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上午9時18分,「升國旗 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公祭廣場舉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抗戰老戰士後代、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共6人撞響和平大鐘。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孫中元 攝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江瑜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91年前的9月18日,侵華日軍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起點,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91年後的9月18日,熱愛和平的人們升國旗、唱國歌,緬懷先烈,祈願和平。當天上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在公祭廣場舉行「銘記歷史 勿忘九一八」主題教育活動。
上午9時18分,「升國旗 撞響和平大鐘」儀式在紀念館公祭廣場舉行。全體人員面向國旗肅立致敬,脫帽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全場高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隨後,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抗戰老戰士後代、南京市青少年代表共6人撞響和平大鐘。鐘聲在廣場上空久久回蕩,警示人們:築牢歷史記憶、維護正義和平。
抗戰老戰士秦華禮參加過紅軍長征,他的女兒秦志紅現在是江東門紀念館的講解志願者。當天,秦志紅來到活動現場,看著升起的五星紅旗,眼中噙滿淚水。她說,她會繼續當好講解志願者,讓父輩們艱苦卓絕的抗戰歷史被更多人知道。
紀念館原副館長段月萍的外孫女鄧欣湉參加了活動。段月萍小時候親身經歷了抗日戰爭,上世紀80年代初,年過半百的她參與了紀念館的籌建工作。鄧欣湉在她身邊長大,從小耳濡目染,對歷史有著強烈的傳承感和使命感。如今,鄧欣湉成為一名高校思政課教師,她說:「我要通過思政課這個『主渠道主陣地』,讓學生銘記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葛道榮、艾義英的後代撞響和平大鐘。葛道榮的兒子葛鳳亮說:「九一八,一個全體中國人鏤心刻骨的日子,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來到紀念館,回顧抗戰歷史,緬懷遇難同胞。同時,我作為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有責任接過接力棒,肩負起傳承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的重任,守護民族精神根脈。」
艾義英的兒子黃興華表示,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5周年,作為倖存者後代,將以實際行動傳遞歷史真相,把愛國熱情化作自強不息的動力,維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新城小學學生吳不怒、段馨淼作為小學生代表參加了活動。「少年強則中國強!」他們說,青少年一代要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努力學好本領,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上午10時,南京全市拉響防空警報。在紀念館公祭廣場,前來參觀的觀眾紛紛駐足默哀,悼念遇難同胞。當天,來紀念館參觀的市民比平時多了很多,很多人是全家老少一起來到這裡。大家紛紛表示,是特意選擇這一天前來紀念館參觀,銘記歷史,是為了更好地珍愛和平,吾輩應自強,砥礪前行實現偉大夢想。
來源: 南京日報