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俄羅斯國防部公報稱:俄軍以退出紅利曼,組成了新的防線阻擊烏克蘭軍隊的進攻…這麼一個簡短的公報居然讓我們的央視軍事欄目發布了快訊,這說明俄軍的這次撤退非同小可,屬於戰役級別的失敗。
那麼紅利曼在哪呢?從上面的圖片當中看它在烏克蘭東部頓涅茨克州以西與哈爾科夫州交界(橙色圓圈),戰略位置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剛剛獨立的頓涅茨克州的門戶,俄軍從這裡撤退讓剛剛獨立的頓涅茨克非常尷尬,烏克蘭軍隊可從這裡迅速突進。
無人機拍攝到的從熱列別奇河公路橋通過向托爾斯克方向撤退的俄軍,而守衛紅利曼的是俄多支王牌部隊。
1日俄軍官方確認,紅利曼的守軍「撤離到了新的防線」。這意味著紅利曼之戰的結果已經塵埃落定。而目前,烏克蘭軍隊已經佔領了此前俄軍一直堅守的紅利曼-克里米納之間的要點基羅夫西克。
據烏軍方面稱正在對包圍圈內殘餘的殿後俄軍進行清繳,也就是雖然俄第58集團軍策應仍有不少俄軍在包圍圈內,烏方稱有數千人,俄軍在紅利曼戰鬥中的損失目前還難以判定。
根據各方面消息,大部分守衛紅利曼的俄軍應該是在1日和今天上午這段時間從基洛夫西克方向冒著烏軍炮擊甚至是直射火力突圍,技術裝備和輜重自然損失慘重,人員傷亡也絕不會小。這支大部分由精銳俄軍和頓涅茨克老兵組成的頑強部隊已經失去戰鬥力了。
圖中紅利曼處於突出部,兩個藍色箭頭是烏軍從兩翼進攻,為了避免合圍俄軍拚命突圍。
當然,在紅利曼俄軍在不利條件下的防禦作戰是頑強的,也並非徒勞的。至少為俄軍在斯瓦托夫-克里米納-北頓涅茲克一線組織新的防線爭取了一定的時間。
但通過「紅利曼戰役」,烏軍方面進一步驗證了自己的兵力/兵器、情報(北約提供)、士氣、指揮體系優勢,進一步鞏固了從哈爾科夫突襲戰以來所掌握的戰略主動權。
深壕里這些罐子是無人機在扎波羅熱州科帕尼前線拍到的,讓人聯想到是不是水雷和化學品罐子。
高空俯瞰非常的密集,似乎是俄軍在阻止烏軍的進攻,但問題是目前烏克蘭進入到初冬,道路非常泥濘,機械化部隊難以前進,烏軍只是發動營級步兵分隊徒步進攻,這樣的防線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而這也基本可以判斷出俄軍無力在短時間內完成新的有生兵力和裝備的補充,更無力發起有力的反擊,將繼續處于軍事上的戰略被動。
剛剛獨立的四個州,土黃色為烏軍反擊後奪回的面積。
至於新的斯瓦托夫-克里米納-北頓涅茲克防線,俄軍也不見得能守住。因為這條防線與之前相比,長度並沒有大幅度縮減,還沒有自然屏障或地形優勢,這就意味著:俄軍用於防禦的兵力密度無法增加,而近一個多月戰場態勢急轉直下就是因為兵力太少的原因;而烏軍有極大的戰場主動空間,能充分運用其戰略主動權調動俄軍,尋找和製造出俄軍新的防禦薄弱點,並複製之前的勝利。
有軍迷們會問:俄軍人數不足技術裝備優勢就不能彌補劣勢嗎?
問題是從烏克蘭危機開始俄空天軍就沒有完全取得制空權,更嚴重的是俄烏兩國空軍在烏東地區進行的對地支援架次已經持平了。俄羅斯方面的空中優勢正在迅速丟失,沒空軍優勢,這仗就更難打了。
由於突然失去戰略主動權和戰爭潛力遠遠無法匹敵整個北約,俄軍已經陷入了類似克里米亞半島戰爭那樣的軍事困境。
這個困境不是靠前幾天進行局部動員甚至是全面動員能夠解決的。因為單純人力無法彌補工業生產能力的差距!要不然日曆上寫的21世紀,許多人都認為俄烏戰爭是二戰技術標準的戰爭,俄軍的絕大部分裝備都屬於1960或者70年代標準,信息化程度太低了,烏軍總體上雖然也這樣標準,但是得到了北約信息化的支持,戰場感知、指揮協調…等方面大大好於俄軍。
當然,俄羅斯手握有核彈作為底牌,不可能被烏克蘭反攻入腹地,但也許俄國將面臨一次類似克里米亞戰爭那樣的侮辱性結局,阿拉斯加也因此賤賣給了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