中端和編隊指揮系統是非常先進的,而且是在國內多年類似裝置研發的基礎上針對航母進行了設計,也參考了西方諸多惠德比島號兩棲登陸艦的SSDS、「西北風」使用的SENIT-9戰場管理系統等。當然了,再好的系統也是要由人來使用,要發揮這套系統的最佳性能,還需要戰士們堅持不懈的日常訓練,才能讓航母編隊指揮如臂使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