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改編
1937年8月25日,國共兩黨在達成共識後,在全民抗日的呼聲中,中共中央決定將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紅軍改編最終確定了各軍中的總指揮、參謀、副參謀、主任、副主任以及師長等。
同時,為了保證各師改編為八路軍後的思想統一,必須加強黨的領導,發揮十年鬥爭的光榮傳統,堅決貫徹黨中央與軍委會的命令。
以確保紅軍在完成改編後成為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為黨的路線及政策而鬥爭。
但在此之前,紅軍的隊伍已經發展壯大,人數眾多。
經過改編後的紅軍,竟然超編3.4萬人,對於超編的部分,我軍又是如何分配的呢?
在這裡先來說說紅軍改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1929年之前,正規的紅軍建設並不是很受重視。
另外中央對各地區的主力紅軍只給出了原則性指導,但缺乏統一的規劃、整編和指揮。
大部分武裝力量都是由省委一級或者特委一級的黨組織自行規劃指揮,儘管紅軍隊伍在後來得到了很大擴張和補充。
但是國民黨對紅軍的圍剿給我軍帶來了很大的損失,最終在第五次反圍剿活動中,紅軍的失敗不得不被迫開始長征。
西安事變後,雙方最終才提出和平解決方案。
但蔣介石自然是不情願的,因此在紅軍改編方面做了許多阻擾。
國民黨經過考慮,紅軍只能編製2個師、8個團,師上級不設軍,更不允許設立總指揮部。
8個團共編1.5萬人,2個師直屬軍委會領導或歸西安領導。
說白了,國民黨根本不想做出讓步。
用蔣介石的話來講,要是給共產黨太多武裝力量,指不定在這之後就會推翻自己。
改編會議後的第二天,周恩來同志認為改編後的作戰力量太少,軍官配置也不合理。
但為大局著想,我們可以做出讓步,但還需要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人做出回應。
改編的阻力
如果按照我軍原本的打算,最初的提議是4個軍、12個師,每師按照1萬人計算。不算各軍和總部直屬部隊,12師也要有12萬人才行。但是看著國民黨始終無法退讓,很有可能會耽誤大局,所以我們的最終底線大致定在了4個師要有7萬人左右。
最終為了全大局著想,我黨決定做出讓步。三八會議後,中共中央正式決定將紅軍改為國民革命軍,取消紅軍名義,同時服從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以及蔣介石的統一指揮。
在內的編製人員必須與國軍有相同的待遇,紅軍改編為3個國防師,共計6個旅、12個團,人數大約在4.5萬人。
但蔣介石還是覺得不行,仍執意要保留國軍的原始方案。賀衷寒的「指導談判」讓紅軍改編再一次陷入僵局,我黨成員只能再與蔣介石進行談判。
三八協議後的談判,蔣介石做出了讓步,決定給紅軍3個師的編製。眾人原以為談判有了進展,結果沒想到蔣介石還給出了其他附加條件。
3個師可以,但沒有總指揮部,各師副職必須由國民黨委派。另外,朱德和毛澤東必須要離開部隊。很明顯能看出,蔣介石仍然想借改編之手徹底拿下全軍的控制權。
但隨著抗戰要事吃緊,必須馬上拿出決定。在遭到國民黨三番兩次的蠻橫刁難後,中共中央決定,要是蔣介石再不同意,紅軍就自行改編。這是大勢所趨,並且事不宜遲。
七七事變和八一三淞滬抗戰最終讓雙方迅速達成協議,必須立馬進行合作抗戰。最終蔣介石給出了3個丙種師,而且3個師的番號還是原來東北軍棄用的部分。
改編完成
紅一軍改編為115師,紅二軍改編為120師,紅四軍改編為129師。
另外,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保留在南方的紅軍部隊和其他游擊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
或許這樣一來,能夠限制紅軍的力量,免得日後對自己帶來不利影響。
至少,蔣介石確實是這樣想的。
但八路軍怎麼可能會放棄跟隨黨戰鬥的同志呢,要知道紅軍改編只有4.5萬人的編製。
改編完成後還多出了3.5萬人,就算再精簡也還有2萬多人。
於是我軍決定從改編政策上做工作,以保安部隊的名義將陝甘寧地區的紅軍納入八路軍編製中。
對於多出來的人就在每個師裡面增設1個團,按照國民黨給出的編製,每個師2個旅4個團,全軍3師6旅12團的配置。
於是就增設方面,我軍在115師增設獨立團,120師和129師增設教導團,由此解決了數千人的編製問題。
當然這還遠遠不夠,於是我軍又在師直屬部隊中想辦法增加人員。
按照國民黨給出的說法,一個營下屬還有數個連隊,八路軍每個師直屬編隊還有多個營,都被稱作特種兵。
但這些兵營作為團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再在特種兵配置這塊做文章。
表面上看是按照國民黨給出了配置進行編排,但實際上是按照團的編製進行人員重組,部隊番號也保留原番號。
經過此番改編,八路軍完成編製,成功繞過了蔣介石的封鎖。
根據作戰指揮的安排,八路軍、新四軍主要在華北、華中以帶開闢抗日根據地,並在戰略上完成呼應。
在人員和經費方面,八路軍作為紅軍主力部隊改編,新四軍主要由南方紅軍和游擊隊改編。
因此在建軍初期,八路軍的人員配置充足,而新四軍的力量較為薄弱。
所以中共中央決定對相關的重要幹部作出調整,並在經費、人員方面扶持新四軍。
同時,兩軍在作戰方面還有積極的交流,戰場上的經驗通過戰後分析進一步強化了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戰術統籌。
兩軍合力完成建設,並在抗日戰場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